-
茅善玉 编辑
中文名:茅善玉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2年1月10日
毕业院校:上海沪剧团学馆
职业:上海沪剧院院长
代表作品:敦煌女儿、《雷雨》沪剧电影版、《谁是母亲·贵人相助》、牛仔女、陈毅在上海
性别:女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此奖前身为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戏曲演员获奖名单
茅善玉(上海沪剧院)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绍剧名家六龄童父子、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严顺开、音乐家何占豪、影视明星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昆剧名家梁谷音、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杨昆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4月8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十一日:茅善玉、马莉莉、万智卿提议紫竹调为上海城市标志曲
沪剧演员茅善玉、马莉莉和沪剧作曲家万智卿在“东方讲坛·经典沪剧音乐艺术系列赏析”讲座上一起提议,希望优美动听的“紫竹调”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曲。一位名叫潘妙根的花甲老人上台呼应,宣读了一份倡议书,许多听众当场签名,共同推荐。
茅善玉说,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2006年6月1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五日:六代沪剧演员录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晚会
为庆祝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六代沪剧名家在上海电视台高清演播室录制了一台“同唱一台戏”的庆祝晚会。此次演出是上海沪剧界的一次难得的盛会。沪剧老艺术家代表邵滨孙、杨飞飞、王盘声悉数到场。中青年演员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孙徐春、陈苏萍、华雯等献上了诸多沪剧经典。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京剧演员张达发、越剧演员王志萍、淮剧演员梁伟平也客串了一把沪剧。与沪剧一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丝竹和锣鼓书的艺术家们也参加了现场展示。
2006年6月14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九日: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举办
“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同时,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等近30位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将他们珍藏的个人音像资料捐赠给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该院《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的永久收藏。
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布的“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显示,中国戏曲剧种剧团发展面临四大困境:
国营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国营戏曲剧团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原先的政府财政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许多院团经费紧张,难以改善艺术生产和演职人员生活条件,创排新戏更是力不从心。于是,经营差的院团纷纷解散,能维持下去的也是困难重重。
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由于剧团经济状况拮据,在职人员基本工资都很难保证,常年下乡演出生活条件又十分艰苦,不少演职人员难安其业,很多人另谋出路。艺术学校的状况也不景气,国营院团的萧条和艺校的高额学费严重影响生源。
戏曲遗产有失传的危险。中国现存戏曲剧种267种,比新中国成立初减少上百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仅福建发掘的传统剧目就有15600多种,曲牌100多种。这些剧目和曲牌,只有少数整理、编印出来,相当一部分或存放于老艺人的箱子里被虫蛀,或存于老艺人的记忆中,或流散在外,因缺乏经费而无法征集、收购,进行妥善保护。
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许多投资几十万元人民币、上百万元的“梅花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剧目在大城市受到专家好评,但在基层演出市场却备受冷落。
2006年6月28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初三日:上海沪剧院首演《生死对话》
上海沪剧院创作的现代戏《生死对话》首演。作为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祝贺剧目,改编自20世纪50年代王愿坚小说《党费》的《生死对话》,并尝试在沪剧舞台上用影视剧的手法叙事抒情。
《生死对话》由赵化南改编,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出演女主角黄英,女儿妞妞由陈丹妮饰演。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上海沪剧院首演《舞龙人》
现代沪剧《舞龙人》在逸夫舞台首演,该剧以三林镇一支舞龙队崛起的经历为题材,再现当地人为世博园区动迁顾全大局的精神。三林镇的舞龙队曾多次在国内重大舞龙赛中夺冠,沪剧《舞龙人》讲述了舞龙队借申博成功的东风再度崛起的故事。该剧由孙徐春、茅善玉主演。
2007年5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六日,19时15分:《春色2007——孙徐春沪剧金曲演唱会》举行
《春色2007——孙徐春沪剧金曲演唱会》月5月12日、5月13日在逸夫舞台举行。
节目单
一、《昨夜情》系列
“为你打开一扇窗”、“思柳”、“沿竹林”、“月光似水”、“读信”(孙徐春,倪幸佳)
二、《金曲经典》系列
《碧海青天夜夜心》“赠玉兔”(钱思剑,赵隽晴)
《小巷之花》“向往”(孙徐春)
《小镇之恋》(孙徐春)
《田园梦》(孙徐春,华雯)
《今日梦圆》“雨中情”(孙徐春,王丽君)
《石榴裙下》第四场(朱俭,吉燕萍)
三、《家》系列
“洞房”、“别梅”、“诀别”(孙徐春,茅善玉,程臻)
2007年5月14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八日,上午:上海沪剧院2007年集体拜师收徒仪式举行
上海沪剧院集体拜师收徒仪式在上海沪剧院排练厅举行。王丽君拜杨飞飞为师,吉燕萍、赵隽晴拜茅善玉为师,程臻拜马莉莉为师,朱俭拜孙徐春为师,徐蓉、王嫣拜陈瑜为师,滕一茗拜韩玉敏为师,吴争光拜汪华忠为师。王盘声、小筱月珍等出席。
2007年7月8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四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8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9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五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9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10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六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0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11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七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1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9月2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六日,晚:上海青浦区外国友人中秋戏曲欣赏晚会举行
由上海青浦区对外经济委员会、青浦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青浦工业园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青浦区外国友人中秋戏曲欣赏晚会在上海大观园大观楼隆重举行。参加本次晚会的外国友人有部分驻沪领事、落户工业园区的欧美企业老总及其家人等50余人。
本次活动旨在结合中秋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场景——大观园,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京剧、昆剧、越剧、沪剧等文化瑰宝。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加深相互的友谊。
茅善玉、赵志刚、谷好好、唐元才等参加演出。
2007年12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九日,19时15分: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沪剧专场
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在逸夫舞台举行,为沪剧专场,由上海沪剧院演出。
参演演员
杨飞飞携弟子王丽君
韩玉敏携弟子藤一明
陈瑜携弟子徐蓉
马莉莉携弟子程臻
茅善玉携弟子吉燕萍、赵隽晴
沈仁伟携弟子居峰
汪华忠携弟子吴争光
孙徐春携弟子朱俭
钱思剑
洪立勇
2008年6月2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廿九日,19时30分:“让我们和你在一起——上海沪剧界情系汶川大型义演”举行
由上海沪剧院、宝山沪剧团、长宁沪剧团、勤苑沪剧团等联袂推出的“让我们和你在一起——上海沪剧界情系汶川大型义演”于美琪大戏院举行。本次义演专场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上海市民政局,用于抗震救灾工作。
此次义演,上海沪剧界几乎全体出动,王盘声、杨飞飞、韩玉敏、陈瑜、马莉莉、茅善玉、陈萍、华雯、孙徐春、汪华忠、张杏声、徐伯涛、王明道、王明达、王珊妹、沈仁伟、陆敬业、沈惠中、刘银发、顾春荣、张爱华、黄爱忠、吴梅影、王勤、杨音、平雪瑛、倪幸佳、钱思剑、朱俭、程臻、赵隽晴、王丽芳等近50位沪剧老中青演员一起登台参加演出。
荣誉称号 | ||||||||||||
|
||||||||||||
其他奖项 | ||||||||||||
|
||||||||||||
戏剧奖项 | ||||||||||||
|
||||||||||||
中国电视金鹰奖 | ||||||||||||
|
||||||||||||
艺术类 | ||||||||||||
|
2021年11月,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单。
2022年9月,茅善玉凭借沪剧《敦煌女儿》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