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汉语汉字

阿,语一级字,读作阿(ā或ē)。

:“凹曲处。如:山阿。

基本义:加在称呼上的头。拉近关系,示亲近。: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ē ㄜˉ。

衍义:引申指“迎合、偏袒”。如: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衍义:又用作姓(ā ㄚˉ,ē ㄜ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阿

拼音:ā,ē

部首:阝

五笔:bskg

仓颉:nlmnr

郑码:yaj

字级:一级(0913)

外文名:aninitialparticle;prefixtonamesofpeople、surprise、ah

注音:ㄚˉ,ㄜˉ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笔顺编号:5212512

Unicode:U+963F

四角号码:71220

字形源流

编辑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阿”

现代解释

编辑

㈠ā

<方言>词头。

⒈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例如:阿大、阿根、阿王。

⒉用在某些亲属称谓的前面。例如:阿妹、阿姨、阿公。

㈡ē

❶迎合,偏袒。例如: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❷凹曲处。例如:山阿。

详细释义

编辑

名词

  1. 表示丘陵、崇山峻岭先秦 《皇矣》:“无矢我陵,我陵我阿。”唐 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崇阿。”

虚词

  1. 虚词前缀,冠于人名、人称代词之前

无名氏《十五从军征》:“逢乡里人:‘家中有?’”

白居易杨柳枝二首》:“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百药《北齐书·孝昭六王》:“气息将尽,曰:‘乞命,愿与阿叔作奴。’遂斩之......”

唐 李百药《北齐书·韩宝业列传》:“臣向见郭林宗从冢出......问臣:‘我阿贞(郭元贞)来不?’”

唐 李百药《北齐书·延宗传》:“帝不纳。及至并州又闻周军已入雀鼠谷......谓曰:‘并州阿兄自取,儿今去也。’”

宋 司资治通鉴·梁纪四》:“上始知非仗,大悦,谓曰:‘阿六,汝生计大可!’”

动词

  1. 指曲从;迎合;偏袒

先秦 《韩非子·有度》:“法不;绳不挠曲。”

佛学词汇

【阿】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常用词组

编辑

分类1

阿堵ēdǔ

俗指银钱

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二刻拍案惊奇》

阿堵物ēdǔwù

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世说新语·规箴》

阿附 ēfù

逢迎依附。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汉书·王尊传》

阿胶 ējiāo

中药名。别名驴皮胶。为驴皮加水熬成的胶。

阿房宫e páng gōng

秦始皇时开始建筑的大型宫殿,规模宏大。公元前 212 动工,秦亡时未完工。项羽打进咸阳后被焚毁,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

蜀山兀,阿房出。——杜枚《阿房宫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红楼梦

阿其所好ēqísuǒhào

迎合别人的喜爱

吾何能阿其所好为?——鲁迅·摩罗力说》

阿谀 ēyú

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承。

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谄阿谀之贼。——《三国演义》

分类2

阿谀曲从

练的阿谀可以买动一个老实人。

阿爸 ābà

爸爸

阿弥陀佛amítuófó(阿弥陀佛梵文अमिताभ,罗马转写Amitābha,在大正新修大藏经 密教部 863卷 《大毘卢遮那经阿闍梨真实智品中阿闍梨住阿字观 》 中明确说明“阿”的念法:“即是阿字。夫言阿字。即是一切诸佛之母。是一切真言生处。最为上妙。佛心之字。若言阿字内音。即是喉中之音。当知此阿字遍布一切支分。即是本不生义。”e是喉音,依经。在季羡林:梵文基础(段晴修订清晰版)第四页里写着:但是 a / ā 之间还有质的不同。e是闭合元音,ā 是开口元音,即在嘴巴张开的程度上存在差异。明显a音才是正确的,)学者刘自若认为,阿e弥陀佛才是正确读音,因为翻遍辞典字典,如中文大辞典、辞海、中华乃至康熙字典,都是e音,因此以传承而言,“阿e弥陀佛”才是正确读音

(1) :佛教徒所指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佛,为梵语Amitabha 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净土宗认为凡愿往生极乐净土者,一心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终时佛即出现,引导其进入极乐国土。

(2) :信佛的人口头念诵的用语。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意思

(3) :感叹用语,含有“还好”、“万幸”、“谢天谢地”一类的意思。

没有人要你劝,少给我滋些事就阿弥陀佛了!——沙汀淘金记

(4) :慈善的。

这么个威武大汉,倒有一副阿弥陀佛的性子。——蒋子龙《机局长的一天》

分类3

阿鼻ābí

音译名。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为佛教八大地狱中最下、最苦之处。

阿鼻地狱ābídìyù

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得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阿波罗计划 ābōluó Jìhuà

美国的一项科学技术计划,包括把人送上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阿昌族 āchāngzú

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陇川、梁河和临近的潞西、龙陵等县的一个少数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兼通傣语。多信奉小乘佛教。

阿的平 ādìpíng

色苦味粉末,2-甲氧-6-氯-9-(α-甲基-δ-二乙基胺-丁基)-氨吖啶的二盐酸盐。曾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疟疾,现已被氯喹取代。

阿弟ādì

(1) :弟弟。

(2) :年长者对年青人的客套称呼。

阿斗ādǒu

(1) :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后来多比喻懦弱无能、不思进取之人。

(2) :后指懦弱无能的人。

不要把群众看作阿斗。

阿尔茨海默病ā'ěrcíhǎimòbìng

:老年性痴呆症的一种,多发生于中年或老年的早期,因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最先描述而得名。症状是短期记忆丧失,认知能力退化,逐渐得呆傻,以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立。

阿尔法粒子 ā'ěrfǎ lìzǐ

: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来的氦原子核,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质量为氢原子的4倍,带正电荷,穿透力不强,通常写作α粒子。

阿尔法射线 ā'ěrfǎ shèxiàn

:放射性物质放射出来的阿尔法粒子流。通常写作α射线;

阿飞āfēi

穿着奇特服装、行为轻狂的青少年流氓。

分类4

阿伏伽德罗常量āfújiāndéluò chángliàng

物理学和化学中重要常数之一。指1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约等于6.022X10的23次。因纪念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而得名。旧称阿伏伽德罗常数。

芙蓉 āfúróng

鸦片,俗称大。见“阿片”。

阿芙蓉,芙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又,以花色似芙蓉而得名。——李时珍本草纲目

阿哥āgē

(1) ∶对兄长的称呼。

(2) ∶对年轻男子的亲热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

(3) ∶满族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 ∶清代皇室称没有成年的皇子。

阿公āgōng

(1) 〈方〉

(2) ∶丈夫的父亲

(3) ∶祖父

(4) ∶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5) ∶爸爸

阿公要煮咸,阿妈要煮淡。

阿訇āhōng

主持伊斯兰教的各种仪式,意为教师,讲解古兰经的人。在中国式对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

阿拉伯胶 ālābójiāo

一种水溶性的胶,从几种金合欢属植物(尤指Acacia senegal阿拉伯胶树和A.arabica阿拉伯金合欢)中得到,特别用于制造粘合剂、墨水和糖果,用于纺织品的精加工和制药。

阿拉伯数字ālābó shùzì

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符号,是为了计数和算术运算而采用的约定写法,是国际通用的数码,也称为阿拉伯数码。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故名。

阿罗汉 āluóhàn

∶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阿妈āmā

(1) ∶妈妈

(2) ∶女佣人

(3) ∶老年男子对妻子的称呼

(4) ∶满族人称父亲,也作“啊嘛”

阿妹āmèi

妹妹

阿门 āmēn

亦作“阿们”,希伯来语 的译音,也译作亚孟。意为“真诚”,表示“诚心所愿,心愿如此,但愿如此”,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徒祈祷结束时的常用语。

巴痢疾 āmǐbā lìji

因阿米巴(溶组织性内阿米巴Endamoeba histolytica)感染引起的人类急性肠炎,特征为频繁排出充满粘液和血的稀便、肠绞痛以及或多或少的肠壁(尤其是结肠)糜烂。

阿木林āmùlín

〈方〉∶呆子;傻瓜

阿奶ā’nǎi

(1) 〈方〉

(2) 奶奶

(3) 对年老妇女的通称

阿片 āpiàn

一种乳状液体,取自尚未成熟的罂粟果,干燥后呈淡黄色或棕色固体,味苦。有止泻、镇痛和止咳作用。又叫大烟、鸦片(片)或阿芙蓉。

分类5

阿婆 āpó

(1) ∶祖母敬称老年妇人。

(2) ∶称丈夫的母亲

阿Q

(1) ā-Q

(3)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神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辱的贫苦农民,但他不能直视自己被压迫的地位,反而自我安慰,既使受到侮辱甚至被杀头,他也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后来常把阿Q作为这种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的人的代称。

阿司匹林āsīpǐlín

一种白色结晶状的水杨酸化合物CH3COOC6H4COOH(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药。主要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也可用于防治心脏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栓塞性疾病。

阿嚏ātì

象声词,打喷嚏的声音。

阿托品 ātuōpǐn

从颠茄和其他茄科植物提取出的一种有毒的白色结晶状生物碱C17H23NO3,主要用其硫酸盐解除痉挛,减少分泌,缓解疼痛,散大瞳

阿物儿āwùr

东西,常用做蔑称或对人开玩的称呼。

你是什么阿物儿,跑来胡闹。——《楼梦》

阿兄āxiōng

哥哥

阿姨 āyí

(1) 〈方〉∶母亲的姊妹

(2) ∶继母

(3) ∶晚辈对任何的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照顾孩子的保姆

区别内容

编辑

阿ā/阿ē的区别在于阿ē是形声字,从阜(fù)可声(阜是象形字,本义:土山。随着文字演变,“阜”作左边偏旁,楷书写成“阝”)。基本字义:指大丘陵,又指山、水等弯曲的地方。如:山阿、水阿。后来用在会人事方面,指曲从、会弯曲,如:阿谀、阿附,成语有“刚正不阿”等。读阿是后起的音,但也很早,汉魏时代已有“阿谁”、“阿爹”等词,这里阿ā是前缀,没有实在意义。现代“阿”附着在姓、名、排行或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常具有亲昵的意味,多用于方言:阿爸、阿妈、阿公、阿王、阿张、阿大、阿婆、阿姨、阿哥、阿妹。阿ā这个音在古代读入声,北京话里没有入声,古入声字读其他声调。1953年版的《新华字典》注去声,实际上读平声的多,现注为。阿用于音译字时也读,如:英语的音译:阿司匹林。【提示】“阿”不要写成“啊”。“阿”作前缀词时读音与“啊”相同。但“啊”多用于语气助词和感叹、赞叹、惊叹词。

【小知识“阿”读的限于古代留下的少数词,如:刚正不阿、阿弥陀佛、阿房宫等。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太小,下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之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但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阿房宫被项羽的军队所梵毁。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阿房村。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阿房宫的“阿(ē)”指骊山山麓弯曲的地方,“房(páng )”在这里指旁边,不读房。

另外,阿房宫的读法,传统上认为是,但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读,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中国历史》中注音为。二一种观点认为应读辽宁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张杰语文出版社副编审杜永道认为应该读作。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版)也持此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认为,在陕西话发音中“阿”(ā)字释义为“那个”,“房”(fáng )为陕西的一个地名,据《史记》记载,当年阿房宫开始修建时并没有起名字,所谓“阿房宫”只是一个指代,指的是“在房那个地方的宫殿”,所以其发音应该为。

阿弥陀佛的读法,传统上认为是,《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新华多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注音为。近几年一些佛教界人士认为应读成。还有人说应读。2010年11月,我(黄大城)给中国佛教协会写信,请他们确定应读哪个音!但至今未见回音。《乾隆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一_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行愿品》:所谓。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菩萨胜威德力显示诸法本无生义。在大正新修大藏经 密教部 863卷 《大毘卢遮那经阿闍梨真实智品中阿闍梨住阿字观门 》“即是阿字。夫言阿字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是一切真言生处。最为上妙。佛心之字。若言阿字内音。即是喉中之音。当知此阿字遍布一切支分。即是本不生义。”

阿弥陀佛的意思,“阿弥陀”,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位佛的寿数,是几千万年无穷无尽的,没有限量;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很多,照起来可以达到虚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也没有限量。此外种种的功德,都是很大很多很妙的,没有限量,所以叫做没有限量的佛。那位佛是住在西方极乐世界里的,没有丝毫的苦处,但有无穷的乐处,往生到那里的人,便安稳舒服的不得了,所以又叫做安养国。这位阿弥陀佛,就是安养国里的教主。同我们这个世界上,释迦牟尼佛教主是一样的。虽是相像,若讲到寿命与身上放出的光明,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佛远大得多哩。净土宗以持名念佛为主要修行方法,谓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命终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里)。

古籍解释

编辑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阿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5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