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市 编辑
京都(Kyoto),位于日本西部,京都府南部,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是一座内陆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山城)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东部山区,总面积827.90k㎡,占京都府的17.9%。是京都府各县市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 京都为京都府府厅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区共同组成了京都都市圈。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会区”的一部分。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平安京营建时,正是遣唐使活动的高潮, 所以新京的格局以中国都城为榜样便属理所当然。唐朝以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为首都。仿此, 平安新京的西半部(右京) 称“ 长安" , 而东半部( 左京) 则称“ 洛阳” 。由于后来右京衰微,左京的洛阳成为平安京的代名词。
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迹,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之一。京都市的部分历史建筑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名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京都府是人口较多的自治体之一,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京都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以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物、庭院、绘画、传统活动、京都料理为代表,被称为“千年古都”。
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又以传统产业和电子产业最为重要。
中文名:京都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きょうと
别名:平安京、京洛、洛阳
行政区类别:外国城市、京都府厅
所属地区:日本山城地方、东亚
地理位置:东经135度46分,北纬35度
面积:827.9km²
下辖地区:上京区,下京区,右京区,左京区等
电话区号:075
人口数量:1469472人(2013年)
著名景点:清水寺、八坂神社、平安神宫、二条城,金阁寺、千本鸟居等
机场:日本关西国际机场
火车站:京都站
市树:枫树,柳树,桂树
市长:门川大作
建市纪念日:每年10月15日
都市圈:大阪都市圈
平安时代
京都盆地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在绳文时代,位于现今京都市东北部的北白川地区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区已经有集落出现。到了弥生时代,平原地区也开始有集落出现。进入5世纪后,渡来人贵族秦氏开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兴修水利,此为京都地区大规模开发之始。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84年将首都从平城京(今奈良市)迁移到长冈京(今长冈京市)。然而仅过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也就是京都市),自此开启了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
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有秩,布局整齐划一,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
平安京的选址参考了风水思想,并且效仿中国唐代的京师长安,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中国唐代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天皇居住的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又称“长安”)和左京(又称“洛阳”)两个对称的部分。平安京堪称是一座规模宏大且规划严谨的东亚传统型的计划城市。
公元702年(大宝二年)日本再次派遣了遣唐使,回国时他们详细描述了中国长安城的辉煌壮丽。以长安城为模本,藤原京从罗城门向北的通道就是朱雀大路,宽达74米,到平城宫朱雀门大约有4公里的距离。朱雀大路左右有侧沟,沿路种有柳树、槐树等树木,形成一条林荫路。唐朝和新罗的外国使节曾通过这里前往平城京。平安京的市区范围虽然十分广大,其人口却只有大约15万人,因此城内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并且有大片农田。特别是右京地区因为地形地湿,开发进度十分缓慢。左京因此成为京都主要发展的地区。在平安时代中期以后,贵族的住宅大多集中在左京北部,并且开始跨过鸭川向平安京以外的范围延伸。
在11世纪后期,上皇(退位的天皇)在白河、鸟羽等地修建离宫并掌控朝政,这一时期因此被称为院政时期。而离宫的修建也使得京都市区向平安京以外地区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室町时代
12世纪中期,日本历史上首个武家政权平氏政权诞生。然而平氏政权仅维持二十多年就被另一大武士集团—源氏所取代。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创建幕府,日本进入镰仓时代。在镰仓幕府时期,日本实质上的政治中心虽然移至镰仓,京都仍然是最大都市和天皇的居住地。
1338年,随着室町幕府的成立,日本进入室町时代,京都也再次成为日本政治的中心。在这一时期,京都的都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区按南北分为上京和下京两个部分,东西方向的二条大路取代朱雀大路成为京都最重要的街道。上京集中了包括天皇的居住处里内里等众多贵族的宅邸,而下京则是京都主要的工商业区域。
在1467年至1477年之间,京都是应仁之乱的主战场,市区几乎完全被毁。之后京都在市民的努力下开始逐渐复兴。
1568年,织田信长的军队进入京都。
1582年,在京都爆发了本能寺之变。
近代京都
1864年,幕府军队和倒幕势力在京都市内发生激烈战斗,是为禁门之变,京都市内大片街区被焚毁。这也使得京都市中心现存的建筑多为幕末之后修建的建筑物。1867年,京都郊外发生鸟羽伏见之战,倒幕军取得胜利,是决定戊辰战争局势的关键战役。1868年,日本的首都从京都迁移至东京,除了皇室及公家之外大量商人也都从京都迁居至东京,京都面临巨大的危机。京都市政财界采取了大量措施试图挽回危机局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实施学区制;创建京都帝国大学,使京都成为西日本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中心;兴建琵琶湖疏水作为水运路线,并进行水力发电;铺设日本最早的有轨电车京都市电;举办第4届内国劝业博览会并修建平安神宫。
1921年,京都实施了其首个都市计划事业,开始进入现代城市规划时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较少遭到美军空袭轰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数仍然拥有丰富的战前建筑的城市之一。为了降低空袭造成的损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条通沿线的建筑被强制拆除,却也提供了之后拓宽道路的空间。然而却也正因为旧市区保存较好,导致市中心很难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园,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区的道路面积率和公园面积率极低,并且都市更新也进展较慢。战后京都的开发主要依照1950年制定的“京都国际文化观光都市建设法”进行,在郊外地区修建新市镇以解决住宅问题,并且将京都车站以北规划为保存地区,以南则规划为开发地区。1956年9月1日,京都市成为政令指定都市。1964年10月,东海道新干线开始通车,极大的促进了京都观光产业的发展。
1978年,京都市电被宣告废止,地铁取代市电成为京都市内重要的交通方式。这些事件都象征著战后京都都市空间的巨大变化。
1994年,京都的多处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京都已成为日本具代表性的观光都市和文化都市。
京都市的范围包括了上京区、中京区、下京区、东山区的全部以及左京区和北区的部分地区。之后京都市的行政区范围又在1902年和1918年有所扩大。
1931年,京都市附近的26个町村被划入京都市内,行政区面积因此大幅扩大至之前的4.8倍,且京都重要的卫星都市—伏见在这次合并中被并入京都市,京都进入“大京都”时代。其后京都市的行政区面积又在1948年、1949年、1950年、1957年、1959年和2005年数次扩大。
由于京都市为政令指定都市,京都市由以下11区构成(2005年)。
区名 | 读音 | 设立日期 | 面积 (平方公里) | 人口 |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
---|---|---|---|---|---|
右京区 | うきょうく | 1931年4月1日 | 291.95 | 203769 | 698 |
左京区 | さきょうく | 1929年4月1日 | 246.88 | 168180 | 681 |
北区 | きたく | 1955年9月1日 | 94.92 | 120262 | 1267 |
上京区 | かみぎょうく | 1889年4月1日 | 7.11 | 83196 | 11701 |
中京区 | なかぎょうく | 1929年4月1日 | 7.38 | 107445 | 14559 |
下京区 | しもぎょうく | 1889年4月1日 | 6.82 | 80421 | 11792 |
东山区 | ひがしやまく | 1929年4月1日 | 7.46 | 39651 | 5315 |
山科区 | やましなく | 1976年10月1日 | 28.78 | 135193 | 4697 |
伏见区 | ふしみく | 1931年4月1日 | 61.62 | 282015 | 4577 |
南区 | みなみく | 1955年9月1日 | 15.78 | 98813 | 6262 |
西京区 | にしきょうく | 1976年10月1日 | 59.20 | 151797 | 2564 |
京都市 | きょうとし | 1889年4月1日 | 827.90 | 1470742 | 1776 |
区域位置
京都盆地位于34°58'36.1"N 135°43'59.3"E,位于日本中部,临近大阪、奈良和神户,区域优势明显。京都市的市区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京都盆地之内,京都市除南方之外三面环山,总面积827.9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至10-11世纪时,平安京的人口增加至17万至20万人。在1571年,京都的人口则估计约有20万至30万人。
在江户时代的大部分时期,京都的人口大致在35万人左右。
明治维新之后,京都的人口从约35万大幅减少至约22万。
1889年时,京都有人口279,792人,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是当时日本的第三大都市。
1932年,京都市人口突破100万人。
1970年代中期,京都市人口在超过140万之后由快速增加转入停滞状态。
2012年,京都市的总和生育率为1.21,大幅低于日本全国的平均水平1.41。低出生率也使得京都市的高龄者人口比例较高。
2013年10月时,京都市人口约有147万人。
2013年,京都市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数量达到368880人,比例达到25.1%。京都市人口的另一特征是18岁至24岁的人口占人口比例较高,这一年龄的人口多为大学生,也体现出了京都市是一座大学城市。另外在2012年,京都市人口中有40676人是外国人。
民族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京都历史上长期作为首都,主要人口依然是大和民族,约占京都总人口的99.5%;其他少量的有阿依努人和琉球人以及定居外国人(2013年)。
经济概述
京都是日本重要的工业都市之一,传统产业、出版印刷、食品饮料、机械仪器、电子产业是京都工业中的主要产业,工业制造业占京都市总GDP的20.5%,其产值规模大约为1142636百万日元(2013年) 。和服相关产业在京都的传统产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西阵是京都和服产业的一大中心地,著名的西阵织即因其主要产地位于西阵而得名。京都其他的著名传统产业制品还包括了陶器(清水烧)和友禅染等。然而由于市场规模缩小和后继者不足等问题,京都的传统产业面临严重的困境。在现代工业方面,总部设在京都的知名企业有岛津制作所、堀场制作所、京瓷、欧姆龙、日本电产、村田制作所、罗姆电子、任天堂等,这些公司大多都是电子业企业。因京都市内可供建设工场的土地面积狭小且人力成本较高,许多总部设在京都的企业将生产据点设在日本国内其他地区或者海外,而将运营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京都。由于大学林立学生众多,京都也是日本创业公司数量较多的都市。京都市西部的京都研究园区集中了大量创业公司。就企业数和生产额来看,南区、右京区和伏见区是京都市主要的工业区。第三产业
旅游业是京都服务业的另一大支柱产业。京都市有着丰富的观光资源,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访京都的游客中,男女比约为4比6;就年龄来看,以20-29岁游客和50岁以上的游客较多,且近七成游客到访京都次数超过10次。有众多日本初中和高中都选择京都作为修学旅行目的地,特别是东日本的学校。在外国人游客方面,2012年,共有约84.48万外国游客曾在京都住宿,其中以中国台湾人最多,美国人其次。最多观光客到访的景点依次是清水寺、金阁寺、二条城、银阁寺、京都御所。旅游业的发展给京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果,京都市有10%以上的就业人口都是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工作。政治
市长:门川大作KADOKAWA Daisaku;任期:2008年—2015年;
副市长:冢本稔;
平成22年 4月 行财政局长;
平成24年 4月 京都市副市长;
副市长:藤田裕之;
平成22年 4月 右京区长
平成25年 4月京都市副市长;
教育
京都是西日本的“学都”,在京阪神地区更有“在京都上学、在大阪赚钱、在神户生活”这样的说法,可见京都教育的发达程度。
1869年,京都市内创建了69所小学,此为日本现代小学教育制度之开始。
2012年时,京都市内共有123所幼儿园、187所小学、102所初中和53所高中。2009年,在京都就读的大学生多达139237人,在日本所有都市中位列第二位,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则高居首位。
1886年日本第二个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即设在京都。同时民间相继创办了众多私立大学。京都的大学中,历史最悠久且学术地位最高的是京都大学。而在私立大学中,以同志社大学和立命馆大学规模最大。除了这三所大学之外,京都市的主要大学还有京都产业大学、龙谷大学、佛教大学、京都女子大学、大谷大学、花园大学、京都造形艺术大学、京都精华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京都教育大学、京都府立大学、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
1990年,京都医疗设施数为564所,平均每10万人为136.9所,高于日本全国平均数。医生人数为6008人,平均每10万人为231.8人,超出日本全国平均数,在日本仅次于东京。健康管理包括治疗和预防两个方面,京都建设并管理许多公立医院、医科大学与护士学校。对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医疗费补助。防病计划包括幼儿注射预防针,癌症检查车在府内各地巡回等。
京都在健康管理方面取得的进步是集中管理和紧急处理电子计算机化。
京都市著名的医院有京都府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市内铁路
京都市内铁路交通发达,除了主要服务长途旅客的新干线之外,也有多条服务中短途乘客的铁路路线。JR西日本在京都市内共有四条线路,分别是东海道本线(又可分为琵琶湖线和JR京都线)、嵯峨野线、湖西线和奈良线。东海道本线的琵琶湖线是连接京都和滋贺县的重要铁路路线,JR京都线则有众多开往大阪市和神户市的列车。嵯峨野线是山阴本线的一部分,主要服务居住在京都市近郊,前往京都市通勤的市民。在关西的五大私铁公司中,近畿日本铁道(近铁)、京阪电气铁道(京阪)和阪急电铁(阪急)在京都市内拥有铁路路线。近铁京都线和JR西日本的奈良线并为京都前往奈良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京阪在京都市内拥有四条路线。京阪本线是连接京都和大阪的重要铁路路线,其起点是三条站。鸭东线和京阪本线相通,常和京阪本线一体运行。宇治线是连接京都及其卫星都市宇治市的重要路线。京津线则连接京都市和滋贺县大津市,部分列车直通运行进入地铁东西线。阪急则在京都市内有两条路线。京都本线和JR京都线、京阪本线并为连接京都和大阪的三大铁路路线。岚山线则是前往知名观光地岚山的重要交通方式。京都市内还有京福电气铁道(又称岚电,拥有岚山本线和北野线两条线路)、睿山电铁(拥有睿山本线和鞍马线两条路线)、嵯峨野观光铁道(拥有嵯峨野观光线一条路线)三家规模较小的铁路公司。这三家公司的铁路路线均通往知名旅游景区,主要服务对象为观光客。京都市内还有两条地铁路线,分别是乌丸线和东西线,均由京都市交通局运营。
市内巴士
油纸伞:京都的油纸伞用料十分考究,色彩、图案都极具日本特色。油纸伞是完全手工制作的,两个月才能生产十到二十把,所以价格昂贵,最低也要552日元一把。西阵织:西阵织是在西阵地区织造的高级纺织品。京都的丝绸质量非常高,高超的印染技艺和独创的花纹给人特别的美感。到日本旅游,西阵织的领带、台布、和服腰带等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陶瓷:在京都制造的陶瓷器总称为京烧,又叫清水烧。京烧质地细腻,色彩和谐。盘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瓷器都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糖果:京果子是指京都的传统糖果,始用于神社的仪式,尤其是用于素席。它们一般都是水果味的,很受小朋友欢迎。京都糖果不仅仅口味好,更重要的是外形靓。颜色、形状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有的糖果店还用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海报纸来包装糖果,更是烘托出怀旧的情调。
地方习俗
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培育起来的京都一年中举行众多的庙会活动,保存了大量的文化传统。其中葵节、祇园节、时代节是京都的三大祭礼,五山送火节是京都最宏大的的仪式。
1月4日的初蹴鞠是在下鸭神社举行的。“蹴鞠”由8名表演者互踢鹿皮球使其不落地。每年7月7日在白峰神社也有同样的仪式。初惠美须是惠美须神社在每年的1月8日到12日举行的祭商神的仪式。届时,京都高奏惠美须赞曲,祈求生意兴隆,家运繁荣,热闹异常。
2月25日是梅花节,届时,在北野天满宫的神前供奉红白梅花。在2000多株梅树上,上七轩的舞伎和艺伎们举办茶会,全天气氛热烈。
4月有春舞。京城的舞伎和艺伎们在各会场上表演“都舞”、“京舞”和“北野舞”等,以优美的舞姿来装扮京城之春。其中,“都舞”的历史最长,始于1872年的第一届京都博览会。
5月15日葵节是京都的三大节日之一。全长700米的王朝风俗行列从京都御所出发,经过下鸭神社,奔向上贺茂神社,全行列均以葵叶装饰。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三船节,20多条游船展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王朝画卷。
6月1至2日,在平安神宫举行京都薪能仪式,在篝火的映照中表现幽玄的薪能。从6月15日起3个月之间是鸭川川床,在三条和四条之间的鸭川西岸上,先斗町的餐馆搭起了2.3米高的纳凉床,点起古式的灯笼,人们在凉风中品尝佳肴,这是京城夏日的纳凉风物诗之一。
7月1至29日是祇园节,持续整整一月,在京都的四条行政区划一带展开祭礼,为了却除当时在世间流行的疫病。其间14至16日的宵山和17日的神轿巡行为其高潮。祇园节每年七月十六日——二十九日的祇园节是由京都八坂神社主办的,也是是京都的三大节日之一,是京都著名的盛会之一,最精彩的部分是在第二天的花车行列。祇园节起源于9世纪末,为了祈求驱逐瘟疫。16日夜晚,城镇的旧式家庭在屋檐下挂着神灯、青帘、铺上席子,装饰鲜花,竖起屏风,给节日增添光彩。17日绚丽多彩的矛彩车的巡回游街,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花伞巡行把花伞做为中心,祇园鼓、车篷、武士、孩子武士、鹭鸶、酱烤串豆腐、万盏跳等队列从八坂神社在寺通,四条御旅所巡行。是华丽漂亮的队列,17日的大巡行是这个仪式的最高潮,大巡行那天,人们会用手推着用木头做成并被古老织物所覆盖的巨塔进行巡行。
8月7至10号为陶器节,是在若宫八蟠宫举行的,节日期间,在五条大街上摆满了全国各地500多家陶器商店的摊位,吸引了许多的购买者。8月15日是五山送火节,起源于弘法大师。在京都的五座山上点燃“大”字、“妙法”、“船”、“鸟居”、“左大文字”的字样火焰,以求祛病消灾。
9月的观月黄昏是在大觉寺举行的观赏中秋明月的活动。游客可千万别错过了五大堂举办的满月法式和献花礼呀。
10月22日的时代节是平安神宫的重要活动。大约1700多人身穿京都1100年中各时代的服装,代表各时代著名的人物,游客可以饱揽京都的千年风情。同一天,歧神社举行鞍马火节,是京都的三大奇节之一,预告了冬天的到来。
1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岚山红叶节,游客可以一边观赏岚山小仓山的红叶美景,一边欣赏歌舞表演。
12月1日是献茶节,祈愿茶道兴旺。11月26日御茶壶奉献节上向神献完了茶后,在上七轩的歌舞排练场所会有茶水出售。
历史文化
京言叶是通行于京都市的日语方言,也是关西方言的一支。京言叶在历史上曾长期是日语的标准语。京言叶的特征是较多使用长音,语音节奏相对较为缓慢,且有着复杂的敬语系统。
京都是日本文学的发源地,日本历史上首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故事舞台就在京都。除此之外,京都也是《枕草子》、《方丈记》、《更级日记》、《今昔物语集》、《平家物语》等众多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舞台。京都也是许多现代日本作家的憧憬之地。以京都为舞台的知名现代日本文学作品有《罗生门》、《柠檬》、《金阁寺》、《古都》等。现代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村上春树也出生在京都,他的代表作之一《挪威的森林》的故事舞台就设定在京都。
艺术
京都是日本传统艺术的中心城市。在平安时代,随着国风文化的发达,日本开始有了独自的绘画艺术,而京都成为日本画的一大创作中心。京都本身也是众多日本画的素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洛中洛外图。在近代,京都又是日本最早的美术学校京都府画学校的创办地。京都也是尾形光琳、竹内栖凤、堂本印象等日本画家的出身地。在表演艺术方面,日本传统表演艺术的代表—歌舞伎就是发祥于京都。南座是京都最早的歌舞伎剧场,至今仍是日本最重要的歌舞伎表演场地之一。除了歌舞伎之外,京都也有能、文乐等日本传统艺术的剧场。在平安时代,遣唐使将茶道自中国带到日本,京都遂成为日本茶道的中心。京都也是华道的发祥地,以池坊派为代表的众多华道流派的本家都位于京都。
京都市是日本举办国际会议和学会次数较多的都市。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会议(COP3)就是在京都举办,并通过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2012年,京都市共举办了189件国际会议;按照ICCA的统计,京都是日本所有都市中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第二多的都市。法国在京都设有总领事馆。此外冰岛在京都设有名誉总领事馆,巴拉圭、巴西、秘鲁、比利时、葡萄牙、墨西哥则在京都设有名誉领事馆。京都市内也有众多国际学术交流设施,如关西法国研究院等。
姊妹都市
巴黎(法国):1958年6月15日成为友情盟约都市
波士顿(美国):1959年6月24日成为姊妹都市
科隆(德国):1963年5月29日成为姊妹都市
瓜达拉哈拉(墨西哥):1980年10月20日成为姊妹都市
萨格勒布(克罗地亚):1981年10月22日成为姊妹都市
布拉格(捷克):1996年4月15日成为姊妹都市
京都市和以下都市是伙伴都市:
晋州(韩国):1999年4月27日成为伙伴都市
科尼亚(土耳其):2009年12月12日成为伙伴都市
顺化(越南):2013年2月20日成为伙伴都市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2013年6月14日成为伙伴都市
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