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 编辑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作者及创作时间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
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卫聚贤认为《左传》作者是子夏。现在一般认为《左传》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与《春秋》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时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
1. 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
2. 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公元前694年)
3. 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
4. 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公元前660年)
5. 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
6. 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
7. 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1年)
8. 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73年)
9. 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42年)
10. 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公元前510年)
11. 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95年)
12. 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68年)
13. 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晋朝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现存最早的《左传》注解。
·《四部丛刊》30卷本(附《年表》1卷)
·《四部备要》称《春秋左氏传杜氏集解》30卷(附《年号归一图》和《年表》)
·上海人民出版社《四部丛刊》宋刻本影印本,名《春秋左传集解》1977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再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名《春秋经传集解》,1989年ISBN 7-80569-058-8
· 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注疏本,60卷。ISBN 7-301-04724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清朝洪亮吉《春秋左传诂》ISBN 7-5325-1733-0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 清朝刘文淇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 清朝刘文淇《左传旧疏考证》8卷
·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 赵光贤《春秋与左传》
· 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年 ISBN 7-100-00057-2
·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ISBN 7-80519-380-0
· 孙绿怡《左传与中国古典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ISBN 7-301-01739-1
· 伍妈喜《春秋左氏传古注辑考》,台湾学海出版社,1982年
· 程南洲《春秋左传贾奎注与杜预注之比较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82年
· 张端穗《左传思想探微》,台湾学海出版社,1987年
· 曾勤良《左传引诗赋诗之诗教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ISBN 957-668-079-4
· 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巴蜀书社,1988年 ISBN 7-80523-146-X
· 谢秀文《春秋三传考异》,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 浦卫忠《春秋三传综合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ISBN 957-668-283-5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ISBN 7101002625(2000)
· 王伯祥《左传读本》,开明书店,1940年
· 徐中舒《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
· 沈玉成《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
· 瞿蜕园《左传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 王守谦《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ISBN 7-221-01571-6
· 瑞典高本汉《左传真伪考》、《左传注释》
· 日本安井衡《左传辑释》
· 日本竹田光鸿《左传会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