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门 编辑
天门,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直辖县级市),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省级区域中心城市、全省10个大中型城市之一、全省13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汉江流域主要的节点城市、全国百强县。天门地处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汉江,东临武汉;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共辖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8640人。
天门古称竟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茶圣”陆羽故里、石家河遗址所在地、竟陵派文学发源地、中国蒸菜之乡。新石器时代,境内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持续数千年的史前文明中心。唐代,陆羽出生于此,所著《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明代文学家钟惺和谭元春在此开创“竟陵派”。清代,湖北三大剧种之一的荆州花鼓戏发源于此。1726年,为避康熙陵寝名讳,因境内天门山而更名“天门”。近代以来,天门诞生了晚清重臣胡聘之、著名诗人邹荻帆和以陈东升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天商”,崇文重教、敢为人先的传统积淀使得天门有状元之乡、内陆侨都之称。
天门距武汉城区90公里,是武汉西向的桥头堡,有沪蓉高速公路(武荆高速)、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武天高速)、沪汉蓉铁路(汉宜铁路)、沪渝蓉高速铁路(沿江高铁)等国家干线公路、铁路过境。2021年,天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18.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中文名:天门
外文名:Tianmen
别名:竟陵,景陵
行政区划代码:429006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湖北省
地理位置:华中地区,江汉平原北部,大洪山南麓
面积:2622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竟陵街道
电话区号:0728
邮政编码:4317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15.86万(2020年11月1日零时)
著名景点:西湖、茶圣故里园、天门市博物馆、陆羽纪念馆、胡家花园、茶经楼博物馆、文学泉、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白龙寺、天门山
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天门城市候机楼
火车站:天门南站,天门北站,天门站,天门东站,岳口站
车牌代码:鄂R
地区生产总值:718.89亿元(2021年)
古代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位于天门北郊的石家河遗址,不仅是长江中游的特大型城址,也是当时整个区域的政治中心。考古资料表明,以石家河遗址为中心,仅湖北省境内就分布着天门石家河、天门龙嘴、石首走马岭、公安青河城等15处城址,大多距今约四、五千年。这一时期,中心聚落石家河进一步整合文化与资源,引领着长江中游向前发展,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与黄河流域文化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天门城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二级、三级行政区治所驻地。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 ;自南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民国25年(1936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 (州、专署) 治所,计500余年 。
天门,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
西汉时,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东汉,复名竟陵县。
三国时,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竟陵县属竟陵郡,郡治设石城(今钟祥市)。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
刘宋孝建元年(454年),竟陵县属郢州竟陵郡。南齐建元元年(479年),迁竟陵郡治至竟陵县境。南梁大宝元年(550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仍属郢州竟陵郡,郡治设霄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霄城县改回竟陵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制,实行州、县两级制,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州治设竟陵。仁寿三年(603年),复州治所迁至建兴县(沔阳)。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沔阳郡改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贞观七年(633年)州治又迁沔阳,属山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州改为竟陵郡,属山南东道所辖。乾元元年(758年),又为复州。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再迁竟陵。
五代时期,竟陵县一直为州(郡)治所。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天福五年,直隶防御州治所设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由湖北路复州所辖。熙宁六年(1073年)撤销复州,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安州(州治设今湖北安陆市)。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复州建制,州治设景陵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于景陵设置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又于景陵设荆湖北路安抚使,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复州。端平三年(1236年),荆湖北路安抚使治所迁至沔阳。由于蒙古军南下,州、县治所亦随迁至沔阳,后转徙频繁。
元代,景陵县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所辖。
明代初期,景陵县为景陵卫。洪武三年(1370年),撤卫改县,隶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景陵县属沔阳州所辖。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治所在今钟祥市)所辖,景陵县亦随属承天府沔阳州。天启年间,景陵县属承天府直辖。
清代,景陵县属湖北省安陆府(府治设今钟祥市)。雍正四年(1726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此名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取。
近代
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随县(今随州市),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4日天门县城解放为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同年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
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
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将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实行省直辖 ,天门市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三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仙、潜)之一(随州于1994年11月5日设立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于2000年8月升地级市)。
天门街景
区划沿革
自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历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至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州、专署)治所,计500余年。古竟陵区域广阔,包括荆州长江以北、石城以东、江夏以西的全部地域。从汉、晋、南北朝至北宋乾德三年以来1100多年间,竟陵县境先后划出置云杜、霄(亦作宵)城、长寿、角陵等县,北宋以后县境无大变化。
天门市行政区划图
1950年6月,天门县汉江以南的毛咀区划入沔阳县。同时,沔阳县汉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划入天门县。
1955年7月,潜江县汉江以北的张港,京山县的多宝、拖市划入天门县。
1996年11月,蒋湖农场回归天门。2001年8月总后沉湖基地(天门部分)移交天门,形成现境。
2001年,天门市进行机构改革,将李场镇与皂市镇合并为皂市镇、陆羽办事处与竟陵办事处合并为竟陵办事处、新堰乡与候口办事处合并为候口办事处,新设沉湖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区。
2002年,设天门工业园。
2016年11月,根据湖北省民政厅《关于天门市石河镇更名为石家河镇的批复》,经过省政府批准,同意天门市石河镇更名为石家河镇,其所辖行政区域及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天门市地图
区划详情
据2019年3月,天门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天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93个社区、528个行政村。
乡级行政区名称 | 居委会 (个) | 村委会 (个) | 户籍人口 (万) | 面积 (平方千米) | 行政区域代码 |
---|---|---|---|---|---|
竟陵街道 | 21 | 0 | 13.91 | 47.16 | 429006001 |
候口街道 | 15 | 0 | 4.18 | 64.81 | 429006002 |
杨林街道 | 9 | 16 | 5.51 | 75.23 | 429006003 |
多宝镇 | 1 | 36 | 8.65 | 196.50 | 429006100 |
拖市镇 | 1 | 32 | 7.31 | 126.22 | 429006101 |
张港镇 | 1 | 32 | 8.42 | 152.61 | 429006102 |
蒋场镇 | 1 | 17 | 5.11 | 80.91 | 429006103 |
汪场镇 | 1 | 16 | 4.52 | 76.51 | 429006104 |
渔薪镇 | 1 | 24 | 6.91 | 92.32 | 429006105 |
1 | 25 | 6.11 | 75.46 | 429006106 | |
岳口镇 | 7 | 35 | 14.61 | 125.12 | 429006107 |
横林镇 | 1 | 31 | 7.52 | 101.51 | 429006108 |
彭市镇 | 1 | 25 | 5.88 | 77.62 | 429006109 |
麻洋镇 | 1 | 25 | 6.02 | 74.52 | 429006110 |
多祥镇 | 5 | 21 | 7.37 | 92.93 | 429006111 |
干驿镇 | 2 | 21 | 6.21 | 82.81 | 429006112 |
马湾镇 | 1 | 15 | 4.25 | 85.12 | 429006113 |
卢市镇 | 1 | 25 | 6.71 | 136.12 | 429006114 |
小板镇 | 1 | 16 | 3.86 | 62.92 | 429006115 |
九真镇 | 2 | 30 | 7.42 | 158.41 | 429006116 |
皂市镇 | 5 | 22 | 7.07 | 144.39 | 429006118 |
胡市镇 | 1 | 14 | 3.67 | 76.61 | 429006119 |
石家河镇 | 1 | 23 | 5.93 | 133.02 | 429006120 |
佛子山镇 | 1 | 14 | 3.71 | 131.51 | 429006121 |
净潭乡 | 1 | 11 | 3.42 | 96.01 | 429006201 |
其他 | 10 | 2 | 2.55 | 56.21 |
位置境域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与孝感市的汉川、应城接壤,北与荆门市的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境内东西最大横距约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58公里。
天门市
地质地貌
地质
天门市大地的基底构造是自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全市跨盆地8个构造单元,即潜江凹陷、龙赛湖凸起、小板凹陷、沉湖低凸起、天门凸起带、汉水地堑、永漋河隆起,乐乡关地垒。
天门城区景观
天门市地层上的晚近期构造层,承袭了燕山期地壳运动以来的特点,北部不断隆起,南部不断沉降,境内自北向南的单斜构造明显,倾斜度一般为1~3度。继承性活动是天门市地质构造的显著特点,从白垩系到第四系沉降中心并无明显迁移,古河流(汉江、天门河)的活动踪迹变化不大。
地貌
天门市位于大洪山山前丘陵与江汉平原衔接地带,地貌属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最高点在佛子山顶端,海拔191.7米,最低点在多祥镇达洲的陈家洲,平均海拔23.2米。
天门城区(2016年)
汉江环绕市境南边而过,天门河、汉北河和皂市河贯穿腹部,东流入汉江。人工开挖的天南、天北、中岭和东风等渠道贯穿全市。境内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按自然地形地貌可分为低丘(俗称山)、岗状平原(俗称丘陵)和河湖平原三种地类。
低丘
天门市北部山岭,属大洪山脉的山前剥蚀低丘,分布在市境北部和东北部,由西龙尾山、天门山、扑船山、团山、火门山、金杯山、佛子山、洪山、青山、五华山、东龙尾山、小山、幺河山、陶家山、大团山、红墨山等16个小山组成,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低丘大致走向,市东北为西北—东南向,市西北为东北—西南向。海拔高度为46.7~191.5米,坡角25~35度。岗状平原
自青山往东(含青山),沿天北长渠和汉北河一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不含其中的湖泊)为岗状平原。属剥蚀—堆积垅岗地形。包括皂市镇全部,胡市、九真、佛子山、石家河镇大部分和渔薪镇的一小部分。面积约559.6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2.5%。地表垄岗相间,波状起伏,海拔高度一般在35~60米。呈掌状自北向南微倾斜。
河湖平原
从拖市镇大桥村起,沿天门河往东,接天南长渠,又东,连汉北河天门段,在这条分界线以南的地区(不含青山)为河湖平原,属堆积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全部由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组成。其面积为1894.6千米,占市属总面积的76.2%。海拔大多为28~32米,自西向东微递降。西部多宝镇、拖市一带,海拔高度30~32米,坡角1~2度,微向河流倾斜。市东部,麻洋、多祥、马湾、卢市、净潭一带,海拔高度24~26米。沿汉江河床断续分布有河漫滩,呈月牙形,一般高出水面4米左右,江汉汛期常被淹没。
气候
截至2021年底,天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2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2.1%;股份制企业增长10.4%;私营企业增长14.3%。轻工业增长22.4%;重工业增长10.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2.4%,制造业增长1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1%。
2021年,天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6.0%,产品销售率为98.1%,出口交货值增长1.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27亿元,增长9.8%。
2021年,天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1家,比上年增加17家。建筑业总产值166.01亿元,同比增长17.3%。房屋施工面积341.71万平方米,下降17.1%;竣工面积96.28万平方米,下降20.0%。
第三产业
2021年,天门市各类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83.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01亿元,同比增长27.0%。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大消费业态销售额
天门话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武天片,也称天(门)汉(阳)方言,是湖北方言的代表。
作为南方官话,天门方言除了拥有官话共有的特性外,还拥有和北方官话截然不同的特征。天门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并具有一些北方方言没有、或不同的词语。
美食
黄潭米粉
发源于天门黄潭镇,为天门特色早点,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
桶炉锅盔
桶炉锅奎
江汉平原特色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烤成。锅奎品种很多,有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
胡家花园始建于1899年,为清代山西巡抚、晚清洋务派重臣胡聘之故居,位于天门市竟陵孝子里。胡家花园是湖北省仅有的一座巡抚官厅,是全省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晚清官邸,被誉为晚清“华中第一豪宅”,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
类别 | 景点名称 | |||
历史遗迹 | 古雁桥 | 文学泉 | 西塔寺 | 景陵古城墙 |
后世纪念 | 陆羽故园 | 陆羽纪念馆 | 陆羽广场 | |
茶经楼 | 鸿渐关 | 雁叫关 | ||
陆羽亭-涵碧堂 | 东冈草堂 | |||
注:粗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名称 | 所在区域 | 地理位置 |
---|---|---|
天门市博物馆 | 竟陵 | 西湖路北 |
茶经楼博物馆 | 竟陵 | 陆羽故园内 |
陆羽纪念馆 | 竟陵 | 陆羽故园内 |
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石家河镇 | 石家河镇 |
中国棉花博物馆 | 高新园 | 天仙大道 |
天门工人文化宫/天门市美术馆 | 竟陵 | 西湖路北 |
天门革命历史纪念馆 | 竟陵 | 陆羽大道西 |
天门市科技馆/天门市青少年宫 | 竟陵 | 陆羽大道东 |
天门市城市规划馆 | 竟陵 | 陆羽大道市民中心 |
天门人馆 | 竟陵 | 状元路天门市图书馆内 |
名称 | 所在区域 |
---|---|
西塔寺 | 竟陵 |
白龙寺 | 皂市镇 |
基督教堂 | 竟陵 |
慈光寺 | 竟陵 |
佛子山 | 佛子山镇 |
其他旅游景点 / 活动节庆 | ||
旅游景点 |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 | 笔行天下、菜蒸天下、凤舞天下(市标) |
黄潭七屋岭(知青农场) | 汉江多宝沙滩(龙门沙海) | |
杨林方舟生态庄园 | 马湾天湖野荷生态园 | |
岳口镇朱湾生态农业示范点 | 麻洋天海龙田园综合体 | |
皂市百丰生态园 | 佛子山镇火门山茶园 | |
活动节庆 | 2019天门国际马拉松 | 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 |
蒋场菊花节 | 张港花菜节 | |
黄潭乡村文化旅游节 | 多宝沙滩旅游文化节 | |
|
城市公园
所在区域 | 公园名称 | |||
竟陵 | 陆羽故园 | 东湖公园 | 北湖公园 | 天门市革命历史纪念园(植物园) |
后壕民俗风光带 | 景陵古城墙遗址公园 | 江家河公园 | 天门河带状公园 | |
高新园 | 小南湖公园 | 河山支渠带状公园 | 三乡公园(杨家新沟带状公园) | 茶和天下主题游园(武汉园博园天门园) |
东湖 |
|
西湖 |
|
北湖 |
|
自然景观
天门城区景点
主要丘陵 | 所在区域 |
---|---|
天门山 (包括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朴船山、龙尾山等五峰) | 佛子山镇 |
长寿山 | 皂市镇 |
重要湿地 | 所在区域 |
---|---|
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 | 九真镇 |
南湖农耕湿地公园 | 岳口镇 |
岳口滨江公园 | 岳口镇 |
沉湖 | 沉湖农业综合示范区 |
北港湖湿地生态旅游区 | 石家河镇 |
青山湖 | 佛子山镇 |
西白湖 | 九真镇 |
风波湖 | 竟陵 |
华严湖 | 马湾镇 |
|
古代
朝代 | 人物 | ||
春秋 | 斗谷于菟(令尹子文) (生卒年待考) | ||
东汉 | 刘焉(?-194) | 刘璋(?-220) | |
南北朝 | 竟陵八友 | ||
唐 | 陆羽(733-804) | 皮日休(834~839-902后) | |
明 | 鲁铎(1461-1527) | 钟惺(1574-1624) | 谭元春(1586-1637?) |
周嘉谟(?-1629) | |||
清 | 蒋立镛(1782-1842) | 胡德增(1805-1900) | 胡聘之(1840-1912) |
周树模(1860-1925) |
代表人物 | |
| 陆羽(733-804) 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茶圣”。 |
姓名 | 性别 | 出生(/逝世)年份 | 简介 |
---|---|---|---|
沈鸿烈 | 男 | 1882-1969 | |
邹荻帆 | 男 | 1917-1995 | |
冀汸 | 男 | 1918-2013 | 著名作家 |
张业遂 | 男 | 1953- | 十三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
谢伏瞻 | 男 | 1954- | |
张联盟 | 男 | 19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范恒山 | 男 | 1957- | 著名经济学家 |
陈东升 | 男 | 1957- |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
涂文学 | 男 | 1958-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院长 |
范照兵 | 男 | 1958- | |
万卫星 | 男 | 1958-2020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欧阳明高 | 男 | 1958- | |
蒋再秋 | 男 | 1960-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甘霖 | 男 | 1963- | |
钱远坤 | 男 | 1964- | 随州市委书记 |
王乾坤 | 男 | 1964- |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
石寿永 | 男 | 1965- | 著名经济学家 |
汪文斌 | 男 | 196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主任 |
景新华 | 男 | 1966- | 江汉大学校长 |
胡小新 | 1966- | 乒乓球世界冠军 | |
黄国斌 | 男 | 1967- | |
邓超明 | 男 | 1968- | 北京互通联合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
黄龙飞 | 男 | 1984-2013 | 歼-8英雄 |
注:按出生年月排序。 更多天门历史名人请访问 |
荣誉称号 | 获得时间 | 备注 |
---|---|---|
国家卫生城市 | 2017年 | 2015-2017周期 |
国家园林城市 | 2015年 | 第十九批 |
全国百强县 | 2022年 | 发布机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 2019年 | 发布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 |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第25) | 2020年 | 发布机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
全国工业百强县(市) | 2020年 | 发布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
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 2019年 | 发布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
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 2021年 | 发布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
中国县域品牌影响力百强 | 2021年 | 发布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
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 | 2020年 | 参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
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 | 2017年 | 参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
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 2014年 | 湖北唯一 |
中国生态魅力市 | 2018年 | 湖北唯一 |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 2017年 | 湖北第3,全国第50 |
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 2014年 | 湖北第3 |
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 | 2016年 | 湖北第3,全国第77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 2013年 | - |
全国文化先进市 | 2014年 |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 2015年 | |
全国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市 | 2015年 | 湖北唯一 |
2015年 | - | |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 2015年 | |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 2012年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2015年 | |
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 | 2020年 |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 2020年 | |
中国茶文化之乡 | 2015年 | 湖北唯一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2014年 | - |
中国蒸菜之乡 | 2010年 | 湖北唯一 |
中国曲艺之乡 | 2011年 | 湖北唯一 |
湖北省双拥模范城 | 2015年 | - |
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 | 2015年 | 湖北唯一 |
“楚天杯”城市管理优胜奖四连冠 | 2018年 | - |
湖北省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市 | 2015年 | |
湖北省创业先进城市 | 2015年 | |
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 | 2015年 | |
湖北省文明城市 | 2014年 | |
湖北省卫生城市 | 2012年 | |
湖北省园林城市 | 2009年 | |
状元之乡 | - | |
内陆侨都 | ||
中国衣都 | ||
中国棉都 | ||
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 | 2020年 | |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 ||
湖北省双拥模范城 | 2020年 | |
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 2020年 | |
2022年4月14日,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44名。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第100名。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 ||
|
荣誉称号 | 获得地区 | 获得时间 |
---|---|---|
全国千强镇 | 皂市镇 | 2016.11 |
全国文明村镇 | 岳口镇 | 2015.03 |
中国特色小镇 | 2017.08 | |
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 ||
中国文化百强镇 | 2019.07 | |
全国文明村镇 | 小板镇 | 2020.11 |
全国文明村镇 | 岳口镇健康村 | 2011.12 |
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 2016.12 | |
全国文明村镇 | 皂市镇泉堰村 | 2020.11 |
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 天门市 | 2022.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