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艺术中心 编辑
香港艺术中心是香港专责发展艺术的公营机构,于1977年成立,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号。现任主席为包陪丽女士。香港艺术中心一直不断推动香港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且促进香港与中国大陆及外地的文化交流。香港艺术中心不但为国际著名艺术家提供专业的展演空间,对培育香港新秀艺术工作者亦不遗余力。
在1984年,艺术中心成立教育部,推出不同的艺术课程,包括陶艺和电脑艺术。1998年,香港艺术中心与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香港第一个兼读艺术学位课程。
随著2000年教育部升格为香港艺术学院,他们在艺术教育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今天,香港艺术学院已成为香港最主要的艺术学府之一,提供一系列兼读和日间的证书、文凭和学位课程,涵盖艺术、应用艺术、媒体艺术、艺术教育及艺术行政。
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包氏画廊)部分展览:黄宾虹作品展(1980年),楼柏安个展(1983年),陆康二人书画展(1983年6月),冉茂芹画展(1985年),吴冠中回顾展(1987年),第四届全国三版展(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1991年),朱宣咸作品展(1991年),艺术与日用品的趣味颠覆雕塑展(2009年),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香港摄影节(2010年),《POPPING UP》香港艺术中心的跨界展(2010年)。荣誉赞助人:
曾荫权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永久荣誉主席:
邵逸夫爵士
监督团成员:
●主席:
包陪丽女士
●成员:
顾尔言先生(艺术学院督导委员会主席)
刘文君女士(建筑物委员会主席)
吴明华先生(财务委员会主席)
庞俊怡先生(艺术节目委员会主席)
钟树根先生
范耀均教授
何超琼女士
卢景文教授
马黎碧莲女士
司徒伟先生(Raj Sital MOTWANI)
黎定基先生(Anthony NIGHTINGALE)
华图斯夫人(Sandra WALTERS)
工作人员:
●总干事:
许日铨先生
●学术总监(香港艺术学院):
何兆基博士
●节目总监:
林淑仪女士
●财务及行政总监:
陈华静女士
作为香港公营机构,香港艺术中心是香港唯一一间自负盈亏和非牟利的主要艺术场地和机构,一直以来,均没有接受香港政府的营运资助。除了私人赞助和捐款外,香港艺术学院的收入大部份来自出租办公室、艺术课程、票房和场地租用。
香港艺术中心坐落在港湾道与芬域街交界一幅1000平米 的街角上,由从美国回港的建筑师兼艺术家何弢设计,楼高 16 层,再加 3 层地库,无柱式室内设计,建筑师利用复杂的功能安排衍生出紧扣而简洁的空间布局,以三角形为主题,采用双层墙壁设计,一方面是用作安置输运及机械系统,另一方面是作为建筑物支柱的骨架,中间的空位则用作放置楼梯、电梯、厕所、储物室冷气及电器的设备。大厦的天花板是由一组利用预制玻璃纤维模型倒模构成有结构性能的三角形组成,在大厦外形也出现这些三角形的组合。香港艺术中心内有一间 463 个座位的剧院,一间 205 座位的音乐演奏厅,一个排演室,一个复层的展览厅及阳台,两层餐厅,好几层文化机构的办事处、画室、会员俱乐部及宿舍等等。正门入口的大堂有一高达五层楼的中庭及通往该五层楼的楼梯,当中悬挂著黄色垂直的冷气喉管,有如一座雕刻品,是自1962年的大会堂以后另一纯粹文化性质的重点建筑,于1977年9月落成启用。
香港艺术中心的表演、展览及放映场地位于1楼至5楼,其余部分是办公室及食肆,主要包括寿臣剧院、麦高利小剧场、Agnes b 电影院、包氏画廊、何鸿章排练室、陶氏美术室、白懿礼室等。
●王浩信-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