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 编辑
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客家人。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发展成了赣州、汀州(今分属龙岩和三明)、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等客家主要聚居地。据统计,全球约有8000万客家人,约5000万人分布在广东(2500万)、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湖南、浙江、台湾(500万)、香港、澳门等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约1500万人散居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牙买加、荷兰、缅甸、法国、毛里求斯、南非、留尼旺等,其中印尼、沙巴州、英国、牙买加、毛里求斯、留尼汪、塔希提岛等华人社区以客家人为主。客家语成为苏里南法定语言。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至2017年,设有3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中文名:客家
外文名:Hakka
使用语言:客家话
人口数量:8000万
文化盛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主要分布地区:广东、江西、广西、福建、台湾、香港
主要聚居地:赣州、梅州、惠州、龙岩、河源、韶关、深圳
围屋:关西新围、东生围、满堂围、碧滟楼、鹤湖新居
古村落:白鹭村、培田古民居、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
文化保护区:梅州、赣南、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名称由来
参见: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开封客家源文化广场、大谷关客家小镇
“洛阳读书音”是客家人千年传承不变的语言,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语言,又称“唐音”、“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人们一般认为是魏晋时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朝定型。古汉语研究专家认为,客家方言是魏晋一直到唐宋流行的古代普通话,是以洛阳方言为基础的“洛阳读书音”。客家人对于自己的语言有着独特的情感“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是客家人穿越千年在精神上与故乡、先祖联系的文化密码 。“忠爱家国”在客家家规家训中是重点强调的内容,如《陈氏家训》载有“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在朝为官,要做忠臣良将,这样的人,上天也会护佑,人生也将幸福长久。《邱氏家训》有“崇忠义”条目“忠臣义士,世所罕稀。赤胆真心,毫法莫欺。光争日月,气贯虹霓。凛冽万古,为世表仪。”忠臣义士赤胆真心,与日月同辉,其精神万古长青,其形象为世人仪则。《何氏家训八则》有“训忠”条目“尽己为忠,中心为忠,忠之时,义大矣哉。故不忠为省身之首务,效忠乃匡国之要图。”效忠国家是大义所在,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忠心,最要思考的是如何匡正国家 。
梅州
赣州
汀州
综述
惠州-发现客家时尚
客家是汉民族中颇具血性的族群 。从南宋末期开始,客家登上历史舞台(如蔡蒙吉),从宋末勤皇抗元,明末抗清,收复台湾,再到清末抗日抗法,无不带有客家人忠义、义无反顾的身影。近现代客家六次崛起,大批人杰促进了中国历史进程。这六次崛起,指的是:第一次被视为客家人的革命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是客家人作为中坚之一的戊戌变法运动;第三次是客家人作为主体的辛亥革命;第四次是发生在客属地的土地革命;第五次是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部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第六次则是人民共和国的创立,开国元戎中有一大批客家领袖与战将 。客家作为汉民族中的一个民系,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并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土地革命及抗日战争中逐步崛起,连戊戌变法这种一般人认为与客家关系不大的维新运动都有客家人在主事,不仅菜市口喋血的六君子中,有章京行走的刘光第是客家人,而当日唯一呼应变法的省份,即湖南新政,则完全是客家人在主事,其主帅为陈宝箴、黄遵宪,为湖南日后出了一大批革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黄遵宪与戊戌变法的主帅梁启超,更有不同一般关系。陈宝箴被赐死,黄遵宪也差点被杀。而在戊戌变法之前的洋务运动先驱即有客家人洋务派代表丁日昌。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十大战区司令长官有六位是客家人(张发奎、薛岳等),共产党两大军队(八路军与新四军)均是客家人在主事,八路军总指挥为朱德,参谋长为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为廖承志,新四军军长为叶挺,重建后的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 。
太平天国
公司成立后,罗芳伯将此前互不统属的各华人团体、商会、村寨等加以整合,兰芳公司也由之前的帮会性质转为政权性质。按罗香林在《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中的说法“芳伯乃为之奠都邑,定官制,修军备,开商场,兴矿冶,抚民庶,建元兰芳,建国号曰兰芳大总制。受推为大唐总长,盖为一有土地、人民与组织,及完整主权之共和国焉。”据说当时部众打算推举罗芳伯为国王,后者不同意而自称“大唐总长”,亦称“大唐客长”,向清廷派使朝贡时,仍使用“兰芳公司”的名义。因此兰芳公司究竟算不算政权、又是不是“华人的第一个共和国”,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即认为“有些人认为大统制犹如今之大总统,不知总统的制度与大统制全不相干,而且罗芳伯自称为‘大唐客长’,已经自承为客人的领袖而已。”如此仍称之为“兰芳公司”为妥 。
罗芳伯以东万律为首府,建立了"兰芳公司",组织"兰芳大总制",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建立的民主政体雏型。罗芳伯在位期间,施行德政,领导人民改进落后的农耕技术、扩大矿产的开采,发展交通事业,创办学校,巩固防务,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 。
客商
客商翘楚郑景贵槟城故居
参见:客商、张弼士博物馆
“客商”,是客家人中的商人,以这个民系命名的商帮,以福建、广东、江西三地的商人为主,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帮,以文化为纽带,保留着中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守望互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 。客家人四海为家,足迹遍布全球的每个角落,他们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大胆创新 。
客家商帮在明清时期就已漂洋过海到世界许多国家去经商贸易,1840年以后,客商足迹逐渐遍布全球,并且诞生了不少佼佼者,张弼士便是杰出的客商代表,他下南洋办实业、搞航运、开铁路,创立了历经百年不衰的“张裕葡萄酒”著名品牌 。客商以诚信为道、知识为本、家国为魂、四海为商,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成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劲旅 。
梅州大埔张弼士博物馆
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张弼士是客商文化的开拓者。他成功的一生和客商文化“崇名务实”的职业品质、“仕”“商”相济的人生理念、鲜明的儒商情怀以及深沉的家国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张弼士是近代敢于国际竞争并且取得成功的中国实业家之一。他是中国葡萄酒制造、农业机械制造业和玻璃制造业的创始人,是中国近代航运业、铁路业、金融业和海外华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海外华商组织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他是中国最早注重营销策划和品牌效应的企业家之一 。
客商由传统商帮发展成为今天跨国界的实业家组织,在近现代为国家复兴与建设作为了杰出贡献。客商不仅是实业救国和实业兴国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客商为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杰出贡献,是现代儒商文化的积极践行者 。
|
|
|
|
古村落
参见: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甘坑客家小镇、雅溪古村、吾乡石屋、秋长谷里
穿越万顷碧波,在深圳这座奇迹般崛起的城市,那瞬间凝固的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和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景象。就在这块版图的中北部,有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龙华区观澜版画基地,那里仍保存着水塘、古井、宗祠、碉楼等客家村落的遗迹,呈现了一幅田园式的原生态美妙图画 。
深圳客家围屋-鹤湖新居
深圳市龙华区的观澜版画村是深圳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落建筑群,建筑年代从清朝中晚期至民国初期。至2012年05月存有古建筑200余间,包括两座碉楼及附属民房、祠堂等,由不同姓氏形成不同的自然村。屋内客家文化的细节也保存完好 。
盛会
中国上下五千年所形成的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传承至今,是因为其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性。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至此隐居,原生态地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兼容并蓄形成客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托命人和守护者 。客家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国内、国际的文化影响力深远。在客家历史文化丰富的地区,河南博物院与有志于弘扬客家文化的博物馆、相关机构联合起来,发起倡议,得到了业内的积极响应,成立了客家文化博物馆联盟。为弘扬客家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传承和创新华夏文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
梅州-客都人家 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客乡老街将客家特色展馆、特色美食汇聚于此,近距离感受客家文化的精粹 。一条老街,点亮梅江花月夜。客乡老街内,百年古宅与客家非遗、匠艺民俗、美食特产相互浸润,让人停下脚步、放飞心灵、感悟人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一台新剧,演绎客家千古情。《原乡》原汁原味展示着崇文重教、源远流长的客家人文,展示着爱国思乡、自强拼搏的客家情怀,极具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每一幕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 。
走进“客都人家”,古朴典雅的先贤堂首先映入眼帘,飞檐翘角,雕饰精美,建筑规制,让人眼前一亮。青砖灰瓦的客乡老街在先贤堂两侧延展开来,百年古宅、客家非遗匠艺体验、特色民宿等完美融合,与恢弘大气的《原乡》剧场连为一体,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魅力 。穿过老街,来到了张裕酒文化体验馆。张弼士是客商精神的代表人物,这里展现了张弼士推动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全景式还原了张弼士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距离张裕酒文化体验馆不远的客家美食博物馆,则是全球首个以“客家美食”为主题的博物馆,整个展馆分为“客家文化与美食”“客家餐具的展示”“客家饮食礼仪”等多个篇章。此外客乡老街还有汉剧馆、汉乐坊、木偶馆和埔寨纸花等共13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馆 。
梅州客家院子-大宋儒风 客家院子沿袭典型宋制庭院风格,围绕客家人“和”“兴”“文”“美”的文化精神作为内核,以手工雕刻的泥塑画龙点睛,形成“园林包围建筑”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传统艺术与客家建筑相互交融,有种赏心悦目的建筑美。白墙、黛瓦、翠竹、碧水,构成一幅高雅幽静的画面,行走在一步一景的客家院子,观者皆被眼前的精美设计所折服,越往里走,越能看到精工匠造 。
闽西长汀,古称汀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客家首府”之称,也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 。历史要是能永远定格在那个金发碧眼的新西兰人的描述中,这座城市也许不至于让今天的很多人充满郁结与感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汀州,寻找汀州的美丽,事实上是在寻找客家先祖的审美与智慧,一批又一批客而家焉的先辈,为之梳妆、为之粉饰、为之营构、为之传承。流水消逝了他们的青春韶华,孤雁带走了他们宏愿理想,只留下卧龙山松涛阵阵,汀江上白帆点点。“鄞江一尺水,清可照人心。”这是九百多年前文武奇才蒋之奇吟咏汀州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我们今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回头深情地抚摸一下这绿水青山,那是千百年来客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孕育客家文化的保姆与奶娘 。 参见:深圳客家文化、东莞客家文化、赣南客家文化、韶关客家文化、赣州客家文化 语言文字
汀州-大美首府 客家语又叫客家话,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在粤中有部分地区叫水源音(一般归入客家语粤中片),在粤东部分地区叫福广话、岭东语、广东话(迁四川后裔之语言又被称为土广东话),闽、赣迁川的,同样以广东人自称。在江西部分地区叫赣南话(赣南客家语)、怀远话。在粤桂交区叫涯话、麻介话、新民话、麼个话等。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汀州)。通称客家语,这是自称和他称的合一。
客家话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语言。它穿过历史的风烟而来,经历过岁月的荡涤而来。它的许多词汇即是古汉语的词汇,许多语音即是古代的语音,许多表达方式即是古人的表达方式。听其言仿佛是从时光隧道中直接穿越到我们面前的古人,又仿佛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于西安外语学院担任教授的张崇指出,学院派公认,目前南方话,特别是客家话,相对今日中原话,保留古代的中原方言更多。也就是说,说一口地道西安方言的人听不懂周、秦、汉、唐时的长安话,但客家人可能能听懂一半 。章太炎对客家语言系统作过一番研究工作,他选取了63条客家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家方言的词汇与古汉语同源。客家话保留的中州音韵,历时千年,至今基本不变 。 客家文学
客家新绎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
世界客商大会
|
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
|
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
|
主要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世界客商大会 、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 、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 、世界客属青年大会 、第九届中山客家家年华等 。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缘起于一九七一年,基本上每隔两年在世界各地有关城市举行一届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自举行以来,大会的规模、活动、内容和社会影响等都逐届扩大,其功能也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等于一体的活动载体 。
深圳客家文化节
客家文化节大多是客属地政府或客属社团推动,以客家文化为主题,以弘扬客家文化,发展创新客家文化为目的的盛会。知名度较高的有深圳客家文化节 、香港客家文化节 、澳门客家文化节 、台北市客家文化节 、河源中国客家文化节 、中国凤岗客侨文化节 、广西博白客家文化节 、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 、台湾桃园客家文化节 、马来西亚客家文化节 、梅州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 。
团体
参见:世界客属总会、世界客属总商会、客家委员会、香港崇正总会、南洋客属总会、英国崇正总会、全日本崇正联合总会、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等。
崇正总会是客家人的世界性组织 。崇正源出儒家思想对伦理道德的推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精髓,是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财富。客家人以"崇正"为天下客家的大旗,成为客家精神最精辟最集中也最有号召力的体现。考"崇正",《晋书·顾和列传》"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以一其统,斯人伦之纪,不二之道也" 。
客家风情
主词条:客家文化、客家民俗
客家文化中有一种重要文化传统就是崇文重教,崇文重教就是崇尚文治,重视教化,血缘是根,文化是魂,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已深深地扎根于客家群体之中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前代圣贤,皆有家训,以美德精神垂范后世。客家人秉承“崇文重教”的治家理念,客家家规家训凝聚着客家人历经两千多年发展的生存智慧,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是对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 。
台湾客家文化馆
中国上下五千年所形成的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传承至今,是因为其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性。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至此隐居,原生态地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兼容并蓄形成客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托命人和守护者 。客家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国内、国际的文化影响力深远。在客家历史文化丰富的地区,河南博物院与有志于弘扬客家文化的博物馆、相关机构联合起来,发起倡议,得到了业内的积极响应,成立了客家文化博物馆联盟。为弘扬客家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传承和创新华夏文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
梅州-客都人家
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客乡老街将客家特色展馆、特色美食汇聚于此,近距离感受客家文化的精粹 。一条老街,点亮梅江花月夜。客乡老街内,百年古宅与客家非遗、匠艺民俗、美食特产相互浸润,让人停下脚步、放飞心灵、感悟人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一台新剧,演绎客家千古情。《原乡》原汁原味展示着崇文重教、源远流长的客家人文,展示着爱国思乡、自强拼搏的客家情怀,极具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每一幕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 。
客都人家-萌宠乐园
走进“客都人家”,古朴典雅的先贤堂首先映入眼帘,飞檐翘角,雕饰精美,建筑规制,让人眼前一亮。青砖灰瓦的客乡老街在先贤堂两侧延展开来,百年古宅、客家非遗匠艺体验、特色民宿等完美融合,与恢弘大气的《原乡》剧场连为一体,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魅力 。穿过老街,来到了张裕酒文化体验馆。张弼士是客商精神的代表人物,这里展现了张弼士推动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全景式还原了张弼士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距离张裕酒文化体验馆不远的客家美食博物馆,则是全球首个以“客家美食”为主题的博物馆,整个展馆分为“客家文化与美食”“客家餐具的展示”“客家饮食礼仪”等多个篇章。此外客乡老街还有汉剧馆、汉乐坊、木偶馆和埔寨纸花等共13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馆 。
梅州客家院子-大宋儒风
客家院子沿袭典型宋制庭院风格,围绕客家人“和”“兴”“文”“美”的文化精神作为内核,以手工雕刻的泥塑画龙点睛,形成“园林包围建筑”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传统艺术与客家建筑相互交融,有种赏心悦目的建筑美。白墙、黛瓦、翠竹、碧水,构成一幅高雅幽静的画面,行走在一步一景的客家院子,观者皆被眼前的精美设计所折服,越往里走,越能看到精工匠造 。
汀州八喜馆-梦回沈园
闽西长汀,古称汀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客家首府”之称,也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 。历史要是能永远定格在那个金发碧眼的新西兰人的描述中,这座城市也许不至于让今天的很多人充满郁结与感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汀州,寻找汀州的美丽,事实上是在寻找客家先祖的审美与智慧,一批又一批客而家焉的先辈,为之梳妆、为之粉饰、为之营构、为之传承。流水消逝了他们的青春韶华,孤雁带走了他们宏愿理想,只留下卧龙山松涛阵阵,汀江上白帆点点。“鄞江一尺水,清可照人心。”这是九百多年前文武奇才蒋之奇吟咏汀州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我们今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回头深情地抚摸一下这绿水青山,那是千百年来客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孕育客家文化的保姆与奶娘 。
参见:深圳客家文化、东莞客家文化、赣南客家文化、韶关客家文化、赣州客家文化
语言文字
汀州-大美首府
客家语又叫客家话,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在粤中有部分地区叫水源音(一般归入客家语粤中片),在粤东部分地区叫福广话、岭东语、广东话(迁四川后裔之语言又被称为土广东话),闽、赣迁川的,同样以广东人自称。在江西部分地区叫赣南话(赣南客家语)、怀远话。在粤桂交区叫涯话、麻介话、新民话、麼个话等。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汀州)。通称客家语,这是自称和他称的合一。
客家语对应古代韵书
客家话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语言。它穿过历史的风烟而来,经历过岁月的荡涤而来。它的许多词汇即是古汉语的词汇,许多语音即是古代的语音,许多表达方式即是古人的表达方式。听其言仿佛是从时光隧道中直接穿越到我们面前的古人,又仿佛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于西安外语学院担任教授的张崇指出,学院派公认,目前南方话,特别是客家话,相对今日中原话,保留古代的中原方言更多。也就是说,说一口地道西安方言的人听不懂周、秦、汉、唐时的长安话,但客家人可能能听懂一半 。章太炎对客家语言系统作过一番研究工作,他选取了63条客家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家方言的词汇与古汉语同源。客家话保留的中州音韵,历时千年,至今基本不变 。
客家文学
客家新绎
韶关云髻山
客家文学是随着客家研究浮出水面并成为显学而提出的概念。但作为学术概念是否成立、如何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始终未达成共识。20世纪90年代末,有论者认为其内涵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客家人崇文重教,孝悌观念深入人心。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延伸。“忠信”是客家家训中又一贯穿始终的显著特征。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客家先人历经战乱,他们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辗转奔波、历经磨难,对“家”“国”怀着深厚的感情。客家先祖把这种“兴家报国”的家国情怀用家训的方式向后人生动诠释、谆谆教导 。
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或称客家习俗、客家风俗等,流派众多,如赣南客家民俗等,它包括衣食住行、婚嫁生育、丧葬习俗、民间节俗、生产习俗、民间信仰、传统会社、客家交际、地理风水、民间禁忌、宗教文化、尚武习俗、成年仪礼等方面。
福建客家抚市走古事
客家民俗艺术伴随着客家民众的民俗生活延续至今,是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客家民俗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生活和民俗观念,是研究客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实物见证。然而随着客家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孕育客家民俗艺术的土壤正在发生变化,客家民俗艺术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迎接这种变化,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 。
参见: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民俗博物馆、南水村史博物馆、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桃园县客家文化馆、赣州客家民俗博物馆、四川客家博物馆
客家饮食
主词条:客家菜、东江菜、赣南客家菜、闽系客家菜、客家小吃
客家人的饮食,与其他民系地区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由于该民系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其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口感偏重肥、咸、熟,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有: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猪肚鸡 。客家娘酒、客家擂茶、客家小吃、客家美食、客家黄酒、客家盆菜、客家汤圆、客家生鱼脍等均是客家饮食的表现。
赣南客家菜
客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唐宋时期,伴随客家民系的形成,它的雏形开始显现 ,赣州是客家饮食文化发祥地之一,其客家饮食文化源于中原,是中原传统文化交融的结果,它始于两晋,成熟于明清。其中的客家菜文化内涵丰厚,从用料、烹制方法到风味自成一派,其味型以鲜辣醇厚见长,清淡脆嫩兼具,烹调方法精妙考究,人文气息意蕴深远,比较符合现代“返璞归真”的观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四星望月、酿豆腐、小炒鱼、萝卜饺、荷包胙、凤眼珍珠、三杯鸡、肉丸子、黄元米果、鱼脯、擂茶等风味独特,美味可口,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美食 。
从湖北、安徽等省流入广东的皮簧剧种,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遵循中州音韵,以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著称 。广东汉剧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多地流转,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艺术表现与内涵。在新时代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再次起航。2019年在广东汉剧院成立60周年暨振兴大会上,广东汉剧院发起倡议,联合湖北汉剧院、福建龙岩汉剧传习中心、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陕西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共同推动汉剧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牵头联合五省汉剧剧院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振兴传统文化的一重大举措 。 戏剧剧院: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 民间舞蹈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丰顺浦寨的火烧龙舞、南雄的香火龙舞、大埔与饶平的花环龙舞,梅州市槐店的文狮子舞、大埔清溪的仔狮灯舞、东源的金龙狮舞,饶平的布马舞、五华的竹马舞、紫金的纸马灯、平远的船灯舞、紫金的花船舞、兴宁的杯花舞、韶关的犁春牛、大埔的鲤鱼灯舞、以及席趣舞、莲池舞、织女穿花舞、落地金钱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