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编辑
社(拼音:sh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甲骨卜辞以“土”为“社”,战国时加“示”成为“社”。“社”本义指土地神,又指祭祀土神,由此引申指祭祀土神的日子或地方。周代以二十五家为“社”,故而“社”也引申为一种基层行政单位,后还引申指某种从事共同活动的集体组织,现代也指某些机构。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汉典网)
中文名:社
拼音:shè
注音字母:ㄕㄜˋ
平水韵:上声·二十一马
部首:礻(示)
郑码:WSB
造字法:会意字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字级:一级(0890)
五笔:PYFG
笔顺编号:4524121
统一码:基本区U+793E
四角码:3421₀
字形演变流程图
甲骨文中无“社”字,上古“土”就是“社”的本字,写作图1,就像地面上的一堆土,先民聚土成堆,以便祭拜滋生万物的土地神。“社”字最早出现于战国《中山王鼎》铭文,写作图2,左面的“示”,表示神主;右下一横,代表大地;右上“木”,代表在土上生长的万物。古文作图A,承续早期金文字形。篆文省去右上“木”,并将原大地的指事符号“一”写成“土”。
“社”的原始形态是一堆封土,其本义就是土地之神——社神。后来,祭土地神的地方亦称“社”,即社庙。“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社稷之神。社稷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后来,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现代人讲的“以一定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社会”一词可能与古代基层行政单位“社”有关。周代的制度规定,每二十五家就要立一个社庙,故而“社”也引申为一种基层行政单位。所有的“社”会合起来即可成为一个“社会”。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名词 | 传说中的土地神。 | God of land | 《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 社稷 |
指祭祀时为土地神设立的木制牌位。 | ||||
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 ||||
祭祀土地神的的节日,即社日。分春社、秋社。 | ||||
比喻社稷,国家。 | ||||
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二十五家为一社。 | ||||
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方圆六里为一社。 | 《管子‧乘马》:“方六里,名之曰社。” | |||
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元代五十家为社。 | ||||
某些集体性的组织。 | society |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之二:“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 | 社团;诗社 | |
某些机构或服务性单位的名称。 | agency | 茶社;旅社;报社;合作社 | ||
居住在同一地区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 | 社区;社保 | |||
古代江淮方言呼母为社。 | 《淮南子‧说山训》:“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 | |||
(Shè)姓氏用字。 | ||||
动词 | 祭祀土地神。 | sacrifice
|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➊“礻”窄“土”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土”高。❷“礻”,㇇(横撇)与竖相接在横中线。❸“土”,首笔横从田字格中心起笔;竖笔的起笔与左旁点持平;长横起笔于“礻”下侧。
书法欣赏
|
|
|
|
|
中上古音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
高本汉系统 | ȡ | i̯ɔ | ||
王力系统 | ʑ | ia | ||
董同龢系统 | 鱼 | ʑ | jăɡ | |
周法高系统 | 鱼 | d | jiaɣ | |
李方桂系统 | 鱼 | d | jiagx | |
鱼 | ||||
魏 | 歌 | jia | ||
晋 | 歌 | jia | ||
宋北魏前期 | 歌戈麻 | jɑ | ||
北魏后期北齐 | 麻 | ja | ||
齐梁陈北周隋 | 麻 | ja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ʑ | i̯a | |
拟音/王力系统 | ʑ | ǐa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ʑ | ja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dʑ | ia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ź | ja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ʑ | ǐa |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韵书集成
韵书名称 |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社 | 社 | 假 | 上声 | 三十五马 | 禅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浊 | 常者切 | ʑja | |
集韵 | 社 | 假 | 上声 | 三十五马 | 船/常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浊 | 常者切 | ʥia | ||
礼部韵略 | 上声 | 马 | 常者切 | |||||||||
增韵 | 上声 | 马 | 常者切 | |||||||||
中原音韵 | 舍 | 去声 | 车遮 | 审 | 齐齿呼 | 全清 | ʂiɛ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车遮 | 神蔗切 | |||||||||
洪武正韵 | 社 | 上声 | 十六者 | 牀 | 直 | 全浊 | 常者切 | dʒ‘iə | ||||
分韵撮要 | 社 | 阳上 | 第二十九遮者蔗 | 审 |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