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称 编辑
敬称,汉语词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称,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汉语中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令:如: 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是尊称对方的母亲;令正是尊称对方的妻子; 令郎是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是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是尊称对方的兄长: 令弟是尊称对方的弟弟; 令侄是尊称对方的侄子; 令亲是尊称对方的亲戚。
奉: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 奉达:告诉,表达;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中; 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 奉劝:劝告: 奉送、奉赠:赠送; 奉迎:迎接; 奉托:拜托。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 惠存: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顾: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 惠赠:指对方赠与。
恭: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 恭贺:恭敬地祝贺; 恭候:恭敬地等候; 恭请:恭敬地邀请; 恭迎:恭敬地迎接; 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青: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垂问、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贵干:问别人要做什么; 贵庚:问人年龄: 贵姓:问人姓; 贵恙:称对方的病;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 贵国:称对方国家; 贵校:称对方学校。
高: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高明的见解;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敬: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 敬告:告诉; 敬贺:祝贺; 敬候:等候; 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敬请:请; 敬佩:敬重佩服; 敬谢: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屈:如: 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 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 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俯: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俯念:称对方或上级挂念; 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老: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 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 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 老兄:尊称男性朋友; 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领导人(多和姓连用)。
雅: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 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 玉体:称对方身体; 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 玉照:称对方的照片; 玉成:成全。
芳: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 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贤: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
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表敬称,如: 称孔子为圣人, 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