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觉民 编辑
许觉民(1921年12月1日——2006年11月13日),笔名法泯。文学评论家。江苏苏州人。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三联书店副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经理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北京图书馆参考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顾问,《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1969年至1973年6月在文化部“五七”干校。1973年4月至1978年4月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参考部主任。1978年4月至1986年4月先后任《文学评论》杂志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顾问等。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5岁。著有文学评论集《人生的道路》《法泯文学评论选》。
许觉民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朱寨说认为他这种平易近人不是礼贤下士,不是刻意迎合,不是屈尊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樊发稼说他是怎样热心真诚地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既是杰出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好朋友。贺兴安说他能关心同志的疾苦,沈太慧说他有谦虚谨慎的品格,蒋守谦说他作为领导从不弄权,从不颐指气使的为官之道。
他的文章向来以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文气贯通、文字老到又活泼见长。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虽起始于建国之前,但真正取得突出成就并为后人所记住的是在“文革”结束之后,这是他真正摆脱了文艺“哨兵”角色的制约,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良知从事文艺活动的年代。他的几本评论和理论文集也几乎全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
许觉民的评论集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对文学信念的纯洁感;充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和理想情怀;体现作者丰富的人生积累和广泛的阅历;有着独立的风格,语言鲜活精到,举重若轻。
许觉民主张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向,坚持必须从生活出发,文艺作品不能听命于政治,他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学术结合起来,不仅写出了高质量的评论文章而且在后期写出了情感真挚动人的散文,他的散文中包含着对人生和革命的彻悟。许觉民的散文《深秋的北风》中体现出的作者对普通人和劳动者的关怀和关爱,这种情怀是和他一向的文学主张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