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力 编辑
王力(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等。
第四,渊博与专深相结合。王力的学问博大精深,为学界所公认。他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他翻译、出版过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他早年还撰写了《罗马文学》、《希腊文学》;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
王力作为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原名誉校长,对学校发展和建设非常关心。1986年2月20日向参加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首届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学员赠诗道:“高山岌岌水泱泱,大好河山是我乡。禹迹茫茫多宝藏,原田每每足菰粱。献身甘愿为梁柱,许国当能促富强。永矢弗谖心似铁,匹夫有责系兴亡。”
王力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他在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早在30年代他就提倡文字改革,主张用罗马字拼音。1940年出版的专著《汉字改革》,分析了现行汉字的优缺点及改革的可能性,提出了改革方案。1949年后参加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推广普通话以及汉语规范化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
王力又是诗律学家。他的《汉语诗律学》(1958年)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的研究。1962年发表的《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和《略论语言形式美》两篇论文,则是他研究诗歌语言的另一重要成果,曾引起当时诗歌界的普遍重视。王力又是诗人,著有《龙虫并雕斋诗集》(1984年)。
学术贡献
王力在音韵学方面用力最勤。早年在法国专攻实验语音学,著有《博白方音实验录》(1931年)。他的《中国音韵学》(1936年,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一书用现代语音学理论解释传统音韵学的概念,叙述了传统的今音学(《广韵》音系)、古音学和等韵学的基本内容。此外,王力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音韵的论文,例如《南北朝诗人用韵考》(1936年)、《上古韵母系统研究》(1937年)、《汉越语研究》(1948年)、《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的分野及其收音》(1960年)、《古韵脂微物质月五部的分野》(1963年)、《先秦古韵拟测问题》(1964年)、《黄侃古音学述评》(1978年)、《古无去声例证》(1980年)、《〈经典释文〉反切考》(1982年)等以及《汉语音韵》(1962年)、《楚辞韵读》(1980年)、《诗经韵读》(1980年)和《汉语语音史》(1985年)等专著。王力在上古音方面的贡献有分如下三类:
①脂、微分部。王力受到前人的启发,利用先秦韵字和谐声材料从与真、质(至)相对的脂部中分出与文、物(队)相对的微部,这个结论已为一般学者所承认。
②在古韵部的构拟上,主张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阴声韵部都是开音节。对高本汉的学说(每个韵部有两个以上的主元音、阴声韵部大都收浊塞音尾-□、-d、-b、-r之类)作了修正。
③认为上古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它们又各分长短二类,即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后来演变为平、上、去、入四声。这就肯定了上古声调中除音高外音长也起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作用。他认为,这种主张可以解释上古许多阴声字(即长入,中古多变读为去声)和入声字(即短入)相押的事实,同时也与汉藏语系许多语言具有的元音分长短的普遍特征相类似。这个说法受到研究汉藏语系比较语言学者的重视。
王力自40年代开始从事汉语词汇的研究,先后发表《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1941年)、《新字义的产生》(1942年)、《理想的字典》(1945年)、《词义的发展和变化》(1983年)等文,着重探讨汉语词义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新训诂学》(1947年)和《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1962)两篇论文对中国传统的训诂学做了认真的总结与批判。他还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汉语语义学,他的《同源字典》(1982)是在词汇学方面贯彻自己主张的代表著作。
王力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所作的描写的和历史的研究,集中在《汉语史稿》(上、中、下,1957年~1958年)一书中。70年代末开始修订重写,分为《汉语语音史》(1985年)、《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词汇史》三书。他的《中国语言学史》(1981年)对中国2000年来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做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和初步的总结。《清代古音学》一书则着重介绍、评论了自顾炎武以来清代的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朱骏声、江有诰和近代的章炳麟、黄侃等人在古音学上的成就。他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1962年~1964年,共4册,1980年修订)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在国内外都获得好评。
论文著作
文献发表
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在40年代,王力的语法著作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都对汉语语法研究起了重要的影响。
学术著作
王力一生著作颇丰,主要如下:
1 | 古代汉语(主编) | 中华书局1964年 |
2 | 诗词格律 | 中华书局1977年 |
3 |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 |
4 | 广州话浅说 | 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 |
5 |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 文化教育出版社1951年 |
6 | 诗词格律概要 | 北京出版社1979年 |
7 | 楚辞韵读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8 | 诗经韵读 | |
9 |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
10 | 汉语诗律学 | 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 |
11 | 汉语音韵 | 中华书局1980年 |
12 | 龙虫并雕斋诗集 | 北京出版社1984年 |
13 | 汉语诗律学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
14 | 古代汉语(主编) | 中华书局1981年 |
15 | 诗词格律十讲 | 北京出版社1964年 |
16 | 中国音韵学 | 商务印书馆1936年 |
17 | 王力诗论(张谷编) |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
18 | 中国语文讲话 |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 |
19 | 中国现代语法 | 中华书局1954年 |
20 | 中国语法理论 | 中华书局1954年 |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 中华书局1988年 | |
22 | 中国现代语法 | |
23 |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 中华书局1956年 |
24 | 中国语法理论 | 商务印书馆1951年 |
25 | 龙虫并雕斋文集 | 中华1980年 |
26 | 汉语讲话 | 文化教育1955年 |
27 | 汉语史稿 | 科学1957年 |
28 | 汉语史稿 | 中华书局1980年 |
29 | 汉语史稿 | |
30 | 汉语史稿 | |
31 |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 | 中华书局1956年 |
32 | 中国现代语法 | 商务1985年 |
33 |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 | 山东教育1990年 |
34 |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 | |
35 |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 | |
36 |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 | 山东教育1991年 |
37 |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 | 山东教育1990年 |
38 | 诗词格律 | |
39 | 诗词格律 | 中华书局1962年 |
40 | 中国现代语法 | 商务印书馆1950年 |
41 | 汉语浅谈 | 北京出版社1964年 |
42 | 诗词格律 | 中华书局2000年 |
43 | 诗词格律十讲 | 北京出版社1978年 |
44 | 爱(奢辣尔第著/王力译) | 商务印书馆1934年 |
45 |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 商务印书馆1931年 |
46 |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力译) | 开明书店1931年 |
47 | 古代汉语(主编) | 中华书局1999年 |
48 | 中国语言学史 |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
49 | 词类 | 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 |
50 |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 | 中国科学院1955年 |
51 | 中国语文讲话 | 开明书店1955年 |
52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
王力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 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百年来最卓越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南方日报》评)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光明日报》唐作藩评)
北大教授中或长于书法,或精于书论,怀瑾握瑜者代不乏人。先后有:马叙伦、邓以蛰、魏建功、向达、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王力、黄子卿、杨周翰、周祖谟、李志敏、罗荣渠⋯诸先生。他们以器识为先,以人品、学养(学术品位)领字。他们的作品中不是书家、胜似书家,蕴藉风流、韵味醇深的浓郁的书卷气迥然不同于流俗的那种“匠气”。(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家陈玉龙评)
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王力先生以治学严谨著称,既能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又能睿智缜密,周到细致,令人叹为观止。王先生非常勤奋,每天坚持9小时工作。我1978年到北大读研究生,住在29楼,王先生每天坚持上午、下午、晚上三次准时到工作室工作,十分令人感动。王先生的论断是令人钦佩的不刊之论,著作都是传世的学术精品。(南开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马庆株评)
“有容德乃大”,无论是王先生的学术成就,还是王先生的为人处事,都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北京大学新闻中心评)
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坐落在博白县城厢镇(今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离县城1个公里,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796年),总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原为三进27室,具有客家民居建筑风格。由于年久失修,已有相当部分房屋于20世纪90年代初崩毁。
为了弘扬王力勤奋好学、龙虫并雕、中西贯函,忠诚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精神,缅怀先辈,激励后人,博白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复王力故居和建设王力纪念馆,并从2002年3月份开始筹备修复王力故居。把王力故居、纪念馆的规划纳入整个县城的规划,总投资1000多万元。规划第一期工程:王力故居主体工程和故居前面小广场的硬化;第二期把道路拓宽,建好停车场;第三期工程建设王力广场,摆放王力先生铜像,恢复门前7个池塘,把故居前的鱼塘建成荷塘,辟为休闲游乐场所。并将岐山坡小学改名王力小学,在故居后面建设王力初中,在岐山坡小学左边建造王力纪念馆。
王力中学
王力中学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博白县第二初级中学;1970年升格为博白县城厢高级中学;1993年,为纪念王力先生,以王力先生名字命名,即王力中学。2003年博白县人民政府决定把王力中学升格为县级重点中学。其办学理念为用王力精神育人;办学目标为:弘扬王力精神的优质学校;培养目标:育王力精神+现代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