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 编辑
光(拼音:guā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文字的光像人头上有火,火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光的本义是明亮,引申指光线、亮光,又引申指光荣、光彩。光也表示增光、发扬光大、作动词用。由于光滑、裸露的东西容易反光,故引申为光滑、平滑。山水风景明亮光鲜,所以风景也叫风光。
中文名:光
拼音:guāng
部首:⺌、儿、兀
五笔:IQB(86);IGQB(98)
仓颉:FMU
郑码:KOGR
笔顺:竖、点、撇、横、撇、竖弯钩
字级:一级(0417)
平水韵:下平声·七阳
注音字母:ㄍㄨㄤ
笔画数:3+3,2+4
造字法:会意字
结构:合体字,上下结构
异体字:灮、炗、炚、炛(其余见扩展图册)
统一码:基本区-5149
四角码:9021₂
字形演变流程图
会意字。光字甲骨文(图1-3)像火在人头上的形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近现代又有学者否定许慎的解释,认为这个字表示的是“火焚人头的刑罚”,同“凶险”的“凶”是同字异形。不过把“光”字释成“凶”在先秦经典文献中尚无佐证。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很早就知道火可以照明。火焰不能用头顶着,但是人们可以用柴火或火把来照明。把火把举高,火就像在人的头顶上。有学者认为:古时取火不易,失火却极容易,为了让火既不熄灭,又不蔓延,古人便需要专人看守火苗或者保护火种。“光”字的字形,就反映了人与火的这种关系。所以“光”字不是指人的头部被火烧着了,而是以火在人下表示火种常在,光明永存。
到了商周两代的金文阶段,上部的“火”又进一步讹变:图4是商末周初“夨令方彝”里的“光”,人头上的“火”不仅有三道火苗,而且还迸出了两点火星来。图5是西周晚期“毛公鼎”的“光”,边上的两道火苗已拉平近于横线,人也不是跪姿了。近代有人把图4的“光”视作“人用两手举火以照明”,这是值得商榷的。于是在商周金文的基础上,这个字又进一步发展成下图的秦篆的“光”。“火”下人的形体已变得和金文全不一样了。到了汉隶(图8-12)阶段,这个字的讹变更大,已把上部的“火”变为“⺌”,下部的“人”变为“儿”,再往后就以汉隶为基文,发展成为楷书的“光”字。
在金文中“光”开始作为普通名词使用,《毛公鼎》:“亡不闬(hàn)于文武耿光。”这个“光”是“光辉”的意思。《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这个解释说明“光”不仅指火发出的光辉,能够照在物体上使人能够看见物体的东西就是“光”;用现代科学的定义解释,“光”就是人的视觉能够感知的电磁波,也包括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激光等发出的都是这种“光”。
日、月、星辰等天体看上去都很亮,“光”可用来特指这些天体。《礼记·乡饮酒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郑玄注这“三光”指的就是日、月、星辰。现代汉语常说“光景”,“光”即景,本义指阳光。而“风光”原指草反射的光在风起的时候所呈现的状态,引申表示风景。
“光”和“亮”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光”常用来表示“明亮”的意思,“光辉”“光泽”“光明”这些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中,“光”是“亮”的意思。光亮的东西显示出的颜色和光泽是人们感官可以感悟到的一种特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彩和风采。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句诗说:“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葳蕤是形容枝繁叶茂,所以后面的“光”不是形容明亮,而是指绣腰襦有独特的风采。现代常说的“容光焕发”,“容光”是指脸上的光彩。荣耀带给人的是光彩和让人感到明亮、明快的东西,“光”引申有“光荣”“荣耀”的意思,“为国争光”争的就是“光荣”和“荣耀”。这个意思变成使动用法,就是“使显耀”的意思,“光宗耀祖”的“光”就是使动用法。“光”给人带来好处,由此引申出“恩惠”“好处”的意思,“沾光”“借光”,“沾”“借”的都是“好处”。对客人到来表示欢迎用敬辞表达就是“光临”“光顾”。
“光”能代表日、月、星辰,它们的来与去能显示时间的变化,所以“光”也用来表示时间、日子。古人常发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慨。
光滑的东西容易反光,“光”又有“光滑”的意思,“光溜”“光润”“光洁”等词都是用来形容光滑的情状的。裸露的东西也容易让人看到光泽,感觉到它似乎是光滑的,“光”也用来表示“裸露”的意思,如:光着身子、光脚。裸露的东西没有遮蔽,光秃秃的,让人想到什么也没有、一点也不剩,“光”也有“净”“尽”的意思,如:钱花光了,吃光喝净。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guāng | 名词 | 通常指可见光,科学上也包括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 light;ray | 光线;反光;阳光;光谱;凿壁偷光 | |
色泽;光彩。 | color;lustre | 《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 |||
荣耀;荣誉。 | honor;glory | 《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 光荣;增光 | ||
景色;景物。 | scenery | ||||
神采。 | |||||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 《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 三光 | |||
时光。 | time | 鲍照《观漏赋》:“姑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 | 光阴 | ||
敬辞。表示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光荣。 | 曹植《七启》:“不远遐路,幸见光临。” | 光临;光顾 | |||
比喻好处;恩惠。 | fAVor | 借光;沾光 | |||
(Guāng)姓氏用字。参看“光姓”。 | |||||
形容词 | 光明;明亮。 | bright | 屈原《九章·涉江》:“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 ||
平滑。 | smooth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 |||
华美。 | 《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 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我衣之华兮,我佩之光。” | ||||
大;远。 | vast |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
动词 | 显耀,使荣耀。 | glorify | 《左传·隐公三年》:“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 | 光宗耀祖;光前裕后 | |
照耀。 | shine;illuminate | 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 | |||
尽,一点不剩。 | 精光 | ||||
(身体)裸露。 | bare | 《红楼梦》第九七回:“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他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 | |||
充满。 | 《尚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 | ||||
副词 | 限定范围,相当于“只”。 | merely;only | 巴金《寒夜》二二:“不过你光是替她着想,你为什么不想到你自己。” | ||
以上: |
说文解字
【卷十上】【火部】古皇切(guāng)
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