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 编辑
中文名:信
拼音:xìn,shēn
部首:亻
五笔:wyg
仓颉:oymr
郑码:nsvv
字级:一级字(1570)
注音:ㄒㄧㄣˋ,ㄕㄣ
平水韵部:去声十二震
总笔画:9
四角号码:20261
统一码:基本区U+4FE1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字
结构:左右结构
字形演变图
会意兼形声字。“信”字是战国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字,地域差别很大,六国文字各有特点。楚国的字形“18”从言,千声;三晋和燕国的字形“19”从言,身声;齐国本作“忏” (与《说文》小篆“忏”不是一个字),后变为“㐰”,是《说文》古文所本。《说文》别有古文“訫”,出土古文字尚无征。秦汉文字则从人、言,或仁、言,会人言可信之意,人(仁)亦声。“信”本是一个形声字,从“千”声,或从“身”声。秦文字从“人”或“仁”声,可能孕含着对人言诚信的期望。“信”字在战国时代大量用于人名、封君名,还作为吉语铭刻在印章中。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即能履行诺言而令对方不疑,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又可指消息,讯息。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xìn | 形容词 | 诚实不欺。 | Honest | 诚信 | |
不发生差误,有规律。 | Regular | ||||
动词 | 守信用,实践诺言。 | Trustworthy | 守信 | ||
表明,明确。 | Show | 《左传·定公八年》:“王孙贾趋进曰:‘盟以信礼也。’” | |||
信从,相信。 | 《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 ||||
知道,料到。 | Foresee | ||||
任意,听任。 | Allow | 《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计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计。” | 信口开河 | ||
副词 | 果真,确实。 | Really | 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 ||
名词 | 符契,凭证。 | Certificate | 《墨子·号令》:“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辄止之。” | 信物 | |
使者,传送公文函件的人。 | Messenger | 信使 | |||
书信。 | Letter | 信封 | |||
消息,音讯。 | News | 汉扬雄《太玄·应》:“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上下相应。” | 音信 | ||
谓连宿两夜。 | Two nights | ||||
引申谓两天。 | Two days | 唐刘禹锡《鉴药》:“予受药以饵,过信而腿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 | |||
即信石,指砒霜,为剧毒药物。 | Arsenic | 信石 | |||
装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 | Fuse | 《红楼梦》第五三回:“这荷叶乃是洋錾珐琅活信,可以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照着看戏,分外真切。” | 引信 | ||
(Xìn)姓。 | |||||
shēn | 动词 | 通“伸”,伸直,伸长。 | Straighten | ||
通“伸”,伸张。 | Stretch out | 《史记·春申君列传》:“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 |||
名词 | 通“身”。 |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国……侯执信圭。” | 信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