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 编辑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隹,牙声。牙为牙齿之象,于雅表音,雅与牙声韵并同。雅的源头、声首是牙,见于春秋金文。可能是牙的象形性不够明显,故在战国时或叠加象形字齿者,此后这两种结构都曾作为声首造字。古初以牙为雅,后乃为造今字。牙的异体字也曾造出形声字,如图中2、3,,不过没能持续传承。以云梦秦简为代表的从隹,牙声结构居于主流地位,并被《说文》所认同和采纳。隶变时,声旁牙或作近似于“身”、“舟”、“耳”等,但最终还是与它们区别开来,楷书作雅,是小篆的笔意、笔势变化而来。《四声韵》中所收录的是“疋”的本字、“雅”的同形字,假借用作雅,非雅之正字,故不列入雅字谱系。
《说文》中雅的本义是乌鸦,后以“鸦”为此义正体,读yā。假借指正确的、规范的。《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引申指高雅、文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引申指近正,可资取法,训诂书有《尔雅》、《广雅》等雅学类。又引申指素、素常。以上读yǎ。又通“牙”,是小孩的意思。汉王充《论衡·自纪》:“以圣典而示小雅。”“小雅”即小伢,是对小孩子的称呼,古作“牙”。此义读yá。古汉语中“雅”常用义有二:一是形容词,纯正的、合乎规范的。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引申为文雅、雅致。二是副词“向来”、“十分”,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yā | 名词 | 同“鸦”,鸟名。 | crow | 雅片 | |
yǎ | 名词 | 《诗》六义之一。 | |||
指周代的万舞。 | 《诗·小雅·鼓锺》:“以雅以南,以箭不僭。” | ||||
仪。 | 《玉篇·隹部》:“雅,仪也。” | ||||
平素的交情。 | friendship | 《汉书·谷永传》:“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 |||
乐器名。 | |||||
酒器名。 | 《东观汉记·吴良传》:“今日岁首,请上雅寿。” | ||||
姓。 | 《万姓统谱·马韵》:“ 雅,见《姓苑》。” | ||||
形容词 | 正,合乎规范的。 | regulated | 《荀子·儒效》:“法二后王谓之不雅。” | ||
高尚,温文尔雅。 | gentle | 雅兴;雅人 | |||
美好,艳丽。 | gorgeous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 雅观;雅致 | ||
(量)大。 | large | 雅量 | |||
副词 | 表示动作行为或事物的状态性质向来如此。 | always | |||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 very | ||||
敬词 | 多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 宋陈亮《与应仲实》:“官况绝佳,职事简少,儒先生雅宜处之。” | |||
助词 | 用于句首,无实义。 | 宋徐集孙《舟中诗》:“雅陪云衲三生话,分得渔舟半日凉。” | |||
yá | 名词 | 人名。 | 《礼记·缁衣》:“君雅日:‘夏日暑雨,小民惟日怨;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日怨。’” | 君雅 | |
同“牙”,对小孩子的称呼。 | 《论衡·自纪》:“以圣典而示小雅,以雅言而说丘野。” | 小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