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 编辑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创作于1928年的同名长篇小说,又译为《战场》,普列姆昌德自己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
小说共50多万字,中心事件发生在20年代贝拿勒斯近郊的邦德浦尔村。《舞台》通过该村双目失明的乞丐苏尔达斯为保卫自己祖传的土地而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印度近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创作于1928年的同名长篇小说,又译为《战场》,普列姆昌德自己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
小说共50多万字,中心事件发生在20年代贝拿勒斯近郊的邦德浦尔村。《舞台》通过该村双目失明的乞丐苏尔达斯为保卫自己祖传的土地而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印度近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这部作品在印地语文学中第一次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英国殖民主义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入侵,已瓦解了向来作为印度经济基础的农村公社,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打破了农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惶惑和灾难。《舞台》实际上是面临冲击而日趋衰落的印度传统农业文明的一曲悲壮的挽歌。苏尔达斯这个形象既是甘地主义的象征,也是作者普列姆昌德思想的正面体现者。他不以贫为耻、以富为荣,而是安贫乐道、耻于谋利,满足于吃一口要一口,从不考虑改变自身生存的条件,却追求心地的纯洁、精神的高尚和完美。这正是印度传统农业文明的人生哲学。作者最后把苏尔达斯写成了道义上的胜利者,他的死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涅槃,震撼了成千上万印度人的灵魂。《舞台》所变现出的对传统农业文明的认同倾向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当它具体表现为对殖民侵略的否定时,它是悲壮而崇高的;当它由此把传统文明作为永恒的理想世界,不想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时,它又是僵化、保守和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