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 编辑
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1个县级市,42个县,31个市辖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87万人。
2021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中文名:福建
外文名:FujianHokkien
别名:闽、八闽、海西
行政区划代码:350000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地区
地理位置:中国东南沿海
面积:124000km²
下辖地区:9个地级市
政府驻地: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76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187万(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鼓浪屿、武夷山、三坊七巷、湄洲岛、白水洋、太姥山、清源山
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福州站、福州南站、厦门北站、泉州站、漳州站、莆田站、厦门站、惠安站等
车牌代码:闽A-闽K
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2021年)
省委书记:周祖翼
省长:赵龙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分闽越地,封驺摇为东海王。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闽越国叛乱,汉武帝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
闽越国北迁之后,自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属吴国,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将乐、建平(建阳)、东平(松溪)、昭武、吴兴(浦城)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同安)共9县。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
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今杭州),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到福州,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剑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
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于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福州,次年还治泉州。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并入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复置。次年,改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并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设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撤销。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置。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郑鸿逵、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澎湖设安抚司。郑经治理台湾时,把东都改名东宁,升天兴、万年两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龙岩两县为直隶州。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省与府之间还设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宁福道驻福州,辖福州府、福宁府;兴泉永道驻厦门,辖兴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龙道驻漳州,辖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州;延建邵道驻南平,辖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此外,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驻福州或杭州)和福建巡抚。督、抚原属临时设置,可是后来迄未取消。由于督、抚权力很大,成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反成属官。另外,清朝还设置管领满洲驻防旗兵的镇守将军,原和地方行政无关,却兼管海关和粮储道、盐法道,遂也成省级官员。
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央政权均置福建省。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州制度,分设东、南、西、北四路观察使。民国3~16年(1914~1927年)改设闽海道、厦门道、汀漳道、建安道等4个道;合并闽县、侯官为闽侯县,建安、瓯宁为建瓯县;改永春州、龙岩州为永春县、龙岩县;废除厅制,改平潭、云霄为县;析出同安县的厦门岛成立思明县。经过改革,全省计有4道、61县,仍然是省、道、县三级建制。民国23年(1934年)末,废除道制,成为省、县两级制;设10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别驻长乐、福安、南平、仙游、同安、漳浦、龙岩、长汀、邵武、浦城等地。
福建人文地图
这是福建划分专区的开始。经过一段试行,又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在这前后,对县、市也作了调整。民国17年(1928年),从龙溪县划出华安县;民国22年(1933年),改思明县为厦门市;1934年,把光泽县划给江西省(1949年划回);民国29年(1940年),从沙县、明溪、永安县各划出一部分设立三元县,从建瓯划出一部分设水吉县;民国34年(1945年),柘洋(原属霞浦)、周墩(原属宁德)两个特种区改建柘荣、周宁二县。抗日战争中,福建各地组建抗日武装队伍开展敌后游击战。 民国35年(1946年),把闽侯县的鼓楼、南台、仓山等地划出设立福州市。
这样,从民国35年(1946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共分7个行政督察区、2市、67县。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崇安县,接着解放了闽北多个县城,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福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直辖福州、厦门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
1950年4月1日起,将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冠以各该署驻地之县名,即改为建瓯、南平、福安、闽侯(第四行政公署原名林森)、晋江、龙溪、永安、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1年,设立县级市泉州市、漳州市,分别划归晋江专区署和龙溪专区署管辖,建瓯专区改名为建阳专区;1953年,原由晋江专区领导的泉州和龙溪专区领导的漳州二市改由省辖。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泉州市划归晋江专区署管辖,漳州市划归龙溪专区署管辖,南平市划归南平专区管辖,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 1959年,恢复闽侯专区,辖闽侯、闽清、连江、长乐、罗源、福清、永泰、平潭等八县,专署驻闽侯县。
1960年,设立三明市,由省直辖,设立清宁县,撤销清流、宁化二县;撤销南平县,将其并入南平市。1963年,设立三明专区,三明市划归三明专署管辖。
1970年,原南平、福安、闽侯、晋江、龙溪、龙岩、三明等7个专区改为地区。1971年,闽侯地区改为莆田地区,行署驻莆田县;福安地区改为宁德地区,行署驻宁德县;南平地区改为建阳地区,行署驻建阳县。1973年,莆田地区所属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1975年,恢复柘荣县,属宁德地区管辖。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松溪县,属建阳地区管理。1981年,撤销龙岩县,改为龙岩市(县级),由龙岩地区行署代省管辖。
1983年4月,改莆田地区改为莆田市,扩大福州的管辖范围。原由莆田地区管辖的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五县和宁德地区管辖的连江、罗源二县划到福州,加上原辖的闽侯县,福州共辖8个县;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原由三明地区管辖的永安、宁化、清流、明溪、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大田10个县划归三明市管辖。9月,设立莆田市(地级),原莆田地区管辖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领导。撤销邵武县设立邵武市(县级),划归建阳地区行署代省管辖。1984年9月,撤销永安县设立永安市(县级),划由三明市代省管辖。1985年,漳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龙溪地区,龙海、云霄、漳浦、诏安、长泰、东山、南靖、平和、华安县划归漳州市;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晋江地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县划归泉州市。1987年新设置石狮市、厦门市湖里区两个县级行政机构;厦门市的郊区更名为集美区。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海岸侵蚀地貌为主,堆积性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气候
福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2022年9月20日,根据气象干旱监测,福建等地仍然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
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千米/平方千米。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土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239.3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万公顷。
耕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沿河流域、山间谷地与低丘陵梯田等地。红壤、黄壤为福建省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性土与砖红壤化红壤也有分布。
河流
主要河流有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木兰溪。由于降水丰沛,全省河川年径流量达1168亿立方米(闽江水量超过黄河)。多数河流落差大且水流湍急,水力理论蕴藏量达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36万千瓦。沿海平均可利用的潮水面积约3000多平方千米,可供开发利用的潮汐能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
海洋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沙湾、沙埕港等7个,重要的海港有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等。沿海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321个(其中有居民岛屿98个),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1/5。
森林
2019年,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为66.80%,居全国首位。 拥有1.15亿亩的森林面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的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如三明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瓯万木林保护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福建林区可分为中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东部亚热带季风雨林区。
矿产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其中已探明储量75种,能源3种、金属34种,非金属36种,水气2种。探明各类矿床近1000个,其中中型矿床100个,大型矿床60个,矿产潜在价值2400亿元以上。
植物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其中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此外,有苔藓361种、真菌48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全省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
常住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长6.28%,年平均增长率为0.61%。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5%,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1万人,出生率为12.9‰;死亡人口24.1万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6.8‰。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896.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16万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54万人。
2021年,福建省常住人口4187万人 ,全年净增26万人,出生人口34.5万人,出生率8.26‰,人口自然增长率1.98‰。 2021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78.85岁,比2012年提高2.49岁。
家庭户人口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1206844户,家庭户人口为3339766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3人减少0.55人。
年龄构成
2019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71万人,占16.9%;15-64岁人口为2932万人,占73.8%;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0万人,占9.3%。
城乡人口
2014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064429人,占57.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829787人,占42.9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632419人,乡村人口减少4453038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52%。
流动人口
2014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而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11074527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830446人。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入人口为431360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5163304人,增长87.35%,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入人口增加2168334人,增长101.08%。
地区 | 人口数 | 比重(%)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
福建省 | 36894216 | 100 | 298 |
福州市 | 7115370 | 19.29 | 581 |
莆田市 | 2778508 | 7.53 | 673 |
厦门市 | 3531347 | 9.57 | 2078 |
漳州市 | 4809983 | 13.04 | 373 |
龙岩市 | 2559545 | 6.94 | 135 |
三明市 | 2503388 | 6.78 | 109 |
泉州市 | 8128530 | 22.03 | 720 |
南平市 | 2645549 | 7.17 | 101 |
宁德市 | 2821996 | 7.65 | 210 |
以上数据来自六普常驻 |
受教育程度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8467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193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97760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9477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967人上升为836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602人上升为138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708人上升为3788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8317人下降为29801人。
福建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9984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00503人,文盲率由7.20%下降为2.44%,下降4.76个百分点。
福建省常住人口中,主体民族汉族为36097361人,占97.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96855人,占2.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962607人,增长5.75%;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6774人,增长37.37%。
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36.55万人,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5.87%,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1.58%,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11.6万人,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4.56%;高山族人口423人,约为大陆高山族人口的10.55%,是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9个,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9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8个,回族乡1个)和1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567个少数民族村。
省委
周祖翼 | 省委书记 |
赵龙 | 副书记、省长 |
罗东川 | 中央纪委委员,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
张彦 | 常委、宣传部部长 |
迟耀云 | 常委、纪委书记 |
邢善萍 | 常委、组织部部长 |
林宝金 | 常委、福州市委书记 |
崔永辉 | 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
郭宁宁 | 常委,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
吴偕林 | 常委、秘书长 |
宋鸿喜 | 中央纪委委员,常委、省军区政委 |
王永礼 | 常委、统战部部长 |
省政府领导
赵龙 | 副书记、省长 |
郭宁宁 | 常委,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
李德金 | 副省长 |
郑建闽 | 副省长 |
康涛 | 副省长 |
黄海昆 | 副省长、公安厅厅长 |
林文斌 | 副省长 |
李建成 | 副省长 |
吴南翔 |
省人大
副主任:梁建勇、周联清、庄稼汉、吴洪芹、檀云坤、袁毅、严可仕
省政协
综述
2019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9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6.2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581.7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9127.03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48.6:45.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长6.7%。
2021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7.7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6.3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6.30亿元,增长8.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939元,比上年增长7.3%。
第一产业
福建省耕地总面积1854.8万亩,人均耕地0.6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植物种类3000多种,有丰富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果茶、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资源。
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地形多山并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福建铁路发展步履艰难。21世纪以来,按照“构筑高速铁路,加强出海通道,贯通区域线路,完善海西路网”的总体思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将着力构建“三纵六横九环”的海峡铁路网。2015年6月28日,省内首条设计时速300km的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截至2018年12月,福建省已建与在建铁路有:峰福铁路、鹰厦铁路、赣龙铁路、梅坎铁路、漳泉线、温福铁路、福厦高速铁路、龙厦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南龙铁路等已经建成,基本形成铁路网。2019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509.5千米。 2020年,福平铁路、衢宁铁路相继开通。
其中在建铁路有:浦梅铁路、福厦高速铁路、兴泉铁路。
公路
古时候,福建与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 )交通闭塞,开发较晚。见诸记载的,在秦汉以后才有与邻省的通道。三国孙吴五次进攻福建,促进福建道路的开辟。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率部入闽“刊山七百里”,为闽浙开辟一条新通道。唐宋时期,福建驿道发展,邮驿制度渐趋完备;到了清代,形成较完善的陆路交通网。但由于境内高山连绵,河谷遍布,始终未能发展为车马大道。
辛亥革命后不久,许世英任福建巡按使,开始筹建福州城区马路,于民国5年(1916年)修成由水部门经王庄至台江福新街的福州第一条马路;并组织官商合办的延福泉汽车公司,计划修建南平经福州至泉州的汽车路,于翌年修成福州西门至洪山桥的5千米,为福建省修筑公路的先声。当时闽南沿海一带,爱国华侨热心桑梓建设,多由海外侨胞及当地绅商,发起修筑公路。民国8年,开始兴筑漳浮公路,为全省第一条公路。然而因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公路建设深受影响,终北洋政府时期,全省仅修公路412千米,且多限于闽东南一带。30年代,福建公路开始有了发展,国民党政府为了军事需要,修筑了闽粤、闽赣、闽浙等省际公路干线。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内地虽仍有新建公路,但通海干线及沿海公路多被破坏。解放战争后期,又因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沿途破坏严重,且又长期失修失养,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仅存破烂不堪的公路3384千米,能通车的仅有945千米,而且标准低,路况很差。
1949年后,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5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一方面,要完成华东支前公路修建任务,以支援解放大业,巩固海防;另一方面,又要全面恢复被破坏的公路,以支援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至1952年底,胜利完成了支前、恢复时期公路重点建设任务。1954年底,已全面完成原有公路的恢复改造任务,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提高,公路面貌焕然一新。1955年,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新线公路建设时期,至1957年底,全省通车里程已达6034千米,不通公路的县份只剩下5个。这是福建公路发展的高峰年代,它奠定了福建公路的基本骨架。1958年,在贯彻执行“全党全民办交通”和“地群普”(即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修路方针中,县乡公路迅速发展,年底便实现了县县通公路。196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3269千米,使80%的人民公社(乡镇)和55%的生产大队(村)有了公路。1966年至1976年,公路建设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处于曲折发展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封闭式的靠养路费投资转变为开拓式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集资修筑公路;从过去比较单一发展公路网转变为重视向外辐射发展与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运输联网。使福建由一个陆上交通十分闭塞、落后的省份,建成一个以省会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地市县、工矿基地、主要港口、旅游胜地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01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09785.16千米,比上年增长0.8%。其中,海西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5535.32千米,增长3.6%。水路
福建背山面海,港澳萦环,岛屿错落。海岸线北起福鼎沙埕之南山关,南延诏安宫口之西端,直线长度535千米,曲线长达3324千米,沿海岛屿达1400多个。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众多的优良港湾,其中可供5万~10万吨轮船通航的港湾有沙埕湾、三都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处。 2019年,全省水运货运量42262.61万吨,货物周转量7135.60亿吨千米。
地铁
截至2022年8月,福建省已开通福州地铁、厦门地铁两个城市地铁系统。其中,福州地铁运营线路共有4条,即福州地铁1号线、福州地铁2号线、福州地铁5号线、福州地铁6号线。里程总长为113.6千米,共设车站76座(含福州地铁1号线2期)。 厦门地铁运营线路共有3条,即厦门地铁1号线、厦门地铁2号线、厦门地铁3号线。里程总长98.4千米,共设车站77座。
文化底蕴
早在18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万寿岩一带活动。距今有5000年前的昙石山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独具魅力。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冰心、陈景润等名人光耀史册。
方言俚语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饮食文化
城市 | 著名景点 |
---|---|
福州 | |
厦门 | 鼓浪屿、园林植物园、集美鳌园、海沧大桥旅游区、日月谷温泉主题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胡里山炮台、厦门园林博览苑、同安影视城、翠丰温泉旅游区、青礁慈济祖宫、北辰山、方特梦幻王国、环岛路、中山路步行街、南普陀寺、厦门大学、台湾民俗村、五缘湾湿地公园、梵天寺、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灵玲国际马戏城 |
漳州 | 南靖土楼、东山岛、三平寺、马銮湾、火山地质公园、抽象画廊、云水谣、云洞岩、灵通岩、龙池岩、白礁慈济宫 |
宁德 | 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屏湖、临水宫、嵛山岛 |
龙岩 | 古田会议会址、冠豸山、永定土楼(世界文化遗产)、汀州古城墙、汀州试院 |
泉州 | |
三明 | 桃源洞、天鹅洞、狐狸洞、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
莆田 | |
南平 |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万木林及归宗岩风景区、和平古镇、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 |
宋代前 | |
---|---|
宋元 | 朱熹、李纲、宋慈、苏颂、蔡襄、蔡京、曾公亮、章惇、吕惠卿、柳永、刘克庄、张元干、杨亿、吴激、郑思肖、谢翱、萧德藻、黄升、黄公度、敖陶孙、严羽、郑樵、郑侨、袁枢、杨时、游酢、胡寅、胡安国、胡宏、罗从彦、蔡元定、蔡沈、陈普、真德秀、陈淳、郑文宝、吴充、黄潜善、章得象、曾慥、杨载、陈文龙、蒲寿庚、陈友定 |
明代 | 李贽、俞大猷、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陈永华、叶向高、杨荣、黄道周、张瑞图、边景昭、王慎中、曹学佺、何乔远、谢肇淛、陈第、郑善夫、何朝宗、隐元、邓茂七 |
清代 | 洪承畴、施琅、林则徐、李光地、蓝鼎元、黄慎、伊秉绶、华岩、上官周、余怀、梁章钜、郑孝胥、沈葆祯、陈宝琛、陈衍、林云铭、张际亮、林昌彝、潘振承 |
近现代 | 林纾、严复、辜鸿铭、林觉民、方声洞、冰心、邓拓、林语堂、郑振铎、林徽因、梁遇春、萨镇冰、萨师俊、马约翰、林森、林祥谦、郭柏荫、黄乃裳 |
科教领域 | 卢嘉锡、陈景润、陈锦城、侯德榜、萨本栋、林兰英、吴孟超、唐仲璋、唐崇惕、张钰哲、林同骥、王世真、郑作新、沈元、刘应明、林巧稚、高士其、陈嘉庚、王永庆、石开、李陆大、林绍良、郭鹤年、黄如论 |
---|---|
政治领域 | 陈至立、邓子恢、刘亚楼、卢仁灿、杨成武、庄聪生、项南、许荣茂、张高丽、黄坤明 、蔡奇 、陈希 、刘赐贵 、林武 、郑栅洁 、裴金佳 、林向阳 、许昆林 、叶建春 、王小洪 |
文人学者 | |
娱乐 | 钟子炫、姚晨、陈赫、李炜、张静初、梁静、叶一茜、欧豪 |
体育领域 | 林丹、何雯娜、黄珊汕、张国政、张湘祥、石智勇、陈忠和、刘灵玲 |
主持界 | 谢颖颖 、陈伟鸿 |
2020年12月25日,福建省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2年,福建被列入全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