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岛 编辑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洛哥阿格那国际诗歌节诗歌奖、古根海姆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中文名:赵振开
别名:北岛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49年8月
毕业院校:北京四中
主要成就: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
主要成就:美国布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出生地:北京
代表作品:《回答》《一切》《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蓝房子》《午夜之门》《青灯》等
曾用笔名:北岛、石默、艾珊、李平
职称:教授
青年经历
1965年9月,北岛考入北京四中高中部。 回忆起在四中不到一年的学习生活,北岛坦言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因为数学不好,四中给北岛的学习压力特别大。
1969年到1980年,北岛在北京市六建当了11年的建筑工人。
早期创作
旅居异域近20年,北岛早已深切体会到自己曾经历的是天涯孤旅,虽漂泊无依却仍心有所属。诗集《在天涯》的书名或可作为他异域生存状态的最佳概括和注脚,其散文鲜活有致且美丽多姿,像珍贵的心灵绿洲,让天涯孤旅得以休息栖居;文中充满幽默、观察、记忆与回应,其纯净的文字不仅袒露自己,也能洗涤众生。
长期在异域漂泊。客观的距离使北岛同母语的关系改变了,变得更密切了,更实在了。他说:对于一个在他乡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母语是惟一的现实。对于母语的体会,北岛还在布罗茨基的剑、盾、宇宙舱这三个比喻外,添加了伤口。
北岛在他的诗里大量使用祖国、故乡、乡音、母语、怀乡、乡愁等词。足见,它们已成为北岛在异域他乡的抵御之盾、精神城堡和皈依之所。《毒药》体现了流亡者对祖国的复杂爱情。这里面有太多的误会,乃至诗人恳请上帝《再给我一个名字》,《我以此刻痛哭余生》,以便使《母语的太阳》升起在大海上,照耀着流亡者。流亡者对于祖国的爱情尤如《群山之间的爱情》那样永恒厚实,流亡者对遥远祖国的爱情的呼唤,就像《从远古至今》的《一声凄厉的叫喊》。这一时期,北岛的诗是一道道外冷内热的“冷风景”。
文学类 | ||||||||||||||||||||||||||||||||||||
|
赵济年:北岛父亲(1921年-2003年),金融专家,早年在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1949年解放前参加上海金融系统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革命工作,建国后担任上海保险公司干部,六十年代曾担任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文革后调回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工作。新中国保险业的创始人之一。
孙美利:北岛母亲(1922年-2013年),浙江绍兴人,医生。 2013年夏,北岛母亲以90多岁高龄去世。5月24日, 北岛回故乡湖州。
姗姗:北岛妹妹(1953年-1976年),1976年7月27日下午,珊珊带几个女孩去蛮河游泳。那天上游水库泄洪,水流湍急,一对小姐妹被卷走了,妹妹消失在漩涡中。珊珊一把抓住姐姐,带她游向岸边,用全身力气把她托上岸,由于体力不支,她自己被急流卷走了。第二天早上,才在下游找到尸体。年仅二十三岁。北岛为妹妹写下的诗有《小木房的歌》写于姗姗23岁生日、《黄昏:丁家滩》 写于珊珊1975年的最后一次回京、《界限》 1976年7月珊珊逝后所作、《安魂曲》 1998年护送珊珊骨灰从湖北回京,北岛写在墓盖上的诗。
甘琦:北岛现任妻子 ,祖籍江西,2004年与北岛结为伉俪。 两人育有一子兜兜。
邵飞:北岛前妻,1954年6月生于北京。两人育有一女田田。2003年,与女画家邵飞的多年婚姻宣告破裂。
田田:北岛女儿 ,1985年出生,10岁接到美国团聚,15岁又回到北京,17岁再搬回美国,曾在北京上大学,现在荷兰一家美术学院读硕士。北岛为女儿写了很多诗,代表作有随笔《女儿》、诗歌《画-给田田5岁生日》、《出发-给TT24岁生日》。
兜兜:北岛儿子 ,2004年平安夜出生,与现任妻子甘琦所生。
赵延年:北岛叔父(1924年-2014年),北岛(赵振开)父亲赵济年是赵延年的兄长。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