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编辑

战国时期屈原诗作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创作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注》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离骚

作者:屈原

创作代:战国后期

作品出处:《楚辞》

作品体裁:骚体诗

作品别名:离骚经、离骚赋

作品题材:游仙诗

篇幅:370多句/近2500字

作品原文

编辑

离骚1

屈原画像屈原画像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彰明法度,举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刘向辑《楚辞》收录其作品二十余篇,主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