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的工作原理 编辑

镀是指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在金属面上镀一层金属或合金,使金属表面附着上一层符合要求的金属层,起到增加外观装饰、防锈、耐腐蚀、增加硬度和耐磨性作用。

电镀的工作原理

电镀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解原理,在电解槽中通过电解液,在金属工件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离子,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金属膜结构。

电镀的工作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

1. 表面处理:对待电镀的金属表面进行清洗、脱脂、酸洗、去氧化等处理,以完全清除表面的油污、氧化物、腐蚀等物质。

2. 阴阳极制备:在电解槽中,使用两个电极,一个是金属工件作为阴极,另一个是金属离子所在的阳极。

3. 电解液设置:电解液是电镀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它来传递电流和金属离子。电解液的选择和控制对电镀效果和成本都有直接影响

4. 电解反应:利用外加电压,使阴极吸收阳极析出的金属离子,沉积在阴极上方,不断累积电镀层。

5. 电镀后处理:将电镀工件经过冲洗、中和、干燥等处理,以去除电镀液中残余的化学物质,消除电镀后的电化学反应。

电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能对金属表面进行多种改性,增加金属工件的价值和使用寿命。然而,电镀过程中,如果电解液成分不正确,电解温度过情况都可能导致金属层品质不良、细晶和微裂纹等缺陷,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电解条件和电解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