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 编辑
《窗》是现代作家陈敬容于1939年4月创作的现代诗。该诗通过象征和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让幻想和现实交织,抒发了诗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光明的憧憬,对现实的抗争,以及诗人在寒冷压抑的环境中忧郁凄苦的心境。全诗含蓄、深沉、真诚,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窗
一
你的窗
开向太阳,
开向四月的蓝天;
为何以重帘遮住,
我将怎样寻找
那些寂寞的足迹,
在你静静的窗前;
我将怎样寻找,
我失落的叹息?
带给你我的怀想吧,
也带给你无忧的睡眠;
而我 如一个陌生客,
默默地 走过你窗前。
二
空漠锁住了你的窗,
锁住我的阳光,
重帘遮断了凝望;
留下晚风如故人,
幽咽在屋上。
远去了,你带着
照澈我阴影的
你的明灯;
我独自迷失于
无尽的黄昏。
我有不安的睡梦
与严寒的隆冬;
而我的窗
开向黑夜,
开向无言的星空。
1939年4月于成都
20世纪的30年代末,40年代初,辛笛、陈敬容等一大批青年诗人。由于对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的困惑和思索,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发生了心灵的共鸣,提出了“诗歌现代化”,要求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同时抒写个人心绪,二者互相沟通,要求诗歌应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知性感性相溶合。并大量进行诗歌实践,形成一个“九叶诗派”。这首《窗》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实践。这首诗写于1939年4月,那时作者居于成都,作者虽为一介书生,却关心时代风云,人民的忧患。
“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现代诗人对“窗”的吟咏,与古典意象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现代诗人的心灵世界中,也不时有着古典意象的独特神韵。
一扇窗子就是一个境界,接近一扇窗子,等于走近了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诗歌通过具有沟通意味的“窗”的意象,将窗内与窗外、你的窗与我的窗进行诗意的对比。“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而“我的窗/开向黑夜,/开向无言的星空”。你的世界足开阔、深远而明亮的,这样的一个世界,却“为何以重帘遮住,/让春风溜过如烟”,“蕈帘”让人联想到隔绝、封闭,或者是封闭的心灵的象征。诗歌表达了两个心灵、两个世界的一种隔膜与拒绝,表达诗人情感的失落。
诗歌在色彩的情感化运用方面别具匠心。在描写“你”的时候,诗人使用的是色彩明亮的词语。你的窗向着“太阳”“四月的蓝天”,祝福你有“无忧的睡眠”。爱情对对方来说,或许只是生活中的极小部分,对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和人生。而在诗人自己,除了用“黑暗”“黄昏”等表达孤独迷茫情绪的常用色彩之外,还用“叹息”“凝望”“幽咽”等动词传达内心的感受,用这种感伤色彩和灰暗色调来暗示自己心绪落寞。
诗中两次出现“重帘”,这是古典诗词较常见的一个意象。“空漠锁住你的窗,/锁住我的阳光,/重帘遮断了凝望;/留下晚风如故人,/幽咽在屋上”,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古典诗词的意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原名誉理事陆耀东《中国新诗史》:“《窗》借窗口这一中心意象抒写面对爱的失落时深深的不舍与哀伤,‘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而‘我’的窗‘开向黑夜,/开向无言的星空’,劳燕分飞,令人断肠。”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郭立艳《导学与评价 高中选修1-2 语文 (人教版)》:“陈敬容作为现代女诗人,不曾以旧世界火辣辣的叛逆者和新世界英姿飒爽的女战士的风貌出现。她是一位富有诗的悟性,从个人情绪和时代情绪相一致的契合中寻找诗材的诗人,个人情绪总是展现为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图画,通过具有沟通意味的‘窗’的意象,将窗内与窗外、自己的窗与别人的窗进行诗意对比,使窗这个意象充满了现代意味。窗是一种沟通、开放的情感象征。”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涛《精神的追问 中国现代主义诗脉》:“40年代前期,她主要抒写‘在荒凉的西北高原做了一场荒凉的梦’,着力于意象与意境的渲染,有着浓郁的感伤气息。如《窗》:‘你的窗……走过你窗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王宝大、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人与世界的交响》:“《窗》弥漫着、笼罩着一种幻灭、失落、破碎的迷惘、空寞、苦痛,但却没有一句直抒胸臆。诗人用‘你的窗’如何如何,‘我’便如何如何的方式,借助‘窗’作为情感的喷射口,寒抒写自己的感情,使这首诗含蓄、深沉、真诚,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