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 编辑

晚唐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约838—约883),字袭美,号逸少,曾居襄阳鹿门山、号鹿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晚唐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历任苏州从事、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巢称帝后,被迫任翰林学士(《唐才子传》)。中和三年(883年),黄巢败亡后,皮日休下落不明

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他的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对于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著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

(概述图参考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皮日休

字:袭美、逸少

号:鹿门子、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

所处时代:晚唐

民族族群:

出生地:复州竟陵(今北天门)

生日期:约838年

逝世日期:约883年

主要作品:《皮日休集》、《皮子文薮》、《皮氏鹿门家钞》

人物生平

编辑

咸通七年(866年),皮日休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

咸通八年(867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

咸通九年(868年)东游,至苏州。

咸通十年(869)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

咸通年中,进士皮日休两次上奏书。第一次,要求把《孟子》作为学习科目。大致是说:“我听说人的理,没有超过经书的;次于经书的是史书,次于史书的是诸子文章。诸子文章不离开圣人之道的,是《孟子》。除此而外的各派学者,一定排斥经书史书,是圣人的灾害,文献上大多不记载。求废除《庄子》《列子》之类的书,而以《孟子》为主。有能贯通它的理的,经过明经考试进行科举选拔。”第二次,他请求让韩愈太学里享受祭祀。大致是说:“我听说圣人的主不过是要求有用。活着时用了,一时可以知道;死后用了,万代相传都可以知道。”又说:“孟子、荀卿,保护辅佐孔子学说,传到文中子王通。文中子的学说太阔大了,能继承他的精华的,大概只有韩愈吧!”

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中和三年(883年),曾至同官县。黄巢败亡后,皮日休下落不明。

主要影响

编辑

皮日休的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乐府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皮日休出身寒微,参加过黄巢农民起义,在农民政权下任翰林学士。尽管其现存著作都完成于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但由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众苦难,其作品具有十分显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他讽刺黑暗现实,同情人民大众。

历史评价

编辑

南宋诗论严羽: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沧浪诗话》)

元代诗人辛文房: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俱······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唐才子传》)

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陆龟蒙、皮日休知用实,而不知运实之妙,所以短也。(《诗》)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七律······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也。(《诗薮》)

明代诗论家许学夷:①皮、陆律诗实流于恶,而或以为巧,此千古大谬。②予尝以唐律比闺媛:初唐可谓端庄,盛唐足称温······皮、陆乃怪恶其丑,见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士反以为姣好而慕悦之,此人情之大变,不可以常理推也。(《诗源辩体》)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皮,陆松陵唱和诗奕奕自别,巧心佳句,诚不可掩,如天台、雁岩自不与岱、华竞品目。(《唐诗评选》)

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至皮、陆《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十驾斋养新录》)

①渊明《五柳先生赞》日:“不汲汲于富,不戚戚于贫贱”,读《松陵集》仿佛犹存其致。诗不为佳,笔墨之外,自觉韵可钦,其神明襟度胜耳。吾尤喜其诗序,或数十百言,或数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陆并称,吾之景皮,更甚于陆……读其《五贶》诸篇,人忽忽与之神游。②(日休)集中诗亦多近宋调,吴体尤为可憎。四声、叠韵、离合、回文,俱无意味。(《载酒园诗话又编》)

袭美好以“僧”“鹤”为对仗,如《题鲁望屋壁》十首,言鹤者五,及“因分鹤料家赞减,为置僧餐口数添”、“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之类,皆未免意重复,数见不鲜。与郑都官诗多用“僧”字凡四十余处,韦庄诗好用“”字,同是一癣。(《石园诗话》)

袭美律诗无晚唐薾气……《正乐府》十章,虽不及乐天《新乐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让讽谕。时无忌讳,乃得此稗世之作。杂体拟作,亦不减韩、孟。(《东目馆诗见》)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皮袭美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唐音癸签》卷八)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刘扬忠:①在咸通至天祜时期众多的作家中,才气横溢的皮日休自拔于流俗,矫首高歌,以其忧国忧民的杰出诗文,成为当时的冠冕。②皮日休是我国中世纪文人中少有的思想非常激进的分子。他万分愤恨唐末糜烂的朝政和黑暗的社会,对腐朽势力的总头子昏君暴君尤其咬牙切齿。③皮日休有一套鲜明而系统的文学主张。这些主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强调文学作品政治内容和批判精神。(《刘扬学术论文集》)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学堂:皮日休极力宣扬“忠孝”观念,而史料却记载他参加了黄巢起义。这颇具讽刺意味的结局,代表了唐末文儒的立身困局,也说明儒家学者在易代之际如果知进而不知退,势必陷入知行背离的尴尬境地。皮日休的古文中既有理性化的明道诉求,又有高度感性化的愤激情绪,二者糅和而不免冲突,形成了《皮子文薮》的独特面貌。(《唐末文儒的身心困局与情理冲突 ——皮日休思想与古文平议》)

轶事典故

编辑

智对中药诗

皮日休2皮日休2

一日,皮日休在家闲坐,好友陆龟蒙前来拜访,推杯换盏,余饭后,二人漫步在村头的小溪边,谈风生,心情舒畅。皮日休触景生情,诗兴油然而生,见溪水映着翠竹轻轻摇曳,落叶片片顺流而下,即兴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尽远,志在天台一遇中。”皮日休笑着对陆龟蒙说:“我的诗中有三味药名,请你猜猜看。”陆龟蒙听后微微一笑,暗自佩服其诗文严谨致密,首尾相顾,玄机暗藏,隐而不显。陆龟蒙略加思索,不慌不忙地说:“你的三味中药名应该是藏在上句诗的诗尾与下句诗的诗头,将它们串联起来合读即是药名,应该是竹叶、通草、远志。”皮日休听后大加赞赏,佩服至极。

陆龟蒙也不甘示弱,接着说:“陆某不才,也赋诗一首,请君点拨,诗中也有三味中药。”说完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续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旧猎郎。”皮日休听后油然而之,认为陆龟蒙的诗浑然一体,手法独特,亦巧设玄机,不由得一笑,随口答道:“你的三味中药名应该也在两句诗的衔接处,即紫葛、黄连、地骨是也。”

智驳主考官

一年,皮日休前去应试。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出色,但是他的长相实在有点不敢维,因为他有一只眼睛非常不雅观。担任主考的官员叫郑愚,此人有个毛病,总喜欢以貌取人。

郑愚把考生们的试卷一一批阅后,发现皮日休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十分欣赏,他认定皮日休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不可能漏过的。于是,郑愚便把皮日休召来面试,决定提拔这个满腹经纶的青年才俊。

然而,当皮日休来到郑愚面前时,郑愚之前的欣喜之情一下子被皮日休的眼睛冲跑,郑愚想也没想,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对皮日休说道:“年轻人,你的才华很好,我非常欣赏你的文章,本来想要录用你和提拔你,但是,为什么你的一只眼睛竟然长成了这个样子呢?”

听了郑愚的嘲讽,皮日休并没有感到任何的尴尬和难堪,他思忖片刻后,便机智回答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主考官大人,我来参加考试,凭借的是自己的脑子和多年苦读积累的学问,而朝廷也是需要我的学问来治理国家。既然您对小人的考卷颇为欣赏,假若由于我的外貌而故意不以录取,那您的一世英名不就全毁了吗?别人会认为您选才不力,我想,主考官大人不会因为我的一只眼睛,而毁掉自己的两只眼睛吧。”

郑愚听了皮日休如此解释后,心中顿时对其产生了好感,态度也完全转变过来,于是当机立断,判定录用皮日休。

因诗遇害

皮日休考取进士后,所担任的却始终只是小官卑宦,他就心生不满了。后来又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百姓,弄得民怨沸腾。乾符二年(875年),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看看自己难以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按照黄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律。

黄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了。

主要作品

编辑

皮日休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唐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

人物争议

编辑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这一时期对于皮日休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三个主要关注点:

首先是对于皮日休的生平进行讨论。关于皮日休的生年问题,学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皮日休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3年),闻一多持此观点,学界内通行的也是这种观点;第二种,生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33年)—(839年),缪钺持此观点;第三种,认为皮日休生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菊田持此观点。关于卒年,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看法:①被害说,缪钺在《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一文中,认为皮日休因作诗讽刺黄巢,为黄巢所杀,卒于唐禧宗中和四年(884年)。②被诛说,萧涤非在《校点<皮子文数>说明一一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 》中,认为皮日休应死于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皮日休为唐军所诛。③投奔吴越说,缪钺在《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中改变原来皮日休为黄巢杀的说法,据《题同官县壁》一文认为皮日休投奔了吴,中和三年(883年)仍然在世。然而,《题同官县壁》后被证明为伪作,此说不能成立。④流寓宿州说,张志康据《宿州志》认为,皮日休投奔吴越,后来离开,病死于安徽宿州。

其次,是皮日休与黄巢起义的关系。首先,对于皮日休是否参与了黄巢起义,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旧唐书》《资治通鉴》以及《北梦琐言》《唐语林》等正史和杂史笔记都有简要记载。近代学者缪钺、萧涤非等也认同此观点。第二种观点,否认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以宋代的尹洙陆游为代表。近现代学者对于尹、陆的说法,多持不赞成的态度。其次,是关于皮日休参与黄巢起义的态度问题而言的。缪钺、萧涤非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被动从军的。

第三,对于皮日休的出身,学界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认为他出身于普通地主家庭。缪钺、萧涤非、唐玲玲、郭预衡持此意见。第二种,认为出身于农民。萧涤非、孙次舟、中科院文研所《文学史》、游国恩《文学史》 、买鸿德均认同此观点。这一时期,对于皮日休出身的讨论,更多是因为特殊的历史阶段,对于阶级的重视,因而有不少牵强之论。

史料索引

编辑

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

后世纪念

编辑

皮日休曾隐居鹿门山,而东汉名士庞德公、唐代诗人孟浩然也都曾隐居鹿门山,后人称他们三人为“鹿门三高”,明代建有“三高祠”, 位于今湖北襄阳东津湾南面。 祠内塑有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像,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