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 编辑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环(7196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

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寿王琩为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命出家为女道士,后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妃。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含恨赐死。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杨玉环

别名:杨太真、杨贵妃、玉奴

号:太真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

出生日期:719年6月22日

逝世日期:756年7月15日

主要作品:《霓裳羽衣》舞蹈

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身份:寿王妃→士→贵妃→舞蹈家

父亲:杨玄琰

丈夫:李琩(寿王)→李隆基(唐玄宗)

人物生平

编辑

贵妃得宠

杨玉环杨玉环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阳历6月22日)出生于宦世家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琩对杨玉环一见情,唐玄宗在武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杨玉环杨玉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琩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同于皇后。玄宗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无可意,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唐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 ,道号“太真”。

天宝四载(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玉环与鹦鹉玉环与鹦鹉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衣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衣娘”。

唐玄宗令臣教以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衣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 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衣娘”被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杨家得势

周洁:云鬓花颜金步摇周洁:云鬓花颜金步摇

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二》诗讽之:“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首次出宫

林芳兵的太真造型林芳兵的太真造型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但历史上不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有梅妃这个人,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

王璐瑶版杨玉环王璐瑶版杨玉环

至于杨贵妃这次被撵的原因,《旧唐书》卷五十一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时吉温与中贵人善,温入奏曰:“妇人智识不远,有忤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上即令中使韬光赐御馔,妃附韬光泣奏曰:“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发一缭附献。玄宗见之惊惋,即使力士召还。《治通鉴》中只有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杨贵妃忤的是什么旨呢?《杨太真外传》记载:750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宁王李宪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这两种说法都不可信,因为宁王李宪于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5日)薨逝,天宝九载(750年),已经死了八年。杨贵妃不可能与死人有染。对于杨贵妃吃姐姐的醋的说法,也仅在《集灵台·其二》(张祜):“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中出现,不足为据。而且,在天宝年间,杨贵妃和她的姐妹们关系一直不错,说明唐玄宗和虢国夫人之间是清白的。

向海岚版杨玉环向海岚版杨玉环

这次杨贵妃被撵可能是玄宗给杨家的一个下马威。因为杨贵妃的得宠,杨家也跟着显赫起来。随着地位的升高,杨家便无法无天了。杨家接受招待的规格已经超出了规定的界限;大肆收受贿赂;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骑到了皇室的头上。《新唐书》中记载:“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皇上的亲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儿信成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如再不处理,恐怕整个江山都成了杨家的了。玄宗生气了,杨家就是仗着有个贵妃撑腰,于是,杨贵妃再一次被撵回了家。

杨玉环杨玉环

杨贵妃这次被送回家,是玄宗使用杀鸡给猴看的策略,就是要灭灭杨氏家族的威风。这一招果真很灵,杨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杨贵妃更是终日以泪洗面。因为,这一次唐玄宗并没有急着把贵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后就再没有了消息。玄宗虽然没有派人去接杨贵妃,但心中还是很想念的。一个叫吉温的人来游说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怀。唐玄宗立刻派人看望贵妃,还将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给她。杨贵妃见皇帝派人来看她了,感动地泪流满面,马上伏地认错,还剪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献给玄宗。唐玄宗一看到贵妃的青丝,派高力士将杨贵妃接回了宫。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于是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下落成谜

杨玉环杨玉环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 死于佛堂

林芳兵,香消玉殒前的贵妃向菩萨祈祷林芳兵,香消玉殒前的贵妃向菩萨祈祷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 死于乱军

周洁版贵妃临死前周洁版贵妃临死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 吞金而死

杨玉环杨玉环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人物评价

编辑

杨玉环杨玉环

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杨玉环若生在别的年代,或许成不了杨贵妃。唐朝人以丰腴为美,杨玉环则“凝脂胭华”,连“脂肪”都开始“凝集”,像“胭脂”一样散发着“华丽”的色彩,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个人作品

编辑

杨贵妃杨贵妃

全唐诗》的卷五收录了杨贵妃所作之诗《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亲属成员

编辑

先祖:杨震 、杨真、杨尚希、杨仲嗣、杨仲昌。

杨玉环杨玉环

高祖:杨汪

曾祖:杨令本

祖父:杨志谦

父亲:杨玄琰 ,齐国公。

叔父:杨玄璬、杨玄珪。

公公:李旦(唐睿宗)

婆婆:昭成皇后窦德妃、贞顺皇后武惠妃。

丈夫:李琩(寿王)→李隆基(唐玄宗)。

堂兄:杨国忠,本名杨钊。

姐姐:大姐韩国夫人 、三姐虢国夫人 、八姐秦国夫人。

轶事典故

编辑

姓名由来

杨玉环杨玉环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 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 ”、“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玉环羞花

玉环羞花玉环羞花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羽。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下,就像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骑红尘妃子笑

那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宫中的享受又是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宝越要进贡,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让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其酿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独厚的四川兴农酿酒之地利优势,酿出来的美酒醇香芬,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图贵妃醉酒图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美容秘术

秘术之一摒弃浓妆艳抹,讲究淡妆轻扫,显示人体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铅、汞为主要原料,长期使用,会慢性中毒,脸部留下褐斑,皮肤老化。杨玉环为女道士五六年间,远离浓妆艳抹,不受铅、汞危害,以后也摒弃浓妆,追求蛾眉轻扫的淡妆。

贵妃浴贵妃浴

秘术之二温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袭北朝习俗,设温泉宫,华清池是最为有名的一处。相传温泉有祛除邪气,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温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矿物质可以治疗皮肤病,已被今天医学界所公认。《长恨歌》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杨贵妃沐浴温泉时,常把牡丹丹皮、桑叶、荨麻等浸入水中,它们能镇静神经,促进肌肤再生,使之滑腻光洁。《红楼梦》中贾宝玉写诗说“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时,杨贵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轻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肤,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强化肌肤机能的美容效果。

秘术之三:合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轻粉制成杨太真红玉青。据说施之十日后,面色如红玉,是历代佳人美女用来美容的秘方之一,连后来的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丰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润皮肤的特殊效果。轻粉抑菌,滑润利窍,它们“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清溺之窍”。三药合用,具有去垢润肤,迫利毛窍的作用,彻底避免传统美容物中铅、汞的危害。

秘术之四:吃荔枝,服人参,保健美容邀君宠。杨贵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诗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为投杨贵妃之好,下令各地驿站,快速转运闽、广荔枝进贡长安,耗去多少人力财力,仅为杨贵妃一人欢娱快乐。荔枝,为南方热带水果之一,内含丰富营养,性甘平无毒,久吃荔枝,益心脾、养肝血,益人颜色。

皇后之谜

杨玉环杨玉环

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杨玉环杨玉环

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

唐玄宗与杨玉环蜡像唐玄宗与杨玉环蜡像

这件事情自然给寿王李瑁以深重的伤害,但抢走爱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对此,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此诗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然而杨玉环实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为了得到她这一切都不顾了,由此也可见杨贵妃的迷人之处。另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反对。

但抢夺儿子王妃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寿王李瑁虽然表面不敢说,暗地里肯定是耿耿于怀的,所以唐玄宗虽然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她的亲戚朋友都提拔为重要官员,由朝廷俸禄包养起来,甚至于民间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但却一直不肯加封她为皇后。一来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毕竟有违伦理,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伦理长情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了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二来是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到时候发生政变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弟姐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

贵妃夜宴图贵妃夜宴图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唐玄宗不能封杨贵妃为皇后,这就是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后一直没有子嗣。至于杨贵妃为什么没有生育我们无从得知,但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但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没能生个儿子出来,所以就没有理由封她为皇后。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政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唐玄宗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

杨贵妃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规格早就是皇后的标准了。她一入宫便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民间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传说,可见杨贵妃地位之高,承运之深,宫中的仪体规制都是为她而设了。杨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实,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宠。杨贵妃也比较聪明,没有反复请求唐玄宗立自己为皇后。既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达到的极致,得到了天子的万千宠爱,何必还去在乎皇后的名号呢?她只需要发挥自己的美艳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远都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后。

贵妃画赞

最经典版杨贵妃:林芳兵《唐明皇》最经典版杨贵妃:林芳兵《唐明皇》

○王文郁画贵妃像赞(收录于《全唐文卷0041》)

万物去来,阴阳反覆。百岁光阴,宛如转毂。

悲乐疾苦,横夭相续。盛衰荣悴,俱为不足。

忆昔宫中,尔颜类玉。助内躬,倾输素服。

有是德美,独无五福。生平雅容,清缣半幅。

作诗背景

《旧唐书》: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新唐书》:帝视之,凄感流涕,命工貌妃於别殿,朝夕往,必为鲠欷。

籍贯争议

1、华阴县说法

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为华阴人。

2、永乐县说法

《杨太真外传》 等古书中均记载:杨玉环随叔父迁至蒲州永乐之独头村。

3、容州说法

漏洞一:广西容县有一块当地人自认为唐代的石碑,记述着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并说这是杨贵妃事迹最早的记载。

杨玉环杨玉环

漏洞二:杨妃容州碑记,碑文不长:“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

漏洞三: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她就是容县人。

漏洞四:容县石碑碑文: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

4、蜀州说法

公元729年杨玄琰卒,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旧唐书》上的记载:杨贵妃的父亲叫杨玄琰出仕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蜀州。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时期,成都西边的崇州被称为蜀州。

5、阌乡县说法

关于杨玉环的祖籍,有虢州阌乡说、山西蒲州永乐说、弘农华阴说等。种种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杨玉环的父亲是杨玄琰。

《旧唐书》、《杨太真外传》等均指明杨玉环父亲为杨玄琰,包括其祖父杨志谦、高祖父杨令本、六世祖杨尚希等均记载是虢州阌乡人。这是有关杨玉环身世最为准确记载。抛开祖籍论,按照她父亲的籍贯也是虢州阌乡人。

后世纪念

编辑

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究竟是原来的墓还是迁葬后的墓,或者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尚无确征 。该墓位于陕西咸阳市兴平嵬市马镇西500处,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墓后有一座高约6米的杨贵妃大理石塑像。

杨玉环戏曲形象杨玉环戏曲形象

戏剧形象

作者

戏名

朝代

白朴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元朝

《磨尘鉴》

明朝

吴世美

惊鸿记

明朝

屠隆

《彩毫记》

明朝

洪升

《长生殿》

清朝

《贵妃醉酒》

《太真外传》

陈鸿

《马嵬坡》

《唐明皇与杨贵妃》

小说形象

杨玉环小说杨玉环小说

作者

小说名

乐史

《杨太真外传》

陈鸿

《长恨歌传》

影视形象

剧名

年代

演员

《杨贵妃》

1927年

贺蓉珠

《杨贵妃》

1939年

白虹

《梅妃》

1941年

袁绍

《杨贵妃》

1947年

谭兰卿

《杨贵妃》

1955年

谢家骅

《杨贵妃》

1955年

京町子

《贵妃醉酒》

1956年

梅兰芳

《杨贵妃》

1962年

李丽华

《杨贵妃》

1976年

殷巧儿

《剑仙李白

1983年

周慧娟

《珍珠传奇

1987年

胡锦

《杨贵妃》

1986年

冯宝宝

《唐明皇》

1990年

林芳兵

《杨贵妃传奇》

1990年

兰花

《杨贵妃》

1992年

周洁

《天师钟馗之杨贵妃》

1994年

恬妞

昆仑奴》

1994年

林仪

《杨贵妃秘史》

1994年

周洁

《前世冤家》

1995年

李美凤

《杨贵妃后传》

1996年

侯俊杰

《杨贵妃》

2000年

向海岚

《大唐歌飞》

2003年

王璐瑶

《天子寻龙》

2003年

文颂娴

《神鬼八阵图

2006年

刘洋

大唐芙蓉园

2007年

范冰冰

大唐游侠传

2008年

高远

《大明宫》

2009年

白雨

《李白》

2010

伊能静

《杨贵妃秘史》

2010年

殷桃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2013年

范冰冰

《大唐荣耀》

2016年

曾黎

《妖猫传》

2017年

张榕容

《快递先生与贵妃小姐》

2017年

汤晶媚

《武大的小姐姐们》

2018年

方妍心

长安十二时辰

2019年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