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编辑

西汉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

韩信(?—公元前196),生年不详,淮阴县(今江苏淮安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人物,后人为“兵仙”“神帅”。

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再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拿下齐国后全歼过来支援的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恐慌,与刘邦达成鸿沟和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毁弃鸿沟和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因与陈豨勾连反叛,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室,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家,联合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汉书·艺文志》将韩信归类为“兵权谋家”。

(概述内图片:)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韩信

所处时代:秦末汉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

主要作品:《韩信兵法》

主要成就:献策定秦,暗度掳魏,破赵灭代,降燕夺齐,水攻龙且,合围灭楚

官职:(楚)卒→执戟郎中→(汉)连敖→治粟都尉→大将→左丞相→相国

爵位:齐王→楚王→淮阴侯

地位:兵家四之一、汉初三杰之一、国士无双

典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落魄

参见:胯下之辱

韩信是淮阴人,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统一天下后,淮阴县隶属于东海郡。

韩信早先在平民时期,既贫穷又没有好的品行,无法被推选成为官吏,又不能经商维持生计。常去别人家里蹭吃蹭喝,人们大多都讨厌他。 韩信的志向跟其他人不同,他的母亲去世,穷得无钱来办丧事,但韩信还是找了一处又高又宽敞的地,想让那坟地四周能安置下一万户人家来守墓。

漂母舍饭图漂母舍饭图

韩信曾经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亭长的妻子忧心这种状况,一天早上偷偷把饭煮好吃完。到了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却没有给他准备的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一群大娘在河边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王孙公子才给你饭吃,难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县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由楚归汉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后,项梁趁势平定江东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剑投奔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入蜀之时,韩信离楚归汉,担任连敖(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犯了法,理该被处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经被斩杀,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抬头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刘邦让韩信担任治粟都尉(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拜为大将

韩信拜将韩信拜将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十分赏识他。 刘邦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觉得萧何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刘邦不用,于是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像是失掉了左右手。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既生气又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 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 萧何说:“是韩信。” 刘邦又骂道:“将领跑掉的有好几十个,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将领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国士。大王假如只是想一直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是想争夺天下的话,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决定罢了。” 刘邦说:“我也打算东出啊,哪能总是憋在这个地方呢?” 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设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 刘邦答应了。汉军将领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百科x混知:图解汉初三杰 百科x混知:图解汉初三杰

还定三秦

参见:汉中对还定三秦之战

韩信画像韩信画像

韩信拜将后,刘邦询问道:“丞相多次提起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能教授寡人呢?” 韩信于是反问刘邦说:“现在同您东向而争天下权柄的,难道不是项王吗?”刘邦回答:“是的。”韩信再问:“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王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羽。 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将,这只能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定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王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到残杀破坏,天下很多人都怨恨他,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服。名义上虽为天下霸主,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成衰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服从!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君王章邯、董翳、司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子弟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到了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活下来,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这时项羽以军威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一声即可收服。

于是刘邦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八月,汉王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顺着故道县返回关中,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县迎击汉军,章邯的军队被打败,退兵逃走;在好畤县停下来再战,又被打败,逃到废丘县。刘邦于是平定了雍地。刘邦向东挺进咸阳,率军在废丘包围章邯,并派遣将领们去夺取土地,平定了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派将军薛欧、王吸带兵出武关,借着王陵兵驻南阳郡,到沛县去接刘太公、吕雉。楚王项羽听说后,派兵在阳夏县阻截,汉军不能前进。楚又封原吴县的县令郑昌为韩王,让他抵挡汉军。

汉二年(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降汉。 汉军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 刘邦因此得以统制五路诸侯的兵马,共计五十六万人,东出讨伐西楚, 四月,攻入彭城,其后汉军被项羽回师大败而还。 韩信再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刘邦在荥阳会合,又在京邑、索邑之间摧垮了楚军,因为这个缘故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俘虏魏王

参见:安邑之战

韩信韩信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睢水之战),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 六月,魏王豹以给母亲探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 刘邦派郦食其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 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只假意要渡河关,而高邑等将领的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 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俘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韩信派人请示刘邦说:“请增兵三万人,臣打算往北方攻取燕国、赵国,向东攻打齐国,往南断绝楚国的粮道,再向西和大王在荥阳会合。”刘邦于是增补三万人给韩信,派张耳和韩信一起,进兵攻打赵国和代国。

破赵灭代

参见:井陉之战

韩信拿下魏国后,灌婴返回刘邦处。后九月,韩信攻破代国军队,在阏与擒获代国丞相夏说。 同时命令曹参把赵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县城中。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之后曹参率兵到敖仓汉王的营地。 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打算往东经过井陉进攻赵国。 赵王赵歇与陈馀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 左车对陈馀说:“韩信渡过西河、掳魏王豹、擒夏说、血洗阏与。现辅以张耳,乘胜下赵国,其锋不可挡。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吃饱!这井陉口,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必落于后,望您暂拨我三万兵,我从小路断其辎重粮草;您深沟高垒不与其战,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望您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陈馀昔日的封爵为成安君,后来立为代王,留在赵国辅助赵歇,让相国夏说去镇守代国。 代王陈馀曾是一个儒,常称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他说:“兵法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一倍于敌人就可与敌人开战。现在韩信虽然号称兵力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楚汉战争示意图楚汉战争示意图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 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 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开一顿小餐,说:“今天打败赵军之后大会餐!”将领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 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张旗鼓之前,定会认为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不已。 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 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 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河北省魏河)斩杀代王陈馀,活捉了赵王赵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李左车,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李左车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 韩信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都为了保全自己而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说降燕国

韩信题跋全身像

韩信题跋全身像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伐齐之事。 李左车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亡国的俘虏,哪里有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 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馀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如今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 李左车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如今将军渡过西河俘虏魏王,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如今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李左车的计策,派使者去燕国,燕王臧荼听到消息立即投降。 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县、叶县之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

汉三年(前204年)六月,刘邦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县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进入赵军壁垒。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直接进入他们的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用旗子召集诸将,调换了诸将的位置。 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刘邦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夺攻齐地

参见:潍水之战

韩信(游戏《三国志12》历史武将)韩信(游戏《三国志12》历史武将)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 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彻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 韩信听从蒯彻说法,率兵渡河击齐。 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 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

田广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 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 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摆开阵势。 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 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水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

挟制称王

西楚霸王·项羽西楚霸王·项羽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 刘邦经提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不反不援

龙且战死,项羽非常恐慌,派武涉去规劝韩信说:“汉王落在项王手上多次,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进攻项王,这种人不可信任。刘、项争夺天下,胜败在您。您站右,汉王胜,站左,项王胜。项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何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 韩信谢绝道:“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脱衣给我穿,分食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信我,我背叛他是不对的,哪怕是死我也不变心,请替我辞谢项王美意。”

武涉走后,蒯彻知道天下关键在韩信手中,便以相术劝道:“您的面相,不过封侯,且危不可安。您的背相,显不可言。”韩信说:“这话什么意思呢?”蒯彻说:“楚人起兵彭城,攻至荥阳,却兵困京、索,被阻成皋。汉王统兵数十万,凭巩、洛险要,却兵败荥阳,兵伤成皋,只能逃到宛县、叶县之间,这就叫智勇俱困。如今,不如让楚、汉同时存在下去,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的贤圣以及强大的军队,迫使燕、赵屈从,为天下百姓请命,割大弱强,以立诸侯,便可以使天下归服于齐。”

韩信说:“汉王把他坐的车子给我坐,他穿的衣裳给我穿,他吃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怎能见利背义呢!”蒯彻说:“陈馀、张耳本为刎颈之交,到头来,两人却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您和汉王的交情比得过这两人吗?大王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这叫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韩信说:“先生暂且休息吧,我会考虑的。”

数日后,蒯彻又说道:“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发展,办事坚决是智者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韩信还是不忍叛汉,自认功勋卓著,汉王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便谢绝了蒯彻。蒯彻规劝没被采纳,就装疯做了巫师。

最终韩信没有反叛汉王刘邦,但却也没有按照约定去与刘邦会师。

垓下决战

参见:四面楚歌垓下之战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 约韩信从齐地,彭从梁地南下合围楚军。汉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没有前来会师。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了让韩信、彭越出战,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县以东至海边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县以北至谷城(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 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州城父镇)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安徽灵璧南)退兵。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

二月,汉军与楚军决战于垓下。汉军由淮阴侯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六个部分,将军孔藂为左翼,费将军陈贺为右翼,刘邦在其后,周勃、柴武在刘邦的部队之后。 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先率前锋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孔藂、费将军陈贺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夜晚听到汉军从四面传来楚国歌声,项羽大感震惊,认为楚国已经被汉军全部占领。 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

韩信五军阵示意图 韩信五军阵示意图

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江苏邳县东)。

陈县受擒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 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赏赐给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王孙一饭图

王孙一饭图

项羽旧将钟离眜一直都和韩信交好,项羽兵败后,钟离眜去投奔韩信,刘邦记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便下令楚国逮捕。当时韩信刚到楚国,巡行县城乡邑,进进出出都带着军队。

汉六年十月(前201年),有人上书控告韩信谋反,刘邦询问各位将领,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把这小子坑杀了吧!”刘邦沉默不语。 刘邦去问陈平的意见,陈平谦让推辞了一番,问道:“诸位将领都说了些什么?”刘邦全部告诉了他。陈平问:“人上书告韩信谋反的事还有人知道吗?”刘邦说:“没有。”陈平问:“韩信知道吗?”刘邦说:“不知道。”陈平问:“陛下的兵跟楚国相比哪边更精锐?”刘邦说:“比不过楚国。”陈平问:“陛下的将领有用兵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说:“没有。”陈平说:“兵没楚精,将没楚强,却要发兵攻打,这会促使他跟我们交战,我认为陛下这样很危险。”刘邦说:“那该怎么做?”陈平说:“陛下先假装巡游云梦泽,抵达楚国西部边界陈县时召集诸侯来会见,等韩信拜见时,便可趁机将他拿下。”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想发兵反叛,又自认为无罪过;想谒见,又怕被擒获。有人建议韩信说:“大王杀了钟离眜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韩信找钟离眜商议,钟离眜说:“汉军之所以不来攻取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您想捕杀我去讨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着灭亡。”于是大骂韩信说:“您不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最终自刎而死。 韩信带着钟离眜的首级去见刘邦,在刘邦还没抵达陈县时,韩信在郊外的道路上迎接他。刘邦预先安排了武士,见韩信来了,就让人逮捕韩信,把他安放在后车上。韩信大喊着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一旦死去,追捕的猎狗就该被烹煮;高飞的儿一旦绝迹,优良的弓箭就该被敛藏;敌人的国家一旦破灭,谋划的臣子就该被消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当然也就该被烹杀了!” “有人告你谋反啊。”刘邦回过头对韩信说:“你别说话!你谋反,姿态已经很明显了!”武士把韩信反绑,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状,削去王位,将韩信改封为彻侯(列侯),号为淮阴侯,封地在韩信故乡淮阴县。

史书上记载韩信当时的罪名是“擅发兵 ,即是指他在楚国“陈兵出入”的情况。 樊哙 、夏侯婴 、灌婴 、靳歙 、灵常 等将领也随同刘邦前往陈县,参与了逮捕韩信的行动。梁王彭越当时也听从号召前去陈县朝觐了刘邦。

积怨谋反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知道刘邦畏惧厌恶他的才能,所以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 韩信由此日益怨恼忿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处在同等列侯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自称臣下,并说:“大王竟然肯光临臣下的家!”韩信出门后,自嘲道:“我居然活到了和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说:“你怎么样?” 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抓住了呢?”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代丞相 ,向淮阴侯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 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身死族灭

漂母饭信图

漂母饭信图

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害怕他的党羽不到位,于是和萧何合谋,派人假称从刘邦那里回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要来祝贺。 萧何欺骗韩信说:“就算生病,也勉强去祝贺一下吧。”韩信入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杀。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胯下受辱图

韩信胯下受辱图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着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历史评价

编辑

两汉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萧何: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英布: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司马迁: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②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冯衍: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

: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业。利剑以揣其喉,方发悔毒之叹者,机失而谋乖也。

三国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

刘邵: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何晏: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希有也,何者胜,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术,皆此类也,所谓可奇于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姜维:“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陆机:灼灼淮阴,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奋臂云兴,腾迹噬。凌险必夷,摧刚则脆。肇谋汉滨,还定渭表。京索既扼,引师北讨。济河夷魏,登山灭赵。威亮火烈,势逾风埽。拾代如遗,偃齐犹草。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燕,遂表东海。克灭龙且,爰取其旅。刘、项悬命,人谋是与。念功惟德,辞通绝楚。

蔡谟: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

葛洪:韩白毕力以折冲, 萧曹竭能以经国。

陈寿: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

刘牢之:故文种诛於句践 , 韩白戮於秦汉

权翼:爪牙名将,所谓今之韩白,世豪东夏,志不为人用.顷以避祸归诚,非慕德而至,列土千城未可以满其志

慕容垂:况大秦之应符,陛下之圣武,强兵百万,韩白盈朝,而令其偷魂假号,以贼虏遗子孙哉

新校本晋书: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

后高密王泰讨青州贼刘根,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於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

待国有数年之积,庭盈文武之士,然后命韩白为前驱,纳子房之妙算,一鼓而姑臧可平,长驱可以饮马泾渭,方东面而争天下

南北朝

刘懿墓志铭:雄图庄志,与韩白连衡;将略兵权,共孙吴合契。

元始和墓志铭:执武之筹,谋腾于韩白。

李渊:古之名将,韩白卫霍 岂能及也。

李世民: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

王圭: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僭夏阳。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张说:光乘积学而善谋,求之古人,吴起、韩信敌也。

司马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讨王郢诏:前左武军大将军宋皓,负关张勇智,有韩白英雄,累著战功,再居环卫。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绩、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划,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罗隐 :伊夔事业扶千载, 韩白机谋冠九州

吕蒙正: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司马光: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苏轼: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何去非: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

刘子翚:高祖与雍齿有故怨,尝欲杀之。后诸将欲反,用张良计,乃封雍齿。以高帝宽仁大度,犹未能于此释然,乃知不念旧恶,亦难事也。韩信王楚,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中尉,曰:‘此壮士也。’观此,则信岂庸庸武夫耶?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信料楚汉之长短。又曰:‘远而示之近。’信陈兵临晋而渡于夏阳。又曰:‘入深则专,十人不克。’信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又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信使万人出,背水陈。又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信暴其所长,燕从风而靡。又曰:‘半渡而击之,利。’信决潍水而斩龙且是也。”

叶适:迁责韩信不学道谦让,伐功矜能,至于夷灭;信虽不足以知此,然当受此责矣。何也?当天下发难,与沛公先后起者,各有得鹿之心,固以其力自毙,无怪也。独萧何张良与信,沛公之所须左右手,然其君臣之分素定也。若信犹欲自立,则汉谁与共功,是天下终不可得而定矣。信托身于人,而市井之度不改,始则急迫以不得不与,终则侥幸于必不可为,以黥彭所以自处而处周召太公之地,欲不亡得乎?

陈亮: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于是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

陈亮: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卒之伪游云梦而缚信。夫以豁达大度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陈元靓:淮阴善将,逢时展效。受律登坛,握兵之要。虏魏降燕,平齐下赵。辅汉之功,久而益劭。

洪皓: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

元明清

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之初说光武也,武乡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已矣!

杨慎:叙高祖与项羽决胜垓下,仅六十字,而阵法、战法之奇皆具。曰'不利',用奇也,既却而左右兵纵,因其不利而乘之,此战法奇正相生也。

陈仁:淮阴侯极得意之阵,太史公极用意之文。曰'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张左右翼也;'淮阴侯小却',诱兵也;'复乘之',合战也。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奇正还相生'也。

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茅坤:①太史公传淮阴,不详其兵法所授,此失着处。②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仙也;刘,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祩宏:韩信,楚士也。背楚之汉,楚卒以信困,汉以信兴。夫前后一信耳,而二国之兴废因之,善用与不善用之故也,六根在人。不善用之则名六贼,善用之则种种神通妙用耳,烦恼即菩提。岂不信哉。

王夫之:能任也,则不能让,所谓豪杰之士也,韩信、马援是已。

王夫之:夫韩信袭齐,世常有愚人谓之贪功害命。然无破赵服燕之威,整兵齐境之势,郦生何以说齐以降?况楚汉之争,汉强则诸侯附于汉,楚强则诸侯臣于楚。汉并三秦,出关中,诸侯皆附,势吞彭城,然一旦项王回戈,诸侯亦复背之。言信贪功之人不见魏王豹之反复,而独以黥布度诸侯之心,其何以知田氏非魏豹之流也?此,谬也!

王鸣盛:①汉得天下,皆韩信之功。②观信引兵法以自证其用兵之妙,且又著书三篇,序次诸家为三十五家,可见信平日学问本原。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徐经:史公为淮阴惜,实不仅为淮阴惜。

黄道周:淮阴饿夫,饭于漂母。时不利兮,胯下受辱。事楚无知,事汉谁数。火烧连厥,身几伏斧。萧膝虽奇,沛犹未许。既亡追还,方惊嫡语。暗出陈仓,定秦袭楚。井陉拔赵,佯弃旗鼓。袭田囊沙,要求齐主。干金报恩,百钱差沮。能辨多多,不能自处。未央被诛,前功何补。

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

梁玉绳:信之死冤矣!前贤皆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变复布置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顾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悯也。

薛福成:中国兵法之有专家,始于战国之时,厥后汉之韩信、唐之李靖,皆有兵法传于世,盖此中窾要,非可卤莽,宜有心得也。

王先谦:《史记》发

时间

影视作品

饰演者

1985年

《楚汉河界》

天赐

1991年

《淮阴侯韩信》

张丰毅

1994年

《西楚霸王》

叶辉

1998年

《汉刘邦》

李宏伟

2004年

《楚汉骄雄》

黎耀祥

2005年

《楚汉风云》

吴樾

2010

大风歌

张光北

2011年

《大将军韩信》

焦恩俊

2011年

《鸿门宴传奇

安志杰

2011年

楚汉争雄

姚刚

2012年

《楚汉传奇》

段奕宏

2012年

《王的盛宴》

张震

2015年

《秦时明月

姬晓飞

2018

《天意》

欧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