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墓 编辑
鲁迅墓(Luxun Tomb),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原遗体葬于万国公墓东侧F区,后迁墓至上海鲁迅公园(虹口公园)内。
鲁迅墓,墓正南向,平面呈口形,以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总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鲁迅墓中间为长方形绿地,四周围植瓜子黄杨,绿地中央偏后,建有鲁迅坐像。
1961年3月,鲁迅墓获批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鲁迅墓获批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3月11日,鲁迅墓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中文名:鲁迅墓
外文名:LuxunTomb
地理位置: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
占地面积:1600m²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31-31
开放时间:09:00-21:00
门票价格:免费
1952年,中国华东文化部等有关部门选择临近鲁迅故居、虹口公园附近另建新墓。
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迁墓。同年1月中旬,上海成立由市长陈毅任主任委员的鲁迅先生坟墓迁建委员会。同年6月初,中央批准设计专家陈植的设计方案为鲁迅墓建设方案,并拨工程费90万元。
1956年7月19日,鲁迅墓正式开工。
1956年10月9日,鲁迅墓正式竣工。
1956年10月14日,鲁迅灵柩移柩仪式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仪式结束后于鲁迅墓举行鲁迅塑像揭幕礼。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纪念活动
在鲁迅先生纪念日举行公众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领导和群众从1936年起就开始的传统纪念活动,延续多年。1956年鲁迅墓迁建鲁迅公园后,也曾长期在公园举行祭扫活动。
2018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2周年纪念日,鲁迅公园鲁迅墓举行公众纪念活动,虹口区各界代表和近千名群众参加了活动。
1961年3月,鲁迅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确定鲁迅墓的保护范围,为基地周围50米,建筑控制地带为150米。
2021年3月11日,鲁迅墓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