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华 编辑
赵丽华,作家,诗人。其作品偏重口语风格,语言简练、风格沉着,以朴素的幽默感勾勒人与世界的关系。
2006年9月发端于网络的“赵丽华诗歌事件”由于波及之广、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赵丽华诗歌作品,及仿制赵丽华诗歌风格的作品被称为“梨花体”,在互联网上拥有大量反对者、拥戴者和模仿者。
2012年6月10日,赵丽华改行画画,她已创作了约500幅绘画作品,其中有些被网友收藏。
赵丽华,女,出生于河北省霸州市。著名梨花体诗人。在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多家网站开有博客。赵丽华是当下最具方向性、争议性和探索意义的诗人,被同行誉为“在探求诗歌感性与知性、内在复杂度与外在简约形式的切点上有超乎寻常的把握和悟性,写作姿态随意、自如,毫无矫情、造作之态,有时从容、淡定,有时又大胆、前倾。”
赵丽华 曾坦言自己的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希姆博尔斯卡等一些国外著名诗人的影响。综观赵丽华的诗作,她的确有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希姆博尔斯卡式的细腻,感性,智慧。无论是《这个夜晚……》的开阔、大气,还是《华夏里3栋》的机智及人性的挖掘;无论是《一条狗渴望一整块骨头》的感性和性感,还是《我所感觉到的世界》的智性、深邃,这一特色都异常显现和突出。
可以肯定地说,赵丽华的诗看似简单,内里却有着表达的深度的。这与好多后来跟赵丽华风者靠一些小聪明、小转折、小感觉的所谓口语写作,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和高下之分的。赵丽华的绝大多数诗都是一种哲学层面上的思考和表达。诸如“如果我快乐/充其量是一只蚂蚁的快乐”等充满哲学意味的诗句,俯拾即是。
倘客观地估价赵丽华在当下诗坛的影响或者说作用,我以为有两点不可忽视:一是她以反遮蔽、反阐释的决绝姿态,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当下诗坛简朴、清新、平和之风的深入;二是她以甘为人梯、不惧埋没的浩然胸襟,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推举和推出诗坛新人。
如果说,赵丽华的诗歌给人的是一个细腻、敏感、智慧、困惑、安静、孤独、优秀的“诗人的自我”,那么作为诗人的赵丽华的散文随笔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世中自然人的“日常的自我”,这与美国著名文学家、批评家苏姗·桑塔格所说的“诗人的散文,主要是关于做一个诗人……被描述的自我是诗人的自我,日常的自我(和其它自我)常常因此被无情地牺牲。”恰恰有所出入。总体上讲,赵丽华的诗歌是严谨而不刻板,自然有时又失之随意,正应和了她所说的“诗歌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它看世界的眼光既不能太机械太呆板,也不能过于唯美和娇情。”而她的散文随笔则更见她的本真和性情。
生活中的赵丽华,美丽,随意,豁达,风趣,好玩,慵懒,喜欢安静地在家呆着或读书,也很物质。拿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女人。一个还算美丽、还不讨人厌、还比较懒惰、还知道自己穿什么衣服最漂亮、还有爱、绝望和脆弱的女人,仅此而已。”她的绝大部分散文随笔,通过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状态的真实描摹,极为本真地流露和呈现了她的上述性情。比如,《做一回小偷》、《百无聊赖》、《愚人节里说战争》、《说到“羊蝎子”,我的口水流下来》、《伪球迷》、《如果非典继续,我仍将呆在家里》、《量体温》等等,皆涉笔成趣,诙谐幽默,读后令人或莞尔或捧腹,然后在文字之外想象着赵丽华的可爱。
在赵丽华为数不多的散文随笔中,我以为约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如上所述的对生活状态的描摹,一类是记述个人的见闻,前者以性情流露为能,后者以知识学养见长,但无论是生活描摹,还是见闻记述,都做到了现代散文大家周作人所说的“不怕琐屑,只要真实,不人云亦云”,因此,“他的价值就有了。”
除了真实,不人云亦云,赵丽华的散文随笔最拿人之处,无疑是“趣味”二字。她在文章中多次写道:“按部就班、日复一日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总要做点什么有激情和创意的事情给生活加上点色彩和调料”,“让我们乏味的生活多一点趣味和谈资”,“继续给我们乏味的生活增加新的刺激和谈资,哪怕是如此低俗的刺激和谈资”,“给我们平乏的生活添了点掩耳盗铃似的笑料”等等。无论是写伊拉克、9·11、奥运等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题材,还是写贝克汉姆、梅艳芳等名人及人民大众的庸俗生活,她在提供给我们大量新鲜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始终将“趣味”二字一以贯之,无“趣”不下笔,无“趣”不成文,放达、洒脱,诙谐、幽默,有时也不乏嬉笑怒骂般的辛辣和犀利,让人读着很是过瘾。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风沙吹过……》
风沙吹过草原
风沙吹过草原的时候几乎没有阻挡
所有的草都太低了
它们一一伏下身子
用草根抓住沙地
风沙吹进城市
风沙终于吹进城市
在城市的街道上
它们飞奔
步伐比行人还快
它们遇到混凝土建筑
遇到玻璃幕墙
它们一路地往上吹
带着情绪往上吹
在最高的楼层
呜咽得最厉害
风沙吹过我居住的城市
向南一路吹去
风沙还将吹过我
吹过我时
就渐渐弱了下来
《一个人》
一个人与众不同
一个人离经叛道
一个人加快自己的脚步或者停下来
他脱离了大多数
他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
我想他的命运有这样两个:
或者被狂热而盲从的人们推上圣坛
或者被狂热而盲从的人们踩在脚下
《流言》
流言像扬花一样飞着
我伸出手掌
抓住了其中一片
感到它没有丝毫分量
但是在街上
它眯乱了那么多人的眼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爱情》
当我不写爱情诗的时候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一个刚蒸出来的馒头
热腾腾的
白净
温软
有香味
这时候她要恰好遇到一个吃它的人
对于馒头来说
在恰当的时机被吃掉
是最好的宿命
如果她被搁置
她会变凉
变硬
内心也会霉变
由一个纯洁少女
变成一个刻毒女巫
她诅咒要让那个吃她的人
硌掉牙齿
坏掉肠胃
变成猪狗
石家庄在下雪
是鹅毛大雪
像是宰了一群鹅
拔了好多鹅毛
也不装进袋子里
像是羽绒服破了
也不缝上
北京也在下雪
不是鹅毛大雪
是白沙粒
有些像白砂糖
有些像碘盐
廊坊夹在石家庄和北京之间
廊坊什么雪也不下
看不到鹅毛
也看不到白砂糖和碘盐
廊坊只管阴着天
像一个女人吊着脸
说话尖酸、刻薄
还冷飕飕的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高速路没有嘴,但我得承认
它咽下了许多东西
它还能喝到雨水
高速路没有嘴巴,这谁都知道
但我乘坐的这辆汽车有
因为它能说出简单的、机械的话
它偶尔也能呻吟、咳嗽、大喘气
它思想直观
它不浪漫
最重要的是它比我看到了更多的路
看到一条路一直走到黑
一条路转了个弯
拐上了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尾随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蒙蔽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靠近另一条路
一条路从另一条路上分裂出去
一条路像蛇一样钻入密林
它的尾巴还露在外面
一条路像蛇一样钻出来
浑身披满了潮湿、鬼魅与岚气
一条路忘了自己的出处
一条路忘了自己的目的
一条路在微笑
一条路在哭泣
一条路因为爱上另一条路
而失重
而交合
而飞起来
而更多的路在坠落
更多的路在衰败
突然地断裂
并戛然停住
像铁钉和铁屑奔赴磁石
我迷醉和惊叹于这种吸引
无法拒绝,身不由己,被拽住,被拽走
被“啪”地一下粘贴牢
正极遇到负极……
你听到的多是些半真半假的语言
顾及面子,或掩饰某种真实
而肉体和思想并行不悖的话语才是由衷的
灵与肉搏斗,挣扎,走开
然后更快地弹回来
将肉身撞破
没有人这样告诉你:
“在你不由自主的时候
让思想听凭肉体”
你收拾着碎片,若有所悟
你思考的不会是绝对的真理
就像屋檐上的水,它硬要滴下来
就像春雨过后的幼笋,它硬要拱出地面
就像闪电,它硬要将黑夜撕开
就像这个女人,她忍不住要给你
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