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色 编辑
百色(壮文:Bwzswz),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西与云南省文山州相接,北与贵州兴义市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共辖12个县(市、区);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7.2万。
百色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大西南出海通道进入广西腹地的咽喉城市,具有“东靠西联,承东启西”的特殊区位优势;百色是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芒果之乡”、广西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城市。。百色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山水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布洛陀、北路壮剧、壮族民歌、壮族织锦技艺、壮族嘹歌、瑶族铜鼓舞、壮族狮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色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水库移民区“五区一体”的特殊区域,是著名“芒果之乡”和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2021年,百色市生产总值1568.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
中文名:百色
外文名:Baise、Bwzswz
别名:鹅城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
面积:36300km²
下辖地区:2区、2县级市、7县、1自治县
政府驻地:右江区向阳路13号
电话区号:0776
邮政编码:533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57.2万(2021年末)
著名景点:百色起义纪念公园、澄碧湖
机场:百色巴马机场
火车站:百色站、百色东站
车牌代码:桂L
地区生产总值:1568.71亿元(2021年)
港口:百色港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百色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百色属象郡。
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百色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三国时,百色属吴,仍归郁林郡增食县地。
晋初,增食县改为增翊县,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南北朝,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隋朝,百色属郁林郡宣化县地。
唐朝,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归乐州和武隆县。
五代十国,百色先属楚,后属南汉,仍称添州、归乐州和武隆县地。宋朝,除归乐州不变外,改武隆县为武龙县,置古天县(县治在今那毕乡大和村),属羹州路添州。增置龙川州、唐兴州、睢暇州。
元朝,升田州为田州路,百色仍称武龙县,羁縻归乐州、龙川州、唐兴州、睢州、天州(宋古天县)。属田州路。
明初,撤销羁縻龙川州、归乐州、唐兴州、睢暇州以及武龙县,其地并入田州。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为田州土州。今百色为田州土州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属思恩府,府治驻武缘县(今武鸣区)。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思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百色厅。翌年建城。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驻今百色镇)。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地)、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地)等地。
同年,划下田里(今四塘乡全境、那毕乡七塘一带、百色镇全境、永乐乡百练村等地)、武隆县(今百色百兰乡、龙川乡及田阳坤平乡之一部)、龙篆里(今巴马县西部)、篆里四都(今巴马县城、巴料、定马等中部地区)归百色厅治所属。这是百色有属之始。全境东西长360里,南北宽95里。
民国元年(1912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二年废府设百色县。原百色直隶厅、百色府所属的土州、土县均划出另置县,与百色县同属田南道(民国二年(1913年)设,道治驻百色)。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县苏维埃政府,县下属的龙篆里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龙川(时属凌云县)等六个区、五十一个乡分别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
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西始建民国制度,百色县属百色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称行政督察区),百色县属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广西改划为7个区和15个区,百色县属第五区。区署驻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镇)。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县级)。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
区划沿革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北部与贵州省接壤,西部与云南省毗连,南部与越南交界,东、东南与南宁市崇左市相连,东北与河池市为邻。位于北纬22°51′~ 25°07′、东经104°28′~107°54′,总面积3.6201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总面积的15%,是广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市;距自治区首府南宁260公里(二级公路里程)。
地形地貌
百色市地形东西长320公里,南北宽230公里,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四面山峰环抱,是典型的小盆地城市。
气候
百色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百色年平均气温19.0°C 至22.1°C , 最高气温36.0℃-42.5℃,最低气温-2.0℃-5.3℃,年平均日照1906.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14.9毫米,无霜期为357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
水文
百色市除那毕、四塘、永乐等乡一些村屯为小盆地或阶地外,其作乡村均为丘陵和中、低山地形。河流溪沟如树枝展布。右江枫横贯市境阳圩、那毕、四塘等乡和城区外,另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分布各乡(镇)。全市各中小河溪的河水流向多是自东北、西北向东南流。且均汇入右江。"属珠江大流域西江水系、右灌河系。全市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普厅河、百康河、者仙河、阳圩河、乐里河、澄碧河、福禄河、凡平溪、那坚溪、四塘溪等;二级支流有泮水河、昔仁(达双)河、磺桑江、百东河、东怀溪、沙洪溪、喜溪、乐溪等;三级支流有宝石溪、忻屯溪等。矿产资源
百色市已发现矿产57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31种,已开发利用的22种。百色市矿产资源潜力大,据初步勘查,铝土矿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30%左右,金矿(金属量)可达400吨,煤6亿吨,锰5000万吨,石油3000万吨,铜(金属量)15万吨,锑15万吨,镓4万吨,水晶1000吨,石灰石10亿立方米以上,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3000亿元。铝、煤、锰、石油、黄金、锑、铜、水晶、硫铁、膨润土和石灰石等矿产是百色市的主要优势矿种。铝土矿、金矿、水晶、镓等八种矿产储量居广西之首,锑、铜、石油、煤等10多种矿藏亦列广西前茅,其中铝土矿在广西占的比例为99%,镓占99%,压电水晶占75%,黄金占60%,铜占37%,熔炼水晶占34%,煤炭占22%。百色市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质量好、埋藏浅、易开采。铝土矿、煤矿、锰矿、金矿、铜矿、石油以及非金属矿产石灰石、膨润土等,都具备规模生产的条件。
植物资源
百色市属亚热带,夏热冬暖,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气候暖湿,十分有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和繁殖,而且大部分植物经冬不凋,全年生长发育。全市植物资源有236科,955属,2775种。林木有2700多种树种,是一个有名的绿色宝库。经济林树种有杉、松、栎、竹等速生丰产树种和油桐、油茶、八角、茶叶、玉桂等近百种;珍贵树种有蚬木、金丝李、紫檀、擎天树、三尖杉、黄杉、铁坚杉、广西青梅、心叶蚬等。果木林有蕉类、芒果、扁桃、柑、橙、梨、龙眼、李子、核桃、板栗、柿子、酸梅、荔枝、山楂、菠萝、红花果;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烤烟、咖啡等;药用植物有田七、金银花、灵芝、金不换、茯苓、砂仁、首乌、黄精、环草、天冬等110种,是一个有名的“天然药库”;食用菌类植物有香菇、云耳、黑木耳、白背耳等,是出口传统土特产品;淀粉植物有橡子、木薯、芭蕉芋、魔芋等20多种;油料植物有芝麻、花生、油茶、油桐、山苍子、油菜、乌桕等19种;纤维植物有沙树皮、大叶苎麻、水麻、蒙自苎麻、龙须草等19种;化工植物有牛柑子、杨梅、山槐、楹树、橡碗100多种;芳香植物有白玉兰、丹桂、深山含笑、玫瑰、树菠萝、观光木、灵香草等;牧草有93种,素有“天然牧场”之称。
动物资源
百色市野生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蜂猴、黑叶猴、熊猴、恒河猴、猕猴、云豹、苏门羚、林麝、黑麂、毛冠鹿、水鹿、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水獭、南蛇、斑犀鸟、白鹇、锦鸡、铜鸡、鸳鸯、大鲵(娃娃鱼)等20多种,分布在靖西、西林、田林、凌云、那坡、田东、田阳、右江等县(区);珍贵稀有兽类如华南虎、金钱豹、狗熊、斑鹿等,散见于田林、乐业县。百色市野生动物,绝大部分可供食用和药用,有的食、药两用,有的供玩赏,畅销国内外市场。食用或食药两用的主要品种有果子狸、各种活蛇、水鱼、山瑞、龟、鹧鸪、蛤蚧、麝香、穿山甲等。供玩赏的有画眉、相思鸟等,各县都有出产,以凌云县为较多。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百色市常住人口为3571505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6675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4747人,增长3.02%,年平均增长率为0.30%。全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8人减少0.59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88273人,占16.4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983232人,占83.53%,其中壮族人口为2676720人,占74.9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69;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占22.35%;15-59岁人口占60.8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8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39%;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019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64648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51425人,占43.4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20080人,占56.56%;全市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82143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276649人,流动人口为544786人。流动人口中,跨省(区)流入人口为56809人。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户籍人口422.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8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7.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9.1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56%,比上年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11万人,出生率为8.89‰;死亡人口2.55万人,死亡率为7.1‰;自然增长率为1.79‰。
百色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市,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蒙古、藏、维吾尔、布依、朝鲜、满、侗、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50多个民族。壮族是世代居住在百色的土著民族。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黄汝生 |
市委副书记、市长 | 葛国科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周武红 |
市政协主席 | 石国怀 |
人民政府副市长 | 徐军 |
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潘秀丽 |
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 | 罗金瑞 |
综述
2021年,百色市生产总值(GDP)1568.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65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670.98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603.08亿元,增长9.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8%、42.8%和3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0%、45.0%和37.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892元,比上年增长9.8%。2021年,百色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呈现“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同比上涨5.0%,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2.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衣着类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类下降0.7%。
2021年,百色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6.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9.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5.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3%。
2021年,百色市财政收入166.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98亿元,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53.81亿元,增长1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2.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0.55亿元,下降14.7%,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350.34亿元,下降1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1%。
2021年,百色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7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229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301元,增长1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7,比上年缩小0.0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0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86元,名义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16元,名义增长7.3%。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其中城镇为33.5%,农村为33.8%。
第一产业
2021年,百色市粮食种植面积258.5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16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46.56千公顷,减少1.5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71千公顷,减少0.04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0.8千公顷,增加1.95千公顷。木薯种植面积1.22千公顷,减少0.12千公顷。果园面积174.72千公顷,减少0.05千公顷。桑园面积37千公顷,减少1.19千公顷。
2021年,百色市粮食总产量113.49万吨,比上年增加1.57万吨,增长1.4%。其中,春收粮食产量1.27万吨,下降2.1%;早稻产量14.56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71.7万吨,增长1.3%。全年谷物产量107.45万吨,增长1.4%。其中,稻谷产量49.09万吨,增长1.7%;玉米产量57.45万吨,增长1.2%。
2021年,百色市油料产量2.1万吨,比上年增长0.3%。甘蔗产量284.22万吨,下降0.4%。蔬菜产量(含食用菌)327.76万吨,增长5.6%。园林水果产量210.45万吨,增长14.6%。
2021年,百色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6.64万吨,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猪肉产量14.82万吨,增长41%;牛肉产量1.66万吨,增长8.3%;羊肉产量0.77万吨,增长13.7%;禽肉产量9.11万吨,下降6.2%。禽蛋产量2.25万吨,增长5.5%。全年生猪出栏187.76万头,比上年增长36.8%。年末生猪存栏131.94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6.5%。全年蚕茧产量3.48万吨,比上年增长20.7%。
2021年,百色市水产品产量9.38万吨,比上年下降24.5%。
2021年,百色市木材产量538.5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2%。天然松脂1.97万吨,下降7.7%。油茶籽11.52万吨,增长15.5%。
第二产业
2021年,百色市全部工业增加值5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库42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5%、重工业增长1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0.8%;股份制企业增长1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9%;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18.2%。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0.8%,制造业增长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4%。从重点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3.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7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8.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2%。从产品产量看,主要工业产品电解铝产品同比增长9.6%、铝材增长16.3%、铁合金增长0.9%、人造板增长20.0%、机制纸及纸板增长34.4%、烧碱增长5.7%、二氧化锰增长12.5%、水泥增长32.8%、水泥熟料增长3.9%、商品混凝土增长6.9%。从企业效益看,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2.3%;股份制企业增长16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3%;非公有制企业增长146.8%。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下降85.1%,制造业增长15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2%,提高3个百分点。
2021年,百色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05 家,全年实现总产值138.11亿元,增长19.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84.26亿元,下降4.8%。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
第三产业
2021年,百色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住宅投资149.70亿元,增长27.0%;办公楼投资0.49亿元,下降24.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17亿元,增长42.6%。商品房销售面积423.00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住宅362.15万平方米,增长5.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33.2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6.5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80.89万平方米,增加42.55万平方米。
2021年,百色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3%。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6.7%,商品零售同比增长9.6%。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1%,服装增长17.0%、鞋帽增长6.0%、针纺织品类下降8.3%,化妆品类增长4.7%,金银珠宝类增长 69.7%,日用品类增长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8.1%,中西药品类增长3.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7%,家具类下降1.5%,通讯器材类下降11.2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0.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7.5%,汽车类下降2.8%。
2021年,百色市批发业销售额656.71亿元,同比增长23.7%;零售业销售额313.94亿元,同比增长19.1%;住宿业营业额13.76亿元,同比增长25.3%;餐饮业营业额40.60亿元,同比增长24.2%。
2021年,百色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出口38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进口4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4%。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5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52.2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51.58亿元,增加152.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31.68 亿元,比年初增加287.9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30.92亿元,增加287.97亿元。
2021年,百色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6.78亿元,增长 17.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7.77亿元,下降9.9%;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39亿元,下降8.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09亿元,增长13.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8.68亿元,增长42.4%;寿险业务给付5.41亿元,下降14.8%;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赔款及给付6.79亿元,增长9.5%。
科学技术
2021年,百色市共签订技术合同93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8.7%。全年市本级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7项,资助经费164万元。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104万元,市校科技合作项目经费60万元。全年全市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457项。获广西科学技术奖项目8 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 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年全市授权专利2293件,比上年增长90.5%,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2件,比上年下降7.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9件,比上年增长14.6%。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全市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9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9个。全市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393个。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I342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1个,共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
教育事业
2021年,百色市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不含百色农校、百色商校)招生17767人,在校生44285人,毕业生14056人。普通高中招生31085人,在校生87494人,毕业生27049人。普通初中招生57653人,在校生178707人,毕业生61948人。普通小学招生54943人,在校生330107人,毕业生55889人。特殊教育招生126人,在校生1215人,毕业生228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76986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9%。
主要高校有: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职业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平果县)、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果校区、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平果校区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12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全市共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2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3.1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3.17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全年馆藏各类报纸771份,各类期刊11222册,图书106262册(张)。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52个,其中医院58 个,乡镇卫生院1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563个,村卫生室17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8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85万人,注册护士1.3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2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59万张,其中医院1.64万张,乡镇卫生院0.74万张。全市共有43 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7.95万管/天(不包含移动检测能力)。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7.78万人,增加15.8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43万人,增加2.5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4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9.15万人,增加1.38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2.87万人。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91.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2万人。全市共有1.9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6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6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共有为儿童提供收养服务的机构1个,为儿童提供0.025万张床位,年末在院儿童44人。社区服务中心2个。
截至2021年底,百色市公路总里程2.90万公里,比上年末新增1.0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40公里。普通国省道2684公里,农村公路25434公里,公路密度为78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铁路营业总里程80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305公里。 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2748.17万人次,同比增长0.5%;客运周转量225453.24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4.8%;货运量11463.04万吨,同比增长16.8%;货运周转量846570.5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4%;客货运周转量869115.8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8.1%。全年全市完成水路客运周转量11.8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78.1%;货运周转量11084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5.0%;港口吞吐量890万吨,同比增长0.6%。全年全市完成铁路旅客发送量543.55万人次,同比增长23.0%;货运发送量为468.43万吨,同比下降12.9%;货运到达量为911.54万吨,同比增长17.0%。全年百色机场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为18.1万人次,同比增长42.7%;货运量17.85吨,同比下降88.7%。
嘹歌文化
嘹歌是壮族的原生态文化、根性文化,发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代,广泛流传于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以及邕江流域的武鸣。其歌声特点为嘹亮高远、字句简短,当地群众凡有喜事、农事活动都爱哼唱,其尾音一般出现“嘹”音而得名。曲调有“哈嘹”、“那海嘹”、“嘶咯嘹”、“长嘹”、“迪咯嘹”、“哟咿嘹”等。百色市平果县境除了黎明乡不唱嘹歌外,其余各乡镇都有嘹歌传唱,相对而言比较集中。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中,新郎方去迎娶新娘时,除了抬一顶红色的轿子外,还要派人挑着酒、肉、月饼、粽粑等礼品去女方家;唢呐队经过时,每个队员都鼓着腮帮,尽情地吹着喜庆的曲调。唢呐,用壮语来说叫做“礼咧”。小时候,每逢村里有人结婚,都会听到悠远而动听的唢呐声。21世纪以后,人们结婚时,已经很少有请人吹“礼咧”助兴了。
田阳舞狮
田阳舞狮队20世纪80年代早已闻名,他们的表演遍及百色内外,近的在本县及邻县表演,远的到国内各大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表演。1992年,田阳舞狮艺术团曾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波恩举行的国际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两次表演都获得最高荣誉表演证书,还曾荣获广西首届八桂“狮王”大赛“团体狮王团”、“北狮王”称号。
绣球文化
靖西旧州是远近闻名的绣球之乡。绣球系广西壮家人的定情物和吉祥物,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了广西制作的超大绣球;为迎接港澳回归、庆祝申奥成功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胜利召开,艺术家们分别制作了一批超大型绣球。壮锦是明清时期公认的名织品,同湘绣、蜀绣、苏绣一样驰名国内。
矮马文化
德保矮马具有矮、小、短、壮和结构匀称、整体结实、美观等特点,善爬坡走山路,性情驯良,载人或驮货安全可靠。由于其身高一般不超过106厘米,为此又被称为“果下马”。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果下马,高不逾三尺,健而喜行。”德保属于石山地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矮马便成为当地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21世纪以后,德保矮马还成了著名的旅游观赏“珍品”。
黑衣壮文化
黑衣壮是壮民族的一个分支,以其喜穿黑色服饰而得名。那坡黑衣壮是壮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支系,被称为壮族的“活化石”。黑衣壮文化包括服饰文化、干栏文化和“尼的呀”山歌文化,其山歌曾两次代表广西上过央视的春晚舞台,还多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表演。
壮剧文化
北路壮剧相对南路壮剧而言,是在田林旧州一带的民歌、唱诗和民间杂耍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生于清朝咸丰年间,主要流传于田林、西林、百色和凌云一带,2006年北路壮剧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田林代表队还展示了苗族月琴、壮族祭瑶娘、瑶族铜鼓等民族文化。
百色市拥有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天坑、峡谷、原始森林等绿色资源,壮、汉、瑶、苗、彝、仡佬和回七个民族的多彩风情资源等,主要旅游景区(点)有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右江民族博物馆、澄碧湖、大王岭原始森林、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靖西通灵大峡谷和古龙山峡谷漂流景区、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景区和布洛陀杧果风情园、凌云茶山金字塔等。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位于广西百色市右江区解放街39号,旧址原址为“粤东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系广东商人梁煜带头捐资兴建。为三进九间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园位于百色城东面的后龙山、盘龙山、迎龙山上,是在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政治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碑、右江民族博物馆、红军桥、铜鼓楼、南阁亭、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性公园,成立于2008年5月,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两江红旗,百色风雷”景区的核心区。大石围天坑群
大石围天坑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距县城23公里,属红水河南端的干热河谷地带,经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专家和岩溶洞穴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大石围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 9.6万平方米,天坑垂直深度约为613米,东西长为600米,南北宽为420米,其容积约0.8亿立方米,单级天坑为世界第一。大石围属典型的喀斯特漏斗奇观,集独特奇绝地下溶洞、地下原始森林(古银杏、桫椤、短肠蕨、雀巢蕨、寒兰、虾脊兰、八角莲、石楠、石栎、带刺方竹、万带兰、绿色兜兰等珍稀植物)、稀有动物(盲鱼、白色毛头鹰、幽灵蜘蛛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及地下暗河于一体的巨型天坑。平果通天河
广西平果通天河景区又称“敢沫岩”、“红军岩”,是一个溶洞暗河型景区,位于平果市黎明乡208省道旁,地处平果平治河岩溶自治区级地质公园核心。通天河景区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景区。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东距大化红水河28公里,可连接大化七百弄等景点;北距巴马县63公里,208省道直达,适合与巴马连线旅游,可连接“东巴凤”各景点;西可连接百色、德天瀑布、通灵大峡谷等景点;南距南宁190公里,可连接南宁、北海等景点。
明、清岑氏家族建筑群
西林县明、清岑氏家族建筑群(官保府景区)位于西林县那劳镇那劳村,距西林县城53公里,为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48-1505年) 上林(今西林)长官司岑密始建。其建筑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至今仍保留有宫保府、旧府、土司府、岑怀远将军庙、岑氏宗祠、荣禄第、增寿亭、南阳书院、思子楼、孝子孝女坊等十处文物古建筑,总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其规模、规划、布局形式等方面具有南方建筑特色,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是桂西壮族地区保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持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百色芒果 | 百色番茄 | 百色红茶 | 靖西大香糯 |
凌云牛心李 | 田林灵芝 | 靖西大果山楂 | 隆林山羊 |
西林水牛 | 西林麻鸭 | 隆林黄牛 | 靖西大麻鸭 |
平果桂中花猪 | 德保矮马 | 凌云乌鸡 |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2月24日,被工信部列入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名单。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2月,入选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2022年3月,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为“2021年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激励市、县”拟名单。
黄文秀:百色市田阳县巴别乡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七一勋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