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管理硕士 编辑
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英文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是对应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专业代码120200)的专业学位硕士,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未来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根据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和结业证书)在2016年已正式全面取消。
当前我国管理类专业硕士有以下7种,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工程管理硕士 MEM,旅游管理硕士MTA,图书情报硕士MLIS,审计硕士MAud。之所以把这7个专业,都称为MBA的“兄弟姐妹”,原因在于这7个专业都同考两个科目:管理类联考和考研英语(2)。
中文名:工商管理硕士
外文名: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
简称:MBA
分类: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运营管理等
专业代码:125100
学历类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全日制及非全日制统招学历硕士);仅有硕士学位无学历(单证在职硕士、同等学力申硕)
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出现,使得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中国有两种硕士学位,一种为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种为专业硕士学位。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是中国特有的学位系统,在国外并不存在学术学位一说。专业硕士学位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也就是说国外只有一种硕士学位,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实践的硕士,在国外都是授予MBA学位,国外不存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之分。
所以说中国两种硕士学位的存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引进MA(文学硕士),MFA(艺术硕士),MBA等等学位制度,是为了与世界接轨。在国外攻读文学领域的硕士课程,最终都是授予MA学位;攻读艺术领域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FA学位;攻读商学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BA学位,这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系统,国外不存在学术硕士学位一说的,也就是说在国内获得的工商专业的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到国外时,都被认证并翻译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也就是MBA,但有些情况学术硕士学位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整体来说,学术学位是中国国内制度体系,而专业学位是全球高校国际制度体系。
历史起源
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获得MBA学位的人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
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1966年,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开设为期两年的MBA课程,成为亚洲区第一所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的商学院。
MBA的中国之路
中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80年代开始学习和引进美国的MBA教育,在1988年,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院长、教授与教育部、学位办的领导在清华大学开了为期两天的会,讨论在我国开展MBA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关政策。
199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并试办MBA教育,199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9所国内高校开展MBA教育试点工作,此后,中国内地陆续批准了更多的院校为MBA教育培养单位。目前体制内共计229所院校开设MBA项目,项目总数超过500个。
1994年10月,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实施了MBA入学全国联考(GCT)。
2015年,取消了在职人员攻读MBA入学考试(十月联考),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考试时间为每年12月末,考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和考研英语2)。2016年,取消了EMBA自主招生,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同年,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BA均可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学历类型均为统招学历(普通高等教育)。我国的MBA教育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主要的学习形式。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较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和企业投资等。
社会上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工商管理,其实这存在一些误区。工商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在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专业课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二者不能作为一门专业对待。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MBA的教育于上个世纪末引入中国,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开展MBA教学项目的院校,而这一天,已经晚于美国83年之久。
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证明,也体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b)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c)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4.、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此外,各校还可能在教育部门规定的MBA报考条件基础上制定本校的报考条件。比如清华大学,对大专毕业生考生,要求有突出的工作业绩(相关证明、业绩报告),或者有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 (1万字以上);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CET四级考试。
所以,在报考某个学校以前要弄清楚它的附加条件。
鉴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初试科目完全一致,为确保公平公正,今年进一步明确,考生在7个专业间调剂时,在满足其他调剂条件基础上,初试成绩须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分数线
2009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55 50 85
B线:145 45 77
C线:135 68 40
2010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47 94
B线:155 42 84
C线:145 37 74
2011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45 90
B线:155 40 80
C线:145 35 70
2012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50 41 82
B线:140 36 72
2013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55 41 82
B线:145 37 72
2014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0 41 82
B线:150 36 72
2015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0 40 80
B线:150 35 70
2016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39 78
B线:155 34 68
2017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70 42 84
B线:160 37 74
2018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42 84
B线:155 37 74
2019年MBA国家分数线
总分 英语 综合
A线:170 42 84
B线:160 37 74
2020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75 44 88
B线:165 39 78
第一种是供任职公司高层管理者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
第二种是供现职管理者或大学毕业生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对应工商管理学术硕士,此即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型。
第三种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管专业基础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名工商管理硕士(Speci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全称SMBA)
★ 教育背景
主要是看毕业院校,大学学习成绩和工作后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一般依据考生个人文字材料,通过提问判断核实。
★ 志趣抱负
主要看志向是否明确、符合实际,是否有很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否有清楚的认识,具体行动能否体现实现抱负的努力,一般是在单独面试中根据考生对有关问题的回答加以判断。
★ 思维逻辑及反应
主要是判断考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全,说话是否有逻辑性,能否抓住问题的重点,有创新意识,有解决问题的目标,一般是在单独面试时根据考生对问题的回答加以判断,小组面试印证补充判断。
★ 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理解他人,是否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否善于团队工作。
★ 修养风度
一个人的职业感很容易从表现出的气质来判断,商务修养也非常重要。
复试的大致流程相似,一般为收到复试通知书,告知考生准备哪些相关复试材料、复试地点及时间等。通常要完成报道、体检、专业笔试、听力考试以及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试。但各个学校由于具体要求不同,复试的特点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考生在复试前应该了解自己所报考学校的复试规则,以及复试内容、参考书目等。
(1)笔试
专业理论课往往采用笔试形式,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目不会很难,但涉及的面一般比较广,题目比较灵活。在复试前的这段时间,考生应系统复习相关院校相关专业指定的参考书籍,查阅所报考学校导师的学术作品、研究方向;查阅专业报刊杂志最近关注的热点,做到心中有数。
(2)综合素质面试
一般由5位老师组成复试导师组,其中一位老师为主考官,还有一位为记录人员。提问时,一般会问专业课相关知识和其他一些包括考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导师会判断考生的专业知识、从事科研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
(3)实践(实验)能力考核
条件许可的单位单独组织进行。
(4)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各校都有自己的设计和评分方式。有的学校听力和口语放在一起考试。口语考试一般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和老师对话,老师会问一些专业性问题,考生应提前复习专业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