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 编辑

艺术形式

散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的文化品味,是一种舒缓、淡、优美的艺术形式。其宗旨是现天地人、音画、真善美;通过电视语言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无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达到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实现其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达到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目标。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电视散文

表现形式:电视艺术

信息简介

编辑

电视散文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散文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散文的基本创作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

文体理论阐释

编辑

电视散文是运用特殊的电视艺术手段和屏幕造型手法,来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传递作情感、思维信息的散文文本。这种文本形式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引起关注。其特点在于以电视这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介入散文创作,改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物质结构形式。这是散文载体的一次革命,即从平面呈现走向立体呈现;从表现手段的单一化走向了多样化,使散文从文字艺术形式变成了视觉艺术形式。

文体好处

编辑

意境深远意境深远

电视“以一种立体的、矩阵的、动态的信息结构,将人置身于一种既真实具体,又陌生超凡的情景氛围之中,让观众直接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同时,电视又以其特有的兼容性,将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音响、朗诵、书法各类艺术结构要素融为一体。通过电视艺术家的创造,将电视与散文这两个多样与多彩的载体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使其即具有文学性,包涵有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会生活时空等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方便人们创造更多更广的心理意象。同时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如荣获金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作者:陈瑞晨)、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作者:刘欢欢)等都是优秀的电视散文作品

审美元素

编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不仅仅作为一种机器,且作为一种文化影响甚至支配着大众。电视艺术是作为当代全新的艺术形态,它以数字电子视听技术为依托,把声像动态地结合为一体,借助电视系统对人的精神、情感、理念进行艺术化的显现和演绎。

《电视诗歌散文》创办于1998,是中央电视台,乃至全国电视界到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电视文学栏目之一。栏目的编导从浩瀚的诗文经典中遴选出适宜表现的佳作名片,倾力将中国美学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画面的诗意追求”自觉地融为一体。《电视诗歌散文》是洋洋大观的电视荧屏上并不很起眼的艺术角色,它涵盖所有用电视手段来表现文学形式的荧屏声画作品。包括电视小说、电视诗歌、电视散文、电视报告文学等等。它们都是把文学用电视艺术手段加以编排,小而有味、过目难忘,在极其静谧、诗意的画面当中演绎出动人心脾的艺术境界,产生出人意料的欣赏效果。电视诗歌散文的审美评价是从影像之美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上来看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构成了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内容具有主导作用,它决定和制约着形式,在艺术创作中,形式的选择和确定都应当以能否恰当地表现内容为原则。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但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内容的表达和体现,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内容与形式两者是在互相征服中,达到统一的!影像作为电视叙事的基本叙事元素,就如同文学的语言一般,需要传神达意。

《CHINA·瓷器·景德镇》系列节目的片头,是用黑、、白、青几大色彩构成:一条从中间划入的红线,将黑色的屏幕分为两半。一边是半个青花瓷盘在缓转动,另一边是白色的片名不时划入。简洁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对比,就在这两个上下左右、不断变化的空间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城之眼——中国名》伴随着“一个城市的湖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通过一个城市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画外音,电视屏幕上打开了一幅淡雅的国画,一叶扁舟缓缓地划入画面。就在扁舟即将隐入画面的同时,“城之眼”三个字渐渐淡出,由小到大。这时,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自上而下滴落,迅速晕染开来,幻化为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州西湖、颍州西湖等经典画面,它们与话外讴歌这些名湖的佳丽句对应成辉,交融互补。

画面艺术性

编辑

营造诗的意境

电视散文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是文学与电视的有机结合。是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的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它声、情、画并茂,营造了一种或美丽绚目或引人沉思的美好意境。如何用电视画面语言来表现电视散文的思想感情呢?一篇好的散文,无论是叙事的抒情的还是哲理的,在创作这篇电视散文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文学的诗意到头的诗意、诗意的想像到具像的转换。在这里重要的是“意境”二字。所谓意境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作品的客观生活环境有机地融汇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也就是作品所体现的景与情、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所创造的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境界。它给予观众的不是简单的思想主题的诠释,而是深沉的艺术审美和感情,观众可以从作品特定的意境中感受到生活的优美和诗情,体味人生的真谛和哲理。我台采编的《煎饼》这篇散文是以过去沂蒙人的主食煎饼为主线,通过奶奶、妈妈和“我”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反映出建国前后直至改革开放沂蒙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片尾解说词是这样的:“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普普通通的,然而它是美好的,也是伟大的,人难以忘怀……”。解说这段文字时画面上依次出现了一组挂着晶莹露珠的小草,从葱郁的高山之间流淌出清澈的小溪,构成了全片最美最诗化的一笔,配以抒情的音乐,给散文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美的境界,使人从中感受到沂蒙人纯朴的情怀。

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

电视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造型语言而非纪实画面,这种造型语言具有某种象征性、隐喻性、甚至模糊性。目的是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开拓观众的联想和想像思维,激发观众“再创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画外之音、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

再以《煎饼》为例,片中有一段解说词是这样的:“姥娘姥爷在我妈很小的时候相继去世,我妈和我5岁的舅舅只好到姥娘的姥娘家活命,虚岁18嫁到我家……”在编辑这段文字时,画面是这样表现的:(一开始渐起“哗哗”的大同期自然声)倾盆大雨中摇曳的树叶拉出倾斜的树冠,雨点打在水洼里荡起一圈圈涟漪,雨中飘浮着一片枯凋零的树叶,房檐下滴落着串串水珠……这组画面、音响和解说相辅相成,情景交融,形像喻示了妈妈的凄苦身世,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蕴涵深刻的哲理

电视散文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不像纪实性电视片那样直白显露,而是蕴涵在屏幕画面和造型语言之中,由电视观众去感受、领悟,这就体现出作品的哲理性。这种哲理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体现了创作者对题材本身的思考,表现了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生活的意向。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播放了一篇《一千糖纸》的电视散文,说了两个六七岁天真烂漫的小孩在院子里不停地嬉戏玩耍,而其中一个小女孩的表姑为了减少一点聒噪,对她们许下了一个虚假的诺言,说如果两个小女孩凑够一千张糖纸,就可以换个电动狗,而当两个孩子收起玩心,千方百计收集了一千张糖纸时,表姑却弯了腰,说是同她们闹着玩的。片子结尾处是这样说:“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沉重的伤害。”在表现这段内容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她在很长的台阶上跑着,跑向高处,镜头从小女孩身上缓缓拉出,露出高高的台阶大景,这幅画面说明了什么呢?还给孩子一份活泼的浪漫、可爱的童心?还是启示人们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也许全是,也许全不是,正是这些意蕴深沉,耐人琢磨的画面语言,使得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审美情趣的观众获得不同的感受。

相关栏目

编辑

电视散文作品电视散文作品

自中央电视台1998年推出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广泛的影响后,六年来,中央电视台独家拍摄的近百部作品将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电视诗歌散文的持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视诗歌散文》的栏目宗旨是在众多的综艺晚会和娱乐节目中打造一个诗意化的空间,弘扬真善美,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位文化的追求。以达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悦。

《电视诗歌散文》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每年都力争有新的变化。如继《名家名言》系列后,又推出《中外抒情诗歌欣赏》系列,采取名诗、名曲相结合和演播室朗诵的方式,让观众在亲切、温馨的氛围中享受了诗的真情和韵律。如《中国古诗词欣赏》系列,以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为主,选择观众耳熟能详的诗词,采取诗词和国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电视高科技制作手段,通过奇妙的三维画面设计,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古朴、淡雅的意境。如2003年又推出《文学也轻松》新版块,打破了只要作品精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定势,在强调艺术性和欣赏性的基础上,又在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上大大向前进了一步,真正体现了“让文学通过电视更加贴近观众,文学为大众着想”的宗旨。

四月的黄昏四月的黄昏

电视散文作品的拍摄则不断以有价值的自然风人文景观为主,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国系列》、《名家名作》系列、《古代名人》、《当代名家》系列、《魂系泸沽湖》系列、《井冈山》系列、《CHINA·景德镇·瓷器》系列、《皖风·皖韵》系列、《日记》系列、《星光奖获奖作品系列》等。由于采取“主题系列组合,精品与新作捆绑”的策略,栏目风格呈现集约式和规模式效应。电视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要求较高,创作队伍以国内专业作家和电影学院、广播学院的高材生及文化公司、地方电视台的实力派导演为主,以达到文学语言和电视语言的完美结合。

经典的电视散文作品有:《梦》、《画缘》、《梅殇》、《雪乡》、《梦里水乡》、《问路天门》、《溪口印象》、《逝水忘川》、《村语呢喃》、《遥远的岸》、《天门遗梦》、《魅力韶山》、《歌者流云》、《崛起的一中》、《雪中黄石寨》、《美丽的项链》、《寻梦天门山》、《走进猫儿山》、《毕业了》、《最忆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