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 编辑

唐朝宰相

房玄龄(579—648年8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一说今山东章丘)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房彦谦之子。

出身清河房氏。善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随同杜如晦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阁二十四功臣”。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概述内图片来源:)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房乔(另说“房玄龄”)

别名:房梁公、房太尉

字:玄龄(另说“字乔”)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齐州临淄

生日期:579年

逝世日期:648年8月18日

主要作品:《唐律疏议》、《大唐新礼》

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厘订典制

官职: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

爵位:梁国公

追赠:太尉

谥号:文昭

典故:房谋杜断

家世信息:清河房氏

人物生平

编辑

年少有为

房玄龄题跋画像房玄龄题跋画像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清河房氏。曾祖房翼,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齐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得遇明主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晋阳留守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参军

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击破王世充后,认为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运筹帷幄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军书奏章,停立成,文字简约,理丰厚。李渊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秦王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后来,隐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安定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李世民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房玄龄因功进爵为邢国公。

精诚

房玄龄画像房玄龄画像

房玄龄追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李世民主张“量才授职,务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风格)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贞观九年(635年),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637年)封梁国公。

贞观十三年(639年),加太子少师。他留守京师。他任宰相十五年,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娶高阳公主,显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与世长辞

房玄龄着色像房玄龄着色像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李世民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进谏,求李世民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李世民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后配享太宗庙廷。

永徽三年(652年),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房玄龄嗣子房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人物成就

编辑

房玄龄在随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执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人物评价

编辑

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新唐书》:“房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唐太宗李世民:“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器宇沈邃,风度宏远,誉彰遐迩,道冠簪缨。” “器范忠肃,识具明允,才称王佐,望乃时英。霸国爰始,预经纶之业;鼎命维新,赞隆平之化。诚固金石,勋勒钟鼎。自任总庶尹,职重朝端,心力尽於翼亮,劬劳积於岁序,而志在冲退,有怀止足。固陈衰疴,屡上表疏。然则燮揆礼阁,职务实繁;论道槐廷,望实攸属。”

王珪:“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旅,故狄畏服,寰宇大安。”

房玄龄房玄龄

:“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珪、魏徵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勣、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

皮日休: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杜牧:苻秦相猛,将终戒视后祸,大唐太尉房公,忍死表止伐辽。此二贤当时德业不左诸人,尚死而不已,盖以辅君活人为事,非在矜伐邀引为心也。

刘昫:①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 ②房、杜二公,皆以命世之才,遭逢明主,谋猷允协,以致升平。议者以比汉之萧、曹,信矣!然莱成之见用,文昭之所举也。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裨谌草创,东里润色,相须而成,俾无悔事,贤达用心,良有以也。若以往哲方之,房则管仲、子产,杜则鲍叔、罕矣。③肇启圣君,必生贤辅。猗欤二公,实开运祚。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宋祁:太宗以上圣之才,取孤隋,攘群盗,天下已平,用玄龄、如晦辅政。兴大乱之余,纪纲雕弛,而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虽数百年犹蒙其功,可谓名宰相。然求所以致之之迹,逮不可见,何哉?……如晦虽任事日浅,观玄龄许与及帝所亲款,则谟谋果有大过人者。方君臣明良,志叶议从,相以成,固千载之遇,萧、曹之勋,不足进焉。虽然,宰相所以代天者也,辅赞弥缝而藏诸用,使斯人由而不知,非明哲曷臻是哉?彼扬己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盖房、杜之细邪!

《房玄龄碑》:圣贤同德,君臣协志。穹壤倏平,幽遐必暨。革夷从夏,羁戎口吏。

《历代古人像赞》:辅相文皇功居第一,遗表之谏精忠贯日。

赵元僖: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祀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曾巩:降而至于唐,唐之相曰房、杜。

欧阳澈:使富国强兵,内无动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种之能;转输供馈,外无劳民扰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临机果断,折冲千里,有如周瑜之勇;度长虑逺,收功于必成,有如赵充国之守。严细柳之军,有如周亚夫者;奔项羽之营,有如樊哙者;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有如房玄龄者;兼资文武,出将入相,有如李靖者,则虽愚夫愚妇亦知其可以必胜矣。

归有:唐太宗举兵晋阳,平隋之乱,则有刘弘基、李勣、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之流致其勋。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唐太宗长孙皇后: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瑀尝称:“玄龄以下同中书门下内臣,悉皆朋党比周,无至心奉上。”累独奏云:“此等相与执权,有同胶漆,陛下不细谙知,但未反耳。”

轶事典故

编辑

醋坛子

“醋坛子”的由来就是根据房房玄龄和其夫人的故事来的。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晋阳,“醋”也成为唐宫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宫储存极多。

据说,唐太宗年间,宰相房玄龄惧内是有了名的。其妻虽然霸道,但对房玄龄衣食住行十分精心,从来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别人插手。

房玄龄画像房玄龄画像

一日,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之际,房玄龄经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几句不怕婆的牛皮,已有几分酒意的唐太宗乘着酒兴,便赐给了房玄龄两个美人。房玄龄不料酒后吹牛被皇上当了真,收了两位美人,想到霸道且精心的妻子,愁得不知怎么才好。还是尉迟敬德给打了气,说老婆再凶,也不敢把皇上赐的美人怎么样,房玄龄才小心翼翼地将两个美人领回家。

不料,房玄龄的老婆却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见房玄龄带回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妾,大发雷霆,指着房玄龄大吵大骂,并操起鸡毛掸子大打出手,赶两个“美人”出府。房玄龄见不对头,只好将美人送出府,此事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压一压宰相夫人的横气,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龄和夫人问罪。

房玄龄夫人也知此祸不小,勉勉强强地跟随房玄龄来见唐太宗。唐太宗见他们来到,指着两位美女和一坛“毒酒”说:“我也不追究你违旨之罪,这里有两条路任你选择,一条是领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过日子,另一条是吃了这坛‘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

房玄龄知夫人性烈,怕夫人喝“毒酒”,急跪地求情。李世民怒道:“汝身为当朝宰相,违旨抗命,还敢多言!”房夫人见事已至此,看了看二女容颜,知自己年老色衰,一旦这二女进府,自己迟早要走违旨抗命这条路,与其受气而死,不如喝了这坛“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举起坛子,“咕咕咚咚”的已将一坛“毒酒”喝光。房玄龄急得老泪纵横,抱着夫人抽泣,众臣子却一起大,原来那坛装的并非毒酒而是晋阳清源的食醋,根本无毒。

唐太宗见房夫人这样的脾气,叹了口气道:“房夫人,莫怨朕用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过念你宁死也恋着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这么个结果,虽酸得伸头抖肘,但心中高兴万分。房玄龄也破涕为笑。从此,“吃醋”这个便成了女人间妒忌的代名词。

亲属成员

编辑
房玄龄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

姓名

简介

曾祖

房翼

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爵壮武伯。

祖父

房熊

字子绎,北魏齐州主簿。

父亲

房彦谦

泾阳县令,著名学者,唐赠徐州都督、临淄县公。谥曰“定”。

妻子

范阳卢氏

房玄龄妻,房玄龄未发迹时生病,卢氏自剜一目表明心迹,房玄龄封梁国公,卢氏循例为梁国夫人。

儿子

房遗直

京兆杜氏,银青光禄大夫,嗣封梁国公的爵位。永徽初年,拜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弟房遗爱谋反事败,坐罪贬为庶人。

房遗爱

尚唐太宗女高阳公主,为驸马都尉,因父荫升右卫中郎将,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房州刺史,后因谋反赐死,并停房玄龄享配。

房遗则

朝散大夫,娶唐高祖之子荆王李元景之女。

房遗义

太子舍人、谷州刺史。

女儿

房氏

嫁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为韩王妃。

房氏

嫁密亳二州刺史、赠安州都督郑仁恺(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使)。

孙子

房燕客

房遗直之子,户曹、白洲司马。

房承先

房遗义之子,朝议郎、行东海郡录事参军,娶广州新会宰吴玄纵之女。

曾孙

房习祖

房燕客之子,太子舍人。

房安禹

房承先之子,开封尉、右骁卫骑曹参军。

房晋晋

房承先之子,早卒。

玄孙

房愿

房习祖之子,斋郎、吏部常选。

房玄龄家族谱房玄龄家族谱

史书记载

编辑

房玄龄全身像房玄龄全身像

旧唐书·房玄龄传》

《新唐书·房玄龄传》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五卷》

祖籍争议

编辑

按照史书记载,房玄龄的祖籍位于当时的齐州临淄,史学家对于其祖籍所在地颇有争议,一说为今山东省济南章丘区相公庄镇房庄村,一说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部。

后世纪念

编辑

房玄龄死后,赐葬于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陵墓,位于今天陕西咸阳市礼泉县东北部。

影视形象

编辑

管越版房玄龄管越版房玄龄

年份

视剧/电影

饰演者

1993

《唐太宗李世民》

1995

武则天

王培

2002

《大唐情史》

岳跃利

2004

千古风流一坛醋》

郑少秋

2004

贞观之治

孙宁

2005

《开创盛世》

胡安

2007

《贞观长歌》

刘毓滨

2012

隋唐英雄

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