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大辞典 编辑
《红楼梦大辞典》是1990年1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辞典类工具书。
《红楼梦大辞典》收词范围包括《红楼梦》小说正文和红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该辞典采取分类编排,上编包括小说正文各类辞条,下编包括正文以外各类辞条,附录包括表、图及大事系年,另有笔划索引和正文回次索引。
编写背景
《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株阆苑仙葩。自曹雪芹大约在乾隆初年开始创作《红楼梦》后,在《红楼梦》流传过程中,《红楼梦》经历了一个从被人们曲解到正确认识的曲折而坎坷的过程。它曾经被列入禁书之列。但时间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美丑好坏,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两个多世纪的时间,《红楼梦》已被公认是一部世界性的杰构了。《红楼梦》 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中国古典文学中,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通俗的大众文学,又是深奥的古典文学。甚至可以说,人们还没有能完全深刻而正确地认识它和把握它。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说,《红楼梦》诞生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后期,因此,在它之前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自然成为它先天的营养;所以它所继承的文化传统,要比在它之前的那些长篇小说,丰富而深厚得多。另外,从它包容的社会生活面和思想内涵、艺术成就来说,它又具有丰富最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厚的思想艺术内涵。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通俗小说来说,广大的读者在阅读它时,还有很大一部分障碍须要认真排除。作为大部内容深广的古典文学名著来说,就是对于广大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也仍然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着手编著一部《红楼梦》辞典,就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出版工作
1990年1月,《红楼梦大辞典》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特邀编辑 | 责任编辑 |
马欣来 | 沈悦苓 |
:
《红楼梦大辞典》收词范围包括《红楼梦》小说正文和红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该辞典采取分类编排,上编包括小说正文各类辞条,下编包括正文以外各类辞条,附录包括表、图及大事系年。全书另作两种索引(笔划索引及正文回次索引)以备检阅。凡属正文辞条均依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每个辞目之后均以阿拉伯数字标明其在正文中的回、页、行(诗词韵文类辞条只列回、页)。各类辞条的编排依其在书中出现的先后为顺序。正文以外各类的编次则依具体情况而定,总以方便查找为原则。对于归属不明或互相包容的辞条,允许交叉或重出,可详略互见或各有侧重。释文体例力求平实简明,紧扣原著;但由于辞条品类复杂,难以强求一律,某些释文中较多地征引材料,意在有助于了解文化背景,增加阅读兴趣。凡属学术问题,尤其是真伪是非未有定论者,均循客观叙述的原则,或诸说并存,或介绍基本事实。“红楼梦人物”类收录原著艺术形象。凡作家创造的在小说中见名或可以称呼的有情节性因素的人物,均予收录,群体形象一般不列。同一人物有多种名称(包括版本原因)、或同一名字指不同人物,均予列出。小说中见名的各色古人均归入“文史人物”类。“诗词韵文”类收录作家创作的包括代人物拟作和缀合(如酒令)的全部作品,出条以“首”为单位,其中句、词需解释者列成子目。小说行文中散见的前人成句(包括诗句、文句,曲词)原则上入“词语”类。“作者家世交游”类主要收录曹雪芹生平、家世、交游及有关文献资料的条目;同时,按学术界一般说法,对后四十回续作及全书流传有重要贡献的高鹗、程伟元,也据编者闻见所及,将其生平及交游等材料,分列成条,予以收录。“版本”类收入全部抄本及各时期有代表性的刻本、评本、排印本;《红楼梦》各种文字的译本及名目繁多的续书的版本情况,亦列类收录。“红学人物"类主要收列红学史,上各个时期的研究家。有些重要人物,既为作者友人,又留下了诗文材料,则在“作者家世交游”和“红学人物”两类,均予收列。为促进红学发展,便利学术交流,该类也收录当代中青年红学研究者的简况。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评家,“脂评”本身已成为红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故单另列类。为增加直观性,附有少量插图和书影。
目录 | 页码 |
---|---|
序 | 1 |
凡例 | 1 |
编撰人员名单 | 1 |
目次 | 1 |
正文 | 1-1246 |
附录 | 1247 |
后记 | 15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