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农速成中学 编辑
提高工农干部文化的教育渠道
工农速成中学是建国初期国家大力提倡的提高工农干部文化的一种正规教育渠道。招收参加革命或产业劳动一定时期之优秀的工农干部及工人,施以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的教育,使其能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培养成为新中国的各种高级建设人才。
1950年起,中央和各大区开始创办工农速成中学,据《人民教育》统计,截止到1950年6月,全国已创办18所工农速成中学,再加上其他三所未开学的,共计21所。到1950年底,全国共有工农速成中学24所,123个班,招收学生4 447人。1950年12月,政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的指示》,1951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对工农速成中学从招生到课程等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自此,各地纷纷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到1954年全国已有87所工农速成中学,1 168个班,在校学生达51 079人。1955年7月,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通知》,规定从1955年秋季开始停止招生。此后,工农速成中学虽仍存在了一段时期,但作为把工农干部培养成国家建设人才的作用已日趋降低,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