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圻 编辑

中国台湾导演

陈耀圻中国台湾导演,于1965代UCLA就读获硕士学位,1975年以《爱情长跑》一片跃登中国大导演的宝座。原籍北平,生于四川成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耀圻

外文名:RichardChenYao-Chi

国籍:中国

职业:导演

出生地:中国四川成都

人物经历

编辑

1945年定居台湾,毕业美国加州大学电影学系研究生班。1965年返回台湾,任中央电影公司编审。同年,陈耀圻导演摄制了台湾纪录片史上第一部具观察性纪录片内涵的真实电影《刘必稼》。纪录片当年发时,在台湾艺文界引起很大的震撼。

1969年任导演。作为演员主演过《观音》。1970年首次执导《三朵花》。1979年执导反映台胞寻根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的《源》。被选为1980年十大佳片第二名,并获第二十六届亚洲电影展最佳作品。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传统节日》获1972年美国加州旅游影片展第一名,获1974年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拉克那滩影片主题奖。后导演故事片《追球追求》、《蒂蒂日记》,分别获1977年、1978年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台湾金奖优剧情片奖。近年多担任导演、电视台顾问、影视传播公司级主管、电影公司编审等。凭借其在电影界的杰出贡献,被推举为第四十二界台湾金马奖评审团主席

作品年表 - 导演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66

后羿》非剧情片

1966

《年去年来》非剧情片

1966

《上山》非剧情片

1966

《刘必稼》纪录片

Liu , Pi-Chia

1970

《三朵花》

A Test of Love

1972

《无价之宝》

Judy’s Lucky Jacket

1972

《七个节庆》纪录片

1973

《东边晴时西边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1975

《乡下毕业生》

Paul the Kid

1975

《爱情长跑》

Run Lover Run

1976

《追球追求》

The Chasing Game

1976

《我是一沙鸥

Come Fly with Me

1977

《蒂蒂日记》

The Diary of Di-Di

1978

朦胧朦胧》

The Misty Moon

1978

《追赶跑跳碰》

Making It

1978

初恋风暴》

First Love

1978

无情荒地有情天》

A Journey of Love

1980

《源》

The Poineers

1981

《东追西赶跑跳碰》

Going Up Anybody

1981

《痴情奇子》

Kill for Love

1981

《凶劫》

Devil Returns

1982

《失节》

Anger

1982

《霹雳大妞》

Girl with a Gun

1982

《诱惑》

Temptation

1984

《山河锦绣》纪录片

1989

《晚情事》

Spring Swallow

1990

明月几时圆

Autumn Moon

2002

《在亲密与孤独间漂流的爱情》电视剧

作品年表 - 编剧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78

《追赶跑跳碰》

Making It

作品年表 - 演出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68

《玉观音》

1995

《重新开始》舞台

1998

假面超人》客串演出

Falling Up Waking Down

作品年表 - 美术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89

《晚春情事》

Spring Swallow

作品年表 - 著作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2002

「同路人—说情爱」有声书

详细作品

编辑

月朦胧鸟朦胧》1978

导演:陈耀圻 主演:林青霞/秦祥林/谢玲玲/马永霖 主题曲演唱:凤飞飞

《月朦胧鸟朦胧》的书名是来自民初上海时期的名作家朱自清散文篇名《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

在台湾流行爱情文艺片的时期,本片导演陈耀圻的许多作品走的却是另一种爱情喜剧片的类型。如『无价之宝』(1972)、『东边晴时西边雨』(1973)、『乡下毕业生』(1974)等,1975年『爱情长跑』一片的成功,则使得他和其它名导同跻台湾大导演的宝座。1977年陈耀圻将华严的畅销小说《蒂蒂日记》搬上银幕,此片不但票房极佳,而且获得第1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的入围;最后,本片中的恬妞和归亚蕾则分别抱走当届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大主奖。

媒体报

国片电影史话: 跨世纪华语电影创意的先行

仁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5/01

中文书 > 艺术 > 电影。 9折, NT$405元

本书主要介绍对台湾很有贡献,却往往被人遗忘,被人忽视,或遭受委人士,例如我国第一位留美摄影师王士珍,多年来遭受委屈,有志难伸。 在保守年代最勇於创新的作家导演潘垒,五○年代他替中影拍了一部描写女人苦闷的《台风》,邵逸夫大大为赞赏,还有台湾第一位留美导演陈耀圻,也受过很多委屈。被称为新电影新导演保母的明骥,更担当过许多不为人知的责难重任。在中影制作《英烈千秋》等名片法鹤为何默默无闻。

==============

留美电影硕士陈耀圻在台湾电影制片厂放映间放映《刘必稼》、《后羿》、《上山》三部作品。(报导)

个人纪录片 《刘必稼》获好评

我国留美电影硕士陈耀圻,今日下午在台湾省电影制片厂放映间举办电影发表会,放映《刘必稼》(纪录片)、《后羿》(卡通片)、《上山》(短片)等三部留学期间摄制的作品。到场的影剧及艺文界人士为其新颖的影片形式及表现手法所撼

动,无不给予一致好评。

1938年出生的陈耀圻,肄业於成功大学建筑系,後随家人移居美国,转攻艺术,先後获得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学士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硕士学位。1965至1966年间,陈耀圻返台拍摄了《刘必稼》和《上山》两部影片,这两部作品

不但是陈耀圻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作,前者并先後为他赢得1965年雷史基路顿奖和1966年华特.迪斯耐奖两项荣誉。纪录片《刘必稼》以一位参与花莲丰田水坝建设的荣民为题材,由刘必稼自报姓名、年龄、籍贯开始,缓缓记录下他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在导演平实自然的头下,写实的影像和主角的现身说法,在在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今年4月10日在美国洛杉矶首映时,即曾获得《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和《洛杉矶坛报》的好评,上个月起并已开始在美国20个城市进行公演。

今日所放映的另外两部影片,《后羿》是陈耀圻在校时的动画习作,取材自我国「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全片从故事、剧本到人物设计,均由陈耀圻独自完成;《上山》则是透过牟敦芾(後为电影导演)、黄永松(後创办声出版)、黄蓉(後牟敦芾妻子)三位艺专学生登五指山的过程,反映现今台湾青年的苦闷,同样也得到不错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