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是指退守某地,保留原来的政府以及部分主权(通常指临时安定下来,准备反攻)。还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借指被迫离开原来的地方,暂居某处。
用拆词法解释,简而言之:暂居偏远之地,临时安定下来,准备反攻。
中文名:偏安
拼音:piānān
注音:ㄆㄧㄢㄢ
释义:暂居偏远之地
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 ,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
三国蜀诸葛亮 《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
宋 岳飞 《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逆豫逋诛,尚穴中土;陵寝乏祀,皇图偏安。”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六朝所制,则出于偏安僭据之域,君子固有讥焉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侥幸康王南渡,即了帝位,偏安一隅,偷闲取乐。”
郁达夫 《乙亥元日读陈龙川集有感时事》诗:“大地春风十万家,偏安原不损繁华。”
偏安指退守某地,保留原来的政府以及部分主权。国共内战,共产党取得胜利,国民党退守中国台湾,就曾称呼台北市为“中华民国临时偏安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