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照光 编辑

蒙古族作家、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云照蒙古族,蒙古名叫乌勒·朝克图,19291015日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蒙古族作家

历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大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内蒙古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内蒙古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内蒙古文联主席、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内蒙古大学文研班、师院文研班主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员会主任,内蒙古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文联第四、五、六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内蒙古第三、五届人大代及第五届常委,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影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云照光电影剧本集》、《云照光小说散文集》等,另发表散文、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等数百篇。

1939年7月至1945年2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延安民族学院、延安大学、三边公学学习。曾任儿童团团长、《少年报》主编。1945年2月任城川民族学院学生会主席、教员教育干事,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八路军保安部队教官,木肯淖、吉拉、阿拉庙、大庙等地区地下区委宣传委员等职。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后,先后任西北军区蒙支队、伊克昭盟支队文书、文化教员、指导员、副指导员、教导员。1949年6月,任伊克昭盟军区宣传科科长兼民运科科长(团级)、代理政治部主任。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云照光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内蒙古土默特旗

生日期:1929年10月15日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鄂尔多斯风暴、云照光文集

主要成就:《二日露》及《少年报》编辑、主编,儿童团团长

蒙古名:乌勒·朝克图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经历

1929年6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一个屋农家庭。十岁前给地主放牧。云照光10岁开始接受革命教育和培养。

1939年7月到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陕北公学、民族学院、延安大学、三边公学等校学习,编学校的《少年报》。1944年写了第一个秧歌剧水情》,作品曾在陕甘宁边区文教群英会展览会上展出。同年在《解放日报》发表散文《蒙古同胞的感想》。

中期经历

云照光云照光

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国统区伊盟桃力民地区鄢托圭旗做地下工作,鲁任木肯淖区委宣传委员。在战争年代里,他经常给《蒙古报》、《伊盟报》写战斗通讯。

1945年2月,从延安回到城川,在民族学院做学生会主席、任教员和教育干事;还在八路军保安队当教官;在木肯淖、吉拉、阿拉庙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

1947年后,云照光到西北军区蒙汉支队任文化教员和教导员;1949年出任伊克昭盟军区宣传科长,代理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在骑兵第5师任宣传科长,后做师党委副书记、文化学校副校长。

1955年,云照光任内蒙古军区文化处长1956年参加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1958年写了电影文学剧本《鄂尔多斯风暴》(195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62年拍摄放映。

1958年至1962年的5年里他先后到昭乌达军区、呼伦贝尔军区、伊克昭军区任职。

云照光(中)与布仁巴雅尔(左)、马宝山(右)云照光(中)与布仁巴雅尔(左)、马宝山(右)

1962年2月返回内蒙古军区当文化部副部长、内蒙古文联常委。

1966年,云照光转业当了内蒙古自治区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后来,做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长,再后来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化局长和文联主席。

1977年与长弓、敖德斯尔、贾漫等人合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蒙根花(1977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同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散文《日照草原》(收入内蒙古人民出版出版的《内蒙古,你的今天》)。1979年写了电影文学剧本《永远在一起》,同时创作长篇小说《鄂尔多斯太阳》《青山黑水风云急》等。

晚年经历

1983年4月之后,云照光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生活

编辑

云照光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的革命家庭, 云照光亲属大都参加了革命。父亲因掩护地下党和家中存放的地下电台被叛徒出卖,遭日本宪兵队毒打致死,大哥参加八路军蒙古游击队被俘,病死在狱中。1939年7月,当年10岁的他经地下党土旗工委书记贾力更动员、介绍,随亲属去延安参加革命。三哥1939年和他一同到延安,1946年任部队指导员时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个人作品

编辑

《云照光文集》《云照光文集》

中篇小说《蒙古小八路》是云照光在1963年创作完成。云照光在《蒙古小八路》之后,连续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比如《友谊》(1953年)、《货郎担》(1954年)、《母亲畔的火光》(1956年)、《河水哗哗流》(1962年)、《春满军营》(1963年)、《团长,您下达命吧》(1964年)、《蒙根花》(1977年)、《黎明前》(1979年)、《公式芨滩》(1981年)。这些作品,云照光大多都是在蒙古包、毡房、军营里挑灯夜战写出来的。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总政治部要求内蒙古拍一部蒙古族革命斗争题材的电影。自治区决定将云照光的纪实作品《席尼喇嘛传奇》改编为电影。云照光是写《鄂尔多斯风暴》的最佳人选,非他莫属。

2015年,根据云照光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鄂尔多斯风暴》在央视播出。

201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云照光文集》,共分电影文学剧本、鄂尔多斯的太阳、散文与诗歌、散文、回忆与散记、中短篇小说文艺工作述与思想杂谈、文艺理论八卷。

获奖记录

编辑

云照光(右)与于洋(左)云照光(右)与于洋(左)

曾获解放军总政、内蒙古军区、内蒙古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创作奖一、二等奖及社科成果荣誉奖等。

另获西北、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勋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电影文学剧本《阿丽玛》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奖’;中篇小说《蒙古小八路》获全区文学戏剧电影创作奖;1987年,散文《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电影文学剧本《母亲湖》、《阿丽玛》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

社会任职

编辑

延安大学全国校友总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影文学家协会理事,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