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令哈 编辑
德令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 市区海拔2980米,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令哈常住人口为88227人。
德令哈市,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建政于1988年,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其中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在7亿吨以上,可利用价值较高。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蕴藏着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2019年,德令哈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3316万元。市区以西40公里的柯鲁克湖,盛产草鱼、鲤鱼、鲫鱼、闸蟹、虾等水产。境内有柏树山、黑石山水库、“外星人遗址”、怀头他拉岩画、“褡裢湖”等旅游景点。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并发布公告,批准2017年度计划摘帽的德令哈市退出贫困县。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2022年3月9日,德令哈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同意将祁连圆柏定为德令哈市市树,榆叶梅为德令哈市市花。
中文名:德令哈市
外文名:Delhicity
别名:金色世界
行政区划代码:632802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青海省海西州
面积:27700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格尔木西路16号
电话区号:0977
邮政编码:817000
气候条件:高原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克鲁克湖,托素湖,尕海湖,柏树山
机场:海西德令哈机场
火车站:德令哈站
车牌代码:青H
地区生产总值:873316万元(2019年)
方言:青海方言,蒙古语,藏语
人口:88227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领导:市委书记、市长:眭晓波
十三世纪,蒙古崛起,灭金亡宋,建立了蒙元帝国。德令哈亦被置于元朝统治之下,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
明,为罕东卫辖地,后为蒙古诸部辖地。清,属青海蒙古北左旗、北右旗辖地。
民国时,属都兰县。
1955年,从都兰县析置德令哈工委。
1958年,撤销工委设立德令哈县(驻巴音河)。
1962年,撤县后并入乌兰县。
1988年,从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
区划沿革
1988年4月19日,民政部批准以德令哈镇和乌兰县的怀头他拉、戈壁、郭里木、宗务隆、蓄集五个乡为德令哈市的行政区域。
1999年末,德令哈市辖有蓄集、宗务隆、怀头他拉、戈壁、郭里木5个乡。市府驻河西(宗务隆乡辖地)。辖区还有德令哈、尕海、怀头他拉、巴音河4个州属国有农场。
2000年,德令哈市辖5个乡和人民路、建国路、火车站、文化路、昆仑路、渠南6个居委会。其中各乡镇:宗务隆乡、 郭里木乡、 蓄集乡、 戈壁乡、怀头他拉乡、河西虚拟街道、河东青新路北虚拟街道、 河东青新路南虚拟街道。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怀头他拉乡,设立怀头他拉镇;撤销郭里木乡,设立并命名为尕海镇(镇政府设在尕海)。2001年底,德令哈市辖2个镇、3个乡,6个居委会、25个村(牧)委会。(直接管辖):火车站、人民路、文化路、建国路、昆仑路、渠南6个居委会。其中各乡镇:尕海镇、怀头他拉镇、蓄集乡、宗务隆乡、戈壁乡。
2005年,德令哈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戈壁乡,设立并命名为柯鲁柯镇,镇政府驻地迁移至原德令哈农场场部所在地浩门都谷。将尕海镇的民兴、民乐、平原三个村划归柯鲁柯镇管辖,实行镇管村体制。
撤销宗务隆乡。将原宗务隆乡的白水河村、巴音河东村、巴音河西村、巴音河中村、甘南村划归河西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东山村划归河东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红光村划归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伊克拉、乌察汗、陶斯图三个村划归蓄集乡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德令哈市辖3个街道,3个镇和1个乡, 市政府驻格尔木西路16号。
河西街道 | 河东街道 | 火车站街道 | 尕海镇 |
怀头他拉镇 | 柯鲁柯镇 | 蓄集乡 |
位置境域
德令哈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平均海拔2980米,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详情
地质
德令哈市,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在地貌单元上分属祁连山地和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属秦岭昆仑祁连地槽褶皱系的一部分,为中新代凹陷盆地。盆地中心大致沿37°20′(即宗务隆山前地带)的纬向基底断裂控制了盆地新生构造运动的性质,该断裂线以北的盆地西部和盆地东北部,自第三纪以来,一直缓慢上升,形成主要有第三系和中下更新统砂岩组成的丘陵带。盆地南部剧烈下沉,是第四系的主要堆积场所,厚达1200米,形成由上更新统的近代洪积、冲积及湖积层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
2022年1月23日10时21分,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
2013年,德令哈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3.9万亩,种植枸杞9.3万亩,新引进藜麦试种成功,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1872万元,草畜平衡面积428万亩,减畜1.1万个羊单位。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引进斯瑞雅克等四家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柴达木绿色生物园区,筹资1370万元扶持专业合作社发挥增收效应,枸杞、柴达木白刺精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母犏牛存栏4415头、柴达木福牛存栏420头。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166栋,种植果蔬5352亩,蔬菜自给率达42%,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新建畜用暖棚400栋,各类牲畜存栏26.2万头(只),出栏13.1万头(只),商品率达43.8%。
2020年,德令哈市农林牧渔业(含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完成131572.64万元,较上年增长5.43%。其中,农业总产值为74287.18万元,较上年增长5.67%;林业总产值为9480.39万元,较上年增长24.45%;牧业总产值为42988.81万元,较上年增长2.37%;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为4816.26万元,较上年增长2.97%;受环境影响我市渔业产值为0,下降100%。
2020年,德令哈市各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全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7.38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35.27%,实施的占补平衡项目中播种面积共增加7.83万亩,其中尕海镇增加4.83万亩,种植饲草3.84万亩,燕麦0.6万亩,油菜和苜蓿套种共0.39万亩;蓄集乡增加3万亩,种植青稞、油菜、饲草均1万亩。
2020年,德令哈市牛羊禽奶生产总体平稳。全市牛存栏1.23万头,出栏0.82万头;羊存栏36.69万头,出栏16.03万头。肉类总产量达0.47万吨。禽蛋产量0.10万吨,牛奶产量0.11万吨。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良好。在各项政策的落实下,在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良好。全市生猪存栏0.9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19万头,生猪出栏0.56万头。
第二产业
2013年,德令哈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续建的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10万吨金属硅一期等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国首家1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行;新建的100兆瓦光伏发电等6个项目年内建成,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0兆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49.5兆瓦;3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垂直一体化等4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建和建成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着力做好生产要素保障,新增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水泥等5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不同幅度增长,光伏发电量达3.6亿千瓦时,增长100%。第三产业
2013年,德令哈市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5个农家店、2个配送中心建成投入运行,柯鲁柯镇农贸市场建设进展顺利,汽修建材物流园区、河东农贸市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洲龙、中德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景华湾商业广场、融城国际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已完成主体。柴达木农商银行成功改制,青海银行海西分行挂牌运营。“旅游倍增计划”深入实施。成立了德令哈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德都蒙古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推进。年内共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与2012年同比增长30.6%,旅游收入4.5亿元,增长60.7%。2016年,德令哈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1%,与省定目标持平。
教育事业
2013年,德令哈市投入1.6亿元改善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教师周转房和市三中、市二中小学部、平原村小学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科技发展
2013年,德令哈市认真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成功申报22项科技项目。文体事业
2013年,德令哈市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海淀图书馆、德令哈游泳馆、网球馆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成功承办了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柴达木之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文学季刊《巴音河》创刊发行,清缴并销毁非法卫星接收设施8172套。医疗卫生
2013年,德令哈市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补助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11类增加到14类,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达263万元。“康福家行动”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进,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4‰以内。
社会保障
2013年,德令哈市城镇新增就业2363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10万元,组织劳务输出1.4万人(次),实现收入656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7%以内,清欠农民工工资1820万元。切实做好基本保险扩面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6131人,参保率达99%,报销医疗费用226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967人,参保率达99.7%,生育保险参保2715人。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落实10项救助政策,为5383户12253人发放低保金及各类补贴4503万元,市敬老院荣获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称号。基础设施
2013年,德令哈民用机场实现成功试飞,机场高速路建成通车,德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投资2.5亿元续建和新建德尕路、都兰路等城市道路12条,投资2127.8万元完成了浩星街、昆仑路等6条道路改造任务;投资5393.4万元续建和新建雪山牧场、东升村等乡村道路15条,建设里程274.2公里,完成了城乡公交始末站和10座乡村公交站亭建设。2013年,德令哈市以防洪、景观、绿化为重点,投资1.2亿元实施了6.9公里的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生态、活力、文化水岸,一河两岸水绿相映画卷徐徐展开。投资2996万元完成了黑石山水库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9万亩。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16个水利设施项目,解决了3769亩绿化灌溉用水和6615人5.8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日增供水能力20万吨。投资1.6亿元全面启动“三大公园”和“五大水面”建设一期工程。
历史与民俗
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南丝绸之路”辅道文化和吐蕃吐谷浑文化。人文资源文化主要有蒙古族“那达慕”及丰富独特的民间民俗风情,如英雄史诗“汗青格乐”等口传文学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藏族六月歌会、民间曲艺和农家乐风情园等。
吐谷(yù)浑(285―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
就当时的高原而言,吐谷浑的文明程度较高,已进入封建化时代。早期的吐谷浑人信萨满教,到后来佛教传入吐谷浑;夸吕可汗时曾遣使至梁,求释迦牟尼佛像和佛教经论,获得佛像及《涅槃经》《般若》《金光明讲疏》等佛经,因而青藏高原上最早接受佛教文化的是吐谷浑,佛教也有可能从吐谷浑向临近地区渗透。
文学影响
20世纪诗人海子写于1988年的诗作《日记》中,有“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一句,是关于德令哈这座城市的最著名的文学反映之一。为纪念这位诗人,德令哈市内建有海子诗歌陈列馆和海子诗歌碑林。
怀头他拉岩画
怀头他拉岩画,位于怀头他拉乡西北约40公里处的哈其切布切沟内。初步测定,岩画的创作时间是北朝后期和隋唐时代。岩画制作技法精致,绘制风格独特,表现内容广泛,包括动物、人物、狩猎、放牧、植物、舞蹈以及性爱等方面的内容。岩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弥补了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而造成的文物、文献史料不足的缺憾。托素湖
托素湖,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内,托素湖为咸水湖,面积为16 700hm2。在距湖西北岸约4.6和6.1km处的水面上有两个面积为13和370hm2的岛屿。区内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干旱。风蚀严重,蒸发强烈,水源补给日渐减少,年平均气温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3.l;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可达3353.5h,年降水量100mm,蒸发量多2233.2mm。托素是蒙古语“酥油”的意思。托素湖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湖的周围全是茫茫的戈壁滩,气温较高,湖水的蒸发量很大,水中的含盐量增高,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也很少。托素湖湖面辽阔、沿岸开阔,无遮无拦。风平浪静时,湖面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天气变幻时,湖水浪涛汹涌,浪花飞溅,拍岸有声,动人心魄。
阿力腾寺
阿力腾寺院,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塔尔寺赛多活佛创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为“佛法兴旺洲”。寺院总占地面积2383.2平方米,经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内藏有珍贵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经历了重重劫难后,现迁于德令哈市河东幸福路北侧,座向朝东,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地处幽静,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众拜佛烧香进行各项宗教活动的圣地。2017年12月24日,德令哈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3月,命名德令哈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9年9月,德令哈市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6月,德令哈市被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军区命名为青海省“ 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6月2日,德令哈市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10月,德令哈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1月,德令哈市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德令哈市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德令哈市被拟通报表扬为2016—2020年青海省普法先进县(市、区)。
2022年2月,德令哈市获评国家卫生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