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龙子 编辑

石龙子科石龙子属动物

中国石龙子(学名:Plestiodon chinensis)为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的爬行动物。体长一般为207至314,体较粗壮,有上鼻鳞,无后鼻鳞,第二列下颞鳞楔形,后颏鳞2枚,典型的有5条浅色纵纹,背中部1条在头部不分叉,侧纵纹由断续斑点缀连而成,背面和腹面散布浅色斑点,成体浅线纹不甚明显,斑点和蓝色亦消失,颈侧及体侧棕色,幼体背面黑色,具3条浅纵线,尾浅蓝色。

白天活动,常发现在路旁、田间、土埂或石块不动,伺机捕食,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亦吃小、蝌蚪,偶尔也会摄取植物茎叶。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低危(LC)。

(概述图参考料:)

基本信息

编辑

拉丁学名:Plestiodonchinensis

别名:山弹,猪婆,四脚蛇,石龙蜥,山龙子

界: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

亚目:蜥蜴亚目

科:石龙子科

属:石龙子属

种:中国石龙子

亚种:4种

分布区域:中国

命名及年代:Gray,1838

文学名:中国石龙子

形态特征

编辑

中华石龙子中华石龙子

中华石龙子是昼行性地栖型蜥蜴,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同时一日间也有强度波动 。适温22℃―38℃,33℃―38℃为活动觅食峰期 ,常发现在路旁、田间、土埂或石块不动,伺机捕食。石龙子季主要以象鼻 、鼠妇、步行 、金龟 、蚂蚁、叩头 幼虫、蚯蚓、刺蛾幼虫等动物为食,夏季食性更广泛,有叩头 幼虫、鼠妇、蝗虫等,亦吃小蛙、蝌蚪、北草蜥仔蜥等脊椎动物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四川州、云南。其直分布范围在海拔10米(江苏)至1030米(福建)

繁殖方式

编辑

卵生,每年5至7繁殖,一年只产一次卵,每次产卵多枚,不同地方卵数不一致。卵白色,椭圆球形,卵壳革质。多产于石下或草根、树根下的土洞中自然孵化。室内人工孵化期约为53天,雌性每窝可产下15-20颗蛋

亚种分化

编辑

序号

中文

拉丁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中国石龙子指名亚种

Plestiodon chinensis chinensis

Gray, 1838

2

中国石龙子白斑亚种

Plestiodon chinensis leucostictus

Hikida, 1988

3

中国石龙子岱山亚种

Plestiodon chinensis daishanensis

Mao, 1983

4

中国石龙子台湾亚种

Plestiodon chinensis formosensis

Van Denburgh, 1912

种群现状

编辑

中国石龙子极为常见,数量多,分布广,是蜥蜴区系的重要成分。因其可入药,已进行人工饲养

保护级别

编辑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低危(LC)

主要价值

编辑

捕食害虫,有益于农林业。成体去内脏干燥后加工成中药材有解毒、散结、行水的功效。鲜品去内脏洗净后同瘦肉一起蒸煮,可治小儿虚弱、疳瘦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