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 编辑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概述图来源:
本名:嬴政
别名:赵政、赵正、吕政、祖龙
所处时代:秦朝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邯郸
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主要成就: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万里长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逝世地:沙丘
在位时间:前247年~前210年(前221年称皇帝)
赵国时期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 (宋忠并称系该月旦日; 另,历法转换尚有争议 ),嬴政出生在当时赵国的邯郸廓城(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当时的秦国王孙异人(秦庄襄王)之子。异人是安国君之子,母子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其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他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 卫国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了异人的情况,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用重金见到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异人认其为母,改名子楚。 子楚见到的吕不韦的姬妾赵姬,临幸之后生下了嬴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派王齮围攻赵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与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才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赵政,因为赵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华阳夫人乘机劝秦王立之为太子。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此时赵国亦奉子楚夫人赵姬及子赵政归秦。此时赵政才得以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
继位掌权
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 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将王翦率领士兵直下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 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始皇帝十九年(前228年),大破赵军,王翦、羌瘣尽定赵地,俘虏赵王。 秦王政亲赴邯郸,坑杀了自己幼年居住邯郸时的仇家,然后从太原、上郡返回。 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 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
始皇帝二十年(前227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辛胜攻燕国。燕、代两国发兵抵抗,被秦军败于易水以西。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 燕王喜迁都到辽东。 秦将李信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杀太子丹,把太子丹的首级献给秦求和。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出兵平定韩的叛乱,乘机处死韩王安。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开封市),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 秦王政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同年,秦王政派李信、蒙恬带20万大军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舆(平舆县北),蒙恬攻楚的寝(安徽临泉县),取得初步胜利。秦楚两军在城父邑(今安徽省亳州东南城父集)相遇,楚军乘秦军不备发起反攻,大败秦军。 后秦王政派王翦和蒙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使楚将项燕自杀。 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于楚地设九江郡(安徽寿县)、长沙郡(湖南长沙市)。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 秦王政在灭楚的同时,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鲁地,设置薛郡(山东曲阜)。同年,秦王政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燕国。接着又回师攻代,虏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蔚县西南)和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山东淄博市东北)和琅邪郡(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
秦国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开始平定南方百越。从此,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进入了帝国时代。
开创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灭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王政三十一年(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36郡,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蒙恬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九原郡(治所在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其中黄老道家、阴阳家,他们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于是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
巡游求仙
主词条:秦始皇巡游、秦始皇东巡、徐福东渡
从齐燕来的儒生方士们把儒家的“封禅”也作了改头换面的修改了一遍,盛传自古帝王莫不举行封禅典礼。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19年)至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到了统治后期,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卢生劝说秦始皇道:“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一直找不到,一定是有什么东西与它们相克。我们建议您要不时秘密出行,来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您居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就会妨害与神仙交往,希望您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秦始皇就对外宣称说:“我慕神仙真人,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 他还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果有人说出去,就判死罪。徐福等人入海寻找仙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钱财也没找到。他害怕遭受责罚,就欺骗秦始皇说:称海中有三神山。但我们时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射之人一起前往,遇到大鲨鱼就用连发的弓弩射它。”恰巧秦始皇做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与人形相似。占梦的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他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的祭祀周到而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只有把它除掉才能找到真正的善神。”于是秦始皇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弓弩去射杀了一条大鱼。 秦始皇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
焚书坑儒
主词条:焚书坑儒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又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也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丞相李斯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把他们都在咸阳活埋。有人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 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病逝沙丘
主词条:沙丘之变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段,二人在沙丘宫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逼迫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
回到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赵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
秦始皇墓
政治
首称皇帝
中央集权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地方机构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县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长)。县令、县长领有县丞、县尉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其主要职能有四:1.摊派徭役;2.征收田赋;3.查证本乡被告案情;4.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
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设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有掌管治安、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设亭长。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
军事
统一六国
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秦始皇首选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内史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内史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 内史腾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始皇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此后李牧被杀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 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 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为王。 后秦军在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始皇帝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齐国。 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 齐国灭亡。
秦阳陵虎符
南征百越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 ,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了南征百越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秦朝诸战中最艰难激烈一仗。秦军共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两路攻南越,其余两路攻西瓯。《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秦始皇南征百越的艰难历程:“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秦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两广地区的越族进军。战争前后相持达三年之久。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势如破竹,该战使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史籍称先秦时期岭南是烟瘴南蛮之地,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至秦军南下带来先进技术始融入文明。秦军南下带来了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秦攻百越战争是秦始皇统一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原与百越的融合及百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北击匈奴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开发北疆
北伐匈奴的同时,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实之初县”。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进一步增加了徙边的人数。除谪徙刑徒外,还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如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年),一次就从内地徙民三万家至北河、榆中定居,凡是去了的,均“拜爵一级”。这些迁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拓西南
秦始皇为开拓西南,由于西南各族人民和内地有着长期的交往,决定打通西南。派常頞通西南夷。常頞以其交通受阻,乃发众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因“其处险阨”,“道广才五尺”,故名五尺道。栈道开通后,大秦的势力直接抵达且兰、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与此同时,秦又经蜀郡,加强了与邛都、筰、冉者的联系,并使之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 从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密切了与内地的关系,而且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灵渠
修筑长城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民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秦灭楚后,就进一步统一东南越族地区,于东瓯和闽越之地建立了闽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
随后秦始皇命令屠睢统率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广东和江西境内。同时发配负债的贫民、赘婿、贾人支援战争,终于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从此这些地区就成为秦国的疆域。
战国后期从西到北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兴起,活动在阴山之北的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的阴山北麓),其酋长头曼单于经常利用行动迅速的骑兵深入中原掠夺粮食、人口,焚烧村舍。赵武灵王因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开垦。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黄河以南)一带为其所占有。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迁3万户到河北榆中垦殖,同时在原来秦、赵、燕的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
秦长城遗址
文化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十二金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即十二金人。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
传国玉玺
秦始皇刻“传国玉玺”,一说取材于“和氏璧”。据传,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结识外星人
据《拾遗记》称,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
跑马修堤
参见:秦始皇跑马修金堤
封禅泰山
参见:秦始皇封禅泰山、泰山封禅
神秘谶语
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有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流传。
始皇帝死而地分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凶兆。同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有个“黔首”(老百姓)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还在巡游,前面忽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拦住马车。这人手里拿了一块玉璧,不声不响地塞给使者。使者狐疑接过,未及开口,对方就抢先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掷地有声。使者吓得够呛。“今年祖龙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龙,君之象。意思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这句石头般冷硬的话,掉脸儿飞快走掉,使者回过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亡秦者胡
秦始皇让卢生四处求访神仙,他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是胡人,派三十万人北去击匈奴。却没想到的是秦朝在他儿子胡亥手里灭亡的。
出巡逸事
五大夫松
秦始皇上秦山封禅祭山,下山时忽遇暴风雨,只得在松树下躲避。始皇认为松树有功,于是封树为五大夫,是为五大夫松的典故。
大怒湘君
《史记》记载,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山。 不过出土的秦代简牍记载与之相反,秦始皇在巡游湘山时赞叹“其树木野美”,明令“皆禁勿伐”。
始皇射鱼
秦始皇巡游海上,方士徐市(徐福)等入海求长生不老药,几年也找不到,害怕始皇责罚,谎说:“蓬莱仙药可以求得,但海中有大鱼阻碍,到不了那里,希望派善射的武士一同往,用弩箭射它。”始皇又梦见与海神作战,博士官解梦,说:“水神常化做大鱼蛟龙的样子,这种恶神应当除去,善神自会来临。”于是始皇命令海船带上捕大鱼的器具,自己亲自带上连弩,等大鱼出现射杀。船行至之罘时,射杀一条巨鱼,是为始皇射鱼的典故。
鞭石入海
传说秦始皇作石桥,想东渡大海,观日出之处。当时有神人,能驱赶石头下海自动成桥,嫌石头行得慢,神人就用鞭子抽打,石头都被鞭得流血。到晋代时石头还向东倾斜,颜色还是红的,是为鞭石入海的典故。
秦镜照胆
据说秦始皇有一面宽四尺、高五尺九寸的方镜,人正面来照,镜里映像却是倒的。用手扪住心照,可以清楚看到肠胃五脏。如果人有疾病,就掩心来照,可以知道病在什么部位。女子如果有邪心,就照出她胆张心动。秦始皇常用这面方镜来照宫人,有胆张心动的就处死。
姓名之争
秦始皇的姓名有如下多种说法:
嬴政:史载秦始皇的“姓”为嬴,“嬴政”是秦朝灭亡以后人们在称呼秦始皇姓名时最为通行的用法,例如西汉时人扬雄著《法言》中有“嬴政二十六载,天下擅秦”的语句;
赵政/赵正:史载秦始皇的“氏”为赵,故也有“赵政”之说,也作“赵正”,如出土文献《赵正书》。有观点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改“姓”为赵,所以才有赵政或赵正之说;
秦政/秦正:另一说秦始皇的“氏”为秦,故《汉书·贾山传》所载贾山在汉文帝时进上的《至言》中称之为“秦政”,《毛诗正义》卷首唐孔颖达序则写作“秦正”;
吕政:因世传秦始皇的生父为吕不韦,故东汉时出现了“吕政”一说。
外貌之谜
关于秦始皇的外貌,史书有两种描述:《太平御览》引用《河图》记载秦始皇“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第一段史料描述秦始皇高鼻梁、细长眼睛、胸脯似鹰、声音如豺,这种人刻薄少恩,心如虎狼。郭沫若甚至依据这段描述认为,秦始皇的这些特征是“生理上的缺陷”,因为他患有“软骨症”。第二段史料记载秦始皇高大魁梧,身高接近2米,腰身粗大、浓眉大眼。而研究人员依据秦陵附近出土的男性头骨,对其样貌进行了复原。有说法认为,该头骨的主人或许是秦始皇诸多儿子中的一个,因此可能会接近秦始皇的相貌。
身世之谜
秦始皇的身世,史书记载含糊不清,《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母为吕不韦的姬妾。 《史记·吕不韦列传》则称始皇生母嫁给异人时,已经怀有身孕,至大期(怀孕十二个月 )而生下了他, 有人据此认为始皇是吕不韦之子。
配偶之谜
秦始皇的皇后在史书中完全没有记载。其观点有如下几种:
秦始皇没有立过皇后,之所以没有立,是因为后宫太多,无法确定;
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这种厚望的特殊要求延迟了他立后的进程;
秦王嬴政的王后是楚国夫人,出生于楚国王族,与华阳夫人和昌平君有密切的血缘亲情关系,扶苏的母亲也是这位楚夫人。华阳夫人去世后,楚系外戚集团的地位衰落,不仅昌平君被贬斥出京迁徙到郢陈,王后楚夫人的地位也大受影响。秦王嬴政当了皇帝以后没有册立皇后,他在多位儿子中重视皇长子扶苏,却又没有正式册立扶苏为太子,都与此有直接的关联。
死亡之谜
秦始皇之死,留下了不少疑点,例如:
死亡时间:《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驾崩于三十七年七月丙寅, 但在周家台秦墓出土的历谱中,该年七月并没有丙寅日。日本学者鹤间和幸认为此“七月丙寅”应当看成是八月丙寅(二十一日)之误。 中国学者辛德勇则认为,更有可能是月份无误而日期有误。
死亡地点:《史记》记载始皇崩于沙丘,《赵正书》则记载始皇病重时已经到达柏人(在沙丘以西)。
遗命内容:《史记》记载始皇遗诏令扶苏返回,实际上是以扶苏为继承人,但未及发出即崩,赵高等趁机伪造了赐死扶苏、以胡亥继位的诏令; 《赵正书》则载始皇召李斯等议事,同意了他们以胡亥继位的意见。
就《史记》和《赵正书》的内容差异而言,从成书时间上看,《史记》作者司马迁未必不曾见过《赵正书》或所谓始皇以胡亥为继承人的说法,但这种说法被排除在《史记》的叙事之外。对于后人来说,进一步的探究尚缺乏更多的线索。
暴君之议
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三十一年,一石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 民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等。但从考古看来,”焚书“是有的,但是好在所焚的书在咸阳宫和民间多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没有副本,也被付之一炬从此绝迹。 “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史记》中记载为坑杀术士,但同时也提到“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说这些术士和儒生算是一类的。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他的一大失误。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
阿房宫
秦始皇陵
参见:秦始皇帝陵、秦始皇地宫
秦始皇死后埋在骊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向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
骊山墓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
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可看出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并且,秦二世将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秦兵马俑
始皇故里
参见:秦始皇故里、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
秦始皇生在邯郸。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异人在赵国娶赵姬为妻,在河北省的邯郸生下秦始皇,也称嬴政或赵政。秦始皇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串城街朱家巷一带,邯郸市2014年在其出生地串城街建了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展出了当地战国时期出土文物和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
诗词歌赋
作者 | |
---|---|
《古风五十九首》 | |
《途经秦始皇墓》 | |
章碣 | 《焚书坑》 |
《秦始皇》 | |
陈孚 | 《博浪沙》 |
姚广孝 | 《杂诗八首》 |
《聊斋志异·书痴》 | |
夏敬渠 | 《野叟曝言》 |
《读〈封建论〉呈郭老》 |
地名
参见:秦皇岛、秦皇河
建筑
参见:秦皇求仙入海处、秦始皇行宫遗址、始皇庙、秦皇古道、秦始皇东巡宫
金币
参见:秦始皇金币
文学形象
张分田《秦始皇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
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石静《秦始皇传》,三秦出版社,2013年。
唐浩明《秦始皇传》,乌兰文艺出版社,2013年。
李辰杨《秦始皇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
张分田《历代帝王传记·秦始皇传》,人民出版社,2015年。
影视形象
电视剧
时间 | 电视剧名称 | 扮演者 |
---|---|---|
1974 | 《一代暴君》 | 郎雄 |
1986 | 《秦始皇》 | |
1995 | 《秦始皇与阿房女》 | 刘德凯 |
1996 | 《千秋英烈传》 | 杨嘉诺 |
2000 | 《东周列国·战国篇》 | 郭涛 |
2000 |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2》 | 谢君豪 |
《寻秦记》 | ||
2001 | 《吕不韦传奇》 | |
2002 | 《宰相小甘罗》 | 谢苗 |
2004 | 《天剑群侠》 | |
2004 | 《荆轲传奇》 | 邵兵 |
2006 | 《楚汉风云》 | 雷明 |
2007 | 《大秦直道》 | 寇世勋 |
2007 | 《秦始皇》 | 张丰毅、翁斐然(少年) |
2008 | 《南越王》 | |
《神话》 | 臧金生 | |
2011 | 《古今大战秦俑情》 | |
2012 | 《楚汉争雄》 | 寇世勋 |
2012 | 《楚汉传奇》 | |
2014 | 《古剑奇谭》 | 黑子 |
2015 | 《秦时明月》 | 肖荣生 |
2017 | 《秦时丽人明月心》 | 张彬彬、董李无忧(少年) |
2018 | 《寻秦记》 | 牛子藩 |
2018 | 《天意》 | 乔振宇 |
2018 | 《皓镧传》 | 佟梦实、石悦安鑫(少年) |
2018 | 《巴清传》 | 高云翔 |
2020 | 《大秦赋》 | 张鲁一 、李卓钊(少年)、延鸿峰(幼年) |
时间 | 电影名称 | 扮演者 |
---|---|---|
1962 | 《秦始皇帝》 | 胜新太郎 |
1990 | 《古今大战秦俑情》 | 陆树铭 |
1995 | 《秦颂》 | |
1999 | 《荆轲刺秦王》 | 李雪健 |
2000 | 《剑客春秋》 | 张谦 |
2002 | 《英雄》 | |
2008 | 《木乃伊:龙帝之墓》 | |
2017 | 《时空特战队》 | |
2018 | 《王者天下》 | 吉沢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