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驿区 编辑
龙泉驿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部,西与锦江区接壤,西南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毗邻,北界新都区,西北界成华区,东与青白江区、金堂县、简阳市交界,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区域介于北纬30°27′52″—30°43′23″、东经104°08′19″—104°27′09″之间,东西长29.8千米,南北宽28.75千米,总面积557平方千米。下辖7个街道、3个镇。
龙泉驿区是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府新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成都中法生态园所在地,是工信部授予的中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承办地,也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常住人口135.60万人。2021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4.4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8.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5.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63.1:34.9。按常住人口计算,2021年,龙泉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271元。
中文名:龙泉驿区
外文名:Longquanyi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51011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
地理位置:成都市中心城区东部
面积:557km²
下辖地区:7个街道、3个镇
政府驻地:龙泉街道东街79号
电话区号:028
邮政编码:610100
人口数量:135.60万(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洛带古镇、明蜀王陵、桃花故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蔚然花海、石经寺
火车站:十陵站
车牌代码:川A、川G
地区生产总值:1504.4亿元(2021年)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
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清末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
新中国成立后分属简阳、华阳两县。
1956年1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乡镇级)”。
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县区级)”。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将时属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成都市龙泉驿区,至此,龙泉驿区行政版图基本确定。
区划沿革
1959年,简阳县的龙泉驿区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划入成都市筹建新的龙泉驿区。1976年,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龙泉驿区。
1990年7月,境内成立成都经开区。
1997年,区政府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
2003年1月13日,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2003年12月8日,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柏合镇;柏合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驻五星街。原洪河镇并入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乡政府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委员会、169个村委会;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千米。
2005年4月,龙泉驿区的黄土镇回龙村(包括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
2005年5月10日,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镇、乡,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有81个村、54个社区、1274个村民小组、559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户籍人口总户数31.06万户,比上年增长4.57%,户籍总人口78.54万人,增长3.26%,其中,男性38.71万人,占49.3%,女性39.83万人,占50.7%;乡村人口21.13万人,占26.9%,城镇人口57.42万人,占73.1%;2021年,龙泉驿区出生人口9649人,死亡人口18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89‰。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常住人口135.60万人,增长0.59%,城镇化率为94.2%。
综述
2021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下同)。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8.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5.6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6:61.8:35.6调整为2.0:63.1:34.9。按常住人口计算,2021年,龙泉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271元,比上年增长5.0%。2021年,龙泉驿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08.3亿元,增长6.1%,占GDP比重为4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34.3%;第二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11.4%。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63.5:35.6调整为1.1:62.5:36.4。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龙泉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增长0.3%,工业投资下降11.2%,三产业投资增长6.2%。
财税收支
2021年,龙泉驿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5亿元,增长6.7%;其中地方税收68.61亿元,增长7.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77亿元,增长8.0%,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分别增长5.4%、11.8%、8.3%。
人民生活
2021年,龙泉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0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19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48:1调整为1.47:1。
第一产业
2021年,龙泉驿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32.33亿元,增长3.9%。
种植业
2021年,龙泉驿区粮食种植面积4.19万亩,增长7.4%;蔬菜种植面积5467公顷,比上年增加63公顷;水果种植面积7732公顷。2021年,龙泉驿区粮食总产量1.39万吨,增长8.6%;蔬菜总产量14.96万吨,下降0.6%;园林水果总产量14.08万吨,下降2.7%。
畜牧业
2021年,龙泉驿区肉类总产量980吨,下降5.4%。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龙泉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其中,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12.9%;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增长33.0%;石油化学工业增长7.8%;食品、饮料及烟草工业增长8.0%;冶金工业增长7.2%;建材工业增长7.9%;机械工业下降3.0%;轻工行业下降22.7%。2021年,龙泉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32.5亿元,增长9.9%;利润总额137.1亿元,增长5.8%;利税总额461.5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3%,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
2021年,龙泉驿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18.1%,整车产量占全市比重97.5%;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共有规上汽车制造业企业139家,比上年增加6家,实现营业收入1183.4亿元,增长9.9%,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58.2%。其中整车企业10家,实现汽车产量(不含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产量61.1万辆,增长18.1%;新能源汽车产量5.19万辆,增长111.8%。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1%。
建筑业
2021年,龙泉驿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1.1亿元,下降0.6%。房屋施工面积159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8.2万平方米。
一汽堆场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龙泉驿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6亿元,增长15.0%。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8.8亿元,增长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8亿元,增长22%。按行业分,商品零售额203.5亿元,增长8.6%;餐饮收入61.1亿元,增长43.5%。2021年,龙泉驿区限额以上企业12个商品大类中8个大类实现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3%,汽车类增长23.1%。
招商引资
2021年,龙泉驿区引进重大项目19个,实际到位内资163.52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32.03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84.2亿元。
房地产业
2021年,龙泉驿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增长5.8%。商品房销售面积244.9万平方米,增长18.9%。
邮电通信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固定电话用户31.4万户,增长5.4%;移动电话用户140.1万户,增长8.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9.4万户,增长4.4%。邮电主营业务收入9820万元,增长7.3%。
旅游业
2021年,龙泉驿区接待游客1809.55万人次,增长66.8%;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00.37亿元,增长91.4%。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境内有星级旅游饭店1家,A级旅游景区6个,共接待游客约910.28万人次,其中洛带古镇(含金龙长城)接待游客452.51万人次,桃花故里接待游客210万人次,蔚然花海接待游客102.95万人次,好秾人有机农庄接待游客42万人次。
金融业
2021年,龙泉驿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增长5.3%,占服务业比重11.5%。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67.5亿元,增长6.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18.6亿元,增长20.0%。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全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93家,上市公司6家,其中2021年新增上市公司1家,IPO融资额9.96亿元。
交通
2021年,龙泉驿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7.0亿元,增长7.2%。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096.39千米(含厦蓉高速东西轴线改建段18.94千米),比上年下降21.7%。其中,高速公路87.3千米,市政道路总里程555千米,增长4.3%。
公路
龙泉驿区区内成渝铁路及成渝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成昆铁路及其货运外绕线绕境而行,公路方面,以横向干道驿都大道、成龙大道(及延伸线成简快速路)、成洛大道、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公路和纵向干道东三环路、蜀王(洪河)大道、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新双龙路、汽车城大道、成环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等纵横交错的路网贯穿龙泉驿区。
铁路
按照《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成都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规划方案,龙泉驿区境内将有两条地铁线路贯穿龙泉驿区南、北两片。其中,南片的是成都地铁2号线,由龙泉驿站开往犀浦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主干线,东起龙泉驿站,经龙泉街道西行,过东三环路后,穿过沙河,西止于郫都区犀浦站。2014年10月26日通车运营。北片的是成都地铁4号线,由温江万盛站开往龙泉驿西河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内部填充线,西起温江城区,东止于西河镇场镇西侧。全线于2017年6月2日正式通车。运输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公交线路长度849.25千米,公交车线路102条,新增6条;公交在册汽车1096辆。
科技事业
2021年,龙泉驿区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46人;专利授权量46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82件。中法成都生态园获评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优秀园区。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普通小学39所,在校学生65957人,专任教师3154人;普通中学31所,在校学生36934人,专任教师293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6649人;驻区高校13所,在校学生13635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88人;幼儿园135所,3岁以上在园幼儿49828人,专任教师3321人。幼儿园公办学位占比维持在51%,普惠园学位覆盖率达81.4%。2021年,龙泉驿区新建、改扩建、改制公办中小学、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11235个。
四川旅游学院 | 成都大学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
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 - | - | - |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博物馆17个,影院15个,公共图书馆三级总分馆图书总藏量为78.64万册,增长2%(其中区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52.37万册,增长6%)。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体育场地有4946个,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78场次,参加体育比赛7万人次,观看体育比赛50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43万人次。
卫生事业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医疗卫生机构有630家,比上年增加91家;拥有床位数5689张,比上年增加516张。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社会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6142人,增长8.23%,其中,执业(助理)医生2283人,增长7.4%。卫生防疫人员395人,增长29.1%。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44‰,婴儿死亡率2.72‰,分别控制在9/10万、4.5‰、3‰以下。截至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全区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69例,其中:确诊病例43例,无症状感染者26例;11家医疗机构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为2.91。
劳动就业
2021年,龙泉驿区城镇新增就业1223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69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78人,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349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5万人,失业率3.48%。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各种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20个,床位4152张;2021年,龙泉驿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56万人,同比增长21.5%;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1.75万人,参保率95.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47万人,增长0.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31万人,增长2.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97万人,增长8.5%;参加工伤保险27.5万人,增长10.7%。
基础建设
截至2021年末,龙泉驿区建成区面积101.44平方千米,已移交管护城市道路561条,面积1465.9万平方米。37个大运会重点项目建成竣工,其中“大运村”全面建成,“一场三馆”建成投用、承办体操等三项国家级系列赛事,大运会主场馆入选40个中国新地标;东西城市轴线、大运直联通道开放通车。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加快建设,森林覆盖率42.18%,比上年提升0.12个百分点。东安湖公园、驿马河公园二期建成开放,2021年,龙泉驿区新建绿道65千米,累计建成绿道265千米;新建公园4个,累计建成公园10个;新建小游园、微绿地16个,城市绿地率37.18%。
环境保护
2021年,龙泉驿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7天,优良天数比例84.11%,细颗粒物(PM2.5)37微克/m³,同比增长2.8%。地表水水质总体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为72.7%,比上年提升27.3个百分点;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1年,龙泉驿区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45.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安全生产
2021年,龙泉驿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0起,同比下降15.0%,其中道路交通26起,工矿商贸3起,建筑领域10起;死亡人数25人,同比下降46.8%。火灾事故81起,直接财产损失260.42万元。
非遗文化
草编工艺
龙泉驿区草编制品以草帽为代表,其编织工艺精巧,历史悠久。草鞋、草绳等次之。产地以柏合镇为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游历成都后记述:“生意之最巨者有草帽一种,川中男女,夏天每购戴之。”民国初年,柏合寺兴草编市场,川西客商每年坐镇收购。20世纪80年代,为草编工艺发展鼎盛时期,时有草编企业100余家,年产草帽和工艺草编制品300万件以上,产值1000万元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消费者减少。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草帽原材料(麦秆)奇缺,生产萎缩。2003年和2004年,区、镇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草编文化节,展出柏合镇“草帽大王”蒋桂良等15人费时两个月,使用8800米麦草辫编制一顶直径6米、高1.2米、重400公斤的大草帽,与一顶直径3.5厘米、帽深2.5厘米、帽缘直径1厘米,仅能勉强容进一根小指头的小草帽。次年草编文化节,由4个草编艺人费时36天,耗用优质麦秆20多万根制成一条全长50.2米,龙头高2.08米,龙鳞由2008米草辫和2008块草编构成的“奥运草龙”展露龙颜。柏合镇命名为“成都市草编艺术之乡”。2005年柏合镇爱国村老人魏宗惠(71岁)用麦草编制草帽、手提包、女鞋、花篮、果篮……参加青城山草编工艺展览,其制品因工艺精湛而供不应求,并获“成都市民间手工草编艺术家”称号,加入“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06年,龙泉驿区草编工艺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舞蹈
洛带江西会馆广场的舞狮表演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有龙灯、狮灯、牛儿灯、小花灯、蚌壳灯、车车灯、幺妹灯等民间灯舞,多在春节期间开展活动(详见前志);新中国成立后淡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绝迹。“文化大革命”后逐渐恢复。1989年龙泉、茶店、柏合、洛带、文安等乡镇分别有狮灯、彩龙、小金龙、花灯(唐僧取经)队和牛灯队。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洛带镇龙灯队和龙泉镇、茶店乡狮灯队。其后,狮灯队因人员缺失等原因停止活动。
秧歌舞
解放初,解放军传来秧歌舞,各乡镇组建秧歌队进行宣传活动。其后逐渐淡化(歌舞声调见前志)。1976年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后复苏。1988年在离退休老人中多见。区老年大学排练老年秧歌迪斯科舞蹈参加市老年健身舞比赛,获得好评。1997年3月“7062基地”老年秧歌队表演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惟妙惟肖。前部为近百人的队员头戴花环,身着滚边大红汉民族服饰,脚穿绣花鞋,手握红手帕。在队前打场(开道)者引领下鱼贯相随,伴随锣鼓节奏边走边扭,互相穿插,默契配合。队伍后部分是跑驴、旱船、霸王鞭等道具舞蹈和装扮成小姐、相公、媒婆的各类人物。整个队伍中有一丑婆手持红手帕和旱烟袋,抖肩摆胯碎步颤、穿针引线前后钻,妙趣横生。
客家文化
洛带镇,地处成都东山,是中国有名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二十多万客家人,是四川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客家人占镇总人口数的86%。他们至今还保留从幼儿到老人说客家语的传统,被称为客家人的“方言岛”。客家民居、习俗在历史的发展中得以完整保存。洛带古镇尚保存有一街7巷子的古镇格局,洛带镇最有特色的是客家古老的建筑,他们多为清末明初风格。现仍保存着广东、江西、川北、湖广等客家人四大会馆,透漏出强烈的客家文化气息和古朴风韵。2001年3月,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暨客家学术研讨会,引起了海内外客家人的关注。
花果文化
龙泉驿区是全国闻名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基地,素以“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著称。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8万亩,盛产水蜜桃、枇杷、葡萄、脐橙等二十余种优质水果,年产量达二亿斤,其中尤以水蜜桃、种植最负盛名。全区现种植桃树十万余亩,数百万株,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桃花的规模和数量居全国十大桃花观赏基地之首。自1987年至2005年,龙泉驿区利用桃花成景的优势,共举办十三届“成都龙泉桃花会”。2000年,桃花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成都桃花节”。2001年8月29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成都桃花节为“成都国际桃花节”。
| 石经寺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东麓的天成山,位于龙泉驿区茶店镇石经寺。占地200多亩的石经寺依山而建,庙院层层矗立,林荫掩映,历来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石经寺约建于东汉年间(189—214年)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时代。初为宦官私宅,后捐为庙,取名“灵音寺”。唐朝建殿,初具寺庙规模。明正统年间(1436至1449年),湖北高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主持此寺,并更名为“天成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简州牧宋思仁赠给寺院一部石刻的《金刚经》,将寺庙更名为“石经寺”。 |
| 龙泉湖 是引岷江水源形成的一座中型湖泊,形状像一条巨龙,整个水域面积8300亩,湖岸线个。龙泉湖景区以“赏花观景、戏水游乐、休闲度假、培训疗养”为特色。主要景点有:桃花岛、嫦娥岛、三蕙岛、桃花溪度假村、七姑岭、十里长峡、瓦灯寺、金色戏子、迎亲弯、仰佛山等。在龙泉湖的所有岛屿中,最有名气、人气最旺盛的是3号岛。3号岛主要由动物岛、孔雀园、四川水电疗养中心、兰花岛、恐龙岛组成。 |
| 洛带古镇 格局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街二寺三会馆,洛带公园博物馆”,一街与七条巷通联,构成了古镇完整的交通系统,同时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具有典型客家建筑特征。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街道东西弯曲走向,原铺以石板。街道两边商号林立,铺面的后面多为深宅小四合院,平房与木楼参差交错。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是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 |
| 大佛寺“天落石刻”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大佛寺天落石。天落石众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为珍贵。因为历代慕名拓印,这块位于天落石下部、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的碑刻与周边所有石刻的色泽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体高2.24米,宽1.25米,碑首是朱鹊和浮雕小佛组成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碑额为楷书阳刻,楷书阴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叙述了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业绩。 |
| 东安湖公园 东安湖公园,拥有正圆形体育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小球馆、游泳跳水馆“三馆”。 在东安湖公园“一场三馆”以西,是城市界面,向东,则是一片碧绿的湖水,再远处,则是“城市会客厅”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
| 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 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面积1.2万亩,其中青龙湖水面1400多亩,水来自东风渠,源于都江堰,惯称为青龙湖。 |
2018年9月,龙泉驿区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位居西南地区首位。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7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 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90位。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39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8月26日,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公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1月,龙泉驿区的“小区处于手机信号盲区 政企联动保通信”案例入选“善治新力量——2021四川网络理政优秀案例征集推荐”名单。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8。
2022年10月,入选四川省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公示名单。
2022年12月,被推选为“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