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劭 编辑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刘劭(生卒不详),字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政治家。

末年,举孝廉出身,初为上计吏,历任太子舍人秘书。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陈留太守,册封关内侯。正始年间,去世,追赠禄勋。

刘劭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成为推动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中间环节。参与编纂类书《皇览》,制定《新律》。编写《人物志》,品评人才。著有《赵都》《许都赋》《洛都赋》等辞赋作品,多已亡佚。仅见《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收入于《全三国文》中。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刘劭

字:孔才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平邯郸

生日期:东汉建宁年间

逝世日期:曹魏正始年间

主要作品:《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上都官考课疏》

官职:尚书郎、散骑常侍、陈留太守

封赠:光禄勋

爵位:关内侯

人物生平

编辑

刘劭刘劭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官至尚书郎、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受诏搜集五经群书,分别类,纂为《皇览》。又与议郎庚嶷、荀诜等共同制订律,作《新律》十八篇,著《赵都赋》、《律略》。魏废帝时,专事执经讲学。所著《人物志》,讨论封建会人才选拔问题,以为人“禀阳阴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人之形质,可观察其才性。对人性、才能和形质等分析甚详,反映汉末魏初在用人制度方面之趋势,开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的清淡风气。所著有《法论》等。约生于东汉建宁年间,卒于魏正始年间。官至散骑常侍。著《人物志》,探讨了人才选拔的标准原则问题。他认为,识人不仅应听其言,而且应观其行;不仅要看其外貌,而且要看其内在气质。他把人物分作“三材”、“十二流品”,认为人是最理想,英雄次之,等等。他还用家的无名解释儒家中庸现出儒道合流的倾向。他的思想是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主要成就

编辑

刘劭刘劭

汉末魏初是社会思潮的转时期,由于儒家思想的衰落,出现了儒、道、名、法竞起与合流的趋势。又因为曹操重刑名,更促进了名家和法家思想的流行,使得人物品题(“旦评”)由对具体人物的评论,发展到人物才性高下标准问题的讨论。刘劭的《人物志》反映了这一思想特点,对评论人物才性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讨论,为当时哲学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他认为,对人物的认识不仅应听其言,而且应观其行,说“必待居止然后识之”;人禀阴阳以立性,由于每个人禀受的气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才性。他根据才性高下,把人物分成五等;圣人、德行(与“圣人”比,是“具体而微”)、偏材(有一方面特长)、依似(表面上有一方面特长,而实无)、间杂(“无恒”的人)。他认为,“圣人”是最高的人格。“圣人”以中庸为其德,说:“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咸而不碱,淡而不醇,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刘劭用道家的“无名”解释儒家的“中庸”,表现出儒、道合流的倾向。他的思想是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人物评价

编辑

陈寿:“刘劭该览学籍,文质周洽。”

主要作品

编辑

《赵都赋》《乐论》《许都赋》《人物志》。《人物志》作为我国历史上首部系统的人才心理学专著。

艺术形象

编辑

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劭是魏国将士。在诸葛亮第5次北伐孙权进攻魏国时,他前去守卫江夏,并受曹叡之命破了陆逊之计,牵制住吴军,击退了孙权。

史书记载

编辑

刘劭, 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都。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脩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时诏书博求众。散骑侍郎夏侯荐劭曰:“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於数,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才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制度之士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凡此诸论,皆取适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实为朝廷奇其器量。以为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间之欢,得自尽於前,则德音上通,煇燿日新矣。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臣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魏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卒,追赠光禄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