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民族大学 编辑
中南民族大学(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简写SCMU)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民族大道182号,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位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资格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五方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始建于1951年,创建之初名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85年,学校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002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学生的目标。
中南民族大学对外交流范围涵盖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数十个国家。2008年中南民族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10万余平米,馆藏图书930余万册;拥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设有21个二级学院、82个本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文名:中南民族大学
外文名:South-CentralMinzuUniversity
简称:中南民大(SCMU)
创办时间:1951年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民族类
学校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省部共建高校(2015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006年)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本科专业:82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院系设置:21个二级学院
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校歌:《中南民族大学校歌》
校庆日:11月29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
院校代码:10524
主要奖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民委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知名校友:吴泽霖、沈嘉柯、安易、潘琦、韦忠南、朱继东
知名教师:阎占定、杨金洲、易新涛、李资源、姚上海
中南民族学院
1951年5月,中原大学受中南军政委员会的委托,就筹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经三次变动,于12月将校址确定在武昌洪山南麓,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后,同年8月,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开始入学,共计194人。1951年11月29日,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正式开学。
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
中南民族大学校徽整体呈绿色,寓意着生机和活力,表现出学校师生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面向未来的自信和勇气;校徽正中间的图形是汉语“民族”拼音首字母“MZ”的变形,既像一棵大树,象征着学校学生茁壮成长,立志成才;又似两个人手挨手时的场景,代表学校作为“民族”类高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的办学使命。校徽上方是学校的中文校名,下面有英文名环绕,中下方写有学校的建校年份“1951”。
●校歌
《中南民族大学校歌》
歌词:
双塔高,百花艳,我的校园南湖边。杨柳依依,碧水涟涟,这里有我各族青年。呵……手牵手,肩并肩,我的志向永不变。朝阳正红,豪情无限,民族大业担在肩。学海击水三千里,书山凿石一片天。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放飞理想,拥抱明天。学海击水三千里,书山凿石一片天。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放飞理想,拥抱明天。拥抱明天。
学生活动
根据2016年5月学校团委官网显示,中南民族大学举办有“毕业杯”篮球比赛、民歌合唱节、运动会、新生杯篮球赛、民族风情文化展等学生活动。2013年5月,学校笛箫协会第六届专场音乐会在大礼堂举行,该场音乐会共分六大曲目;2014年11月,学校2014级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举行;2015年5月,学校“灵动”民族舞蹈大赛在大礼堂举行,该次大赛对赛制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即兴舞蹈环节,提升了比赛的难度;2016年4月,学校首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体验营活动在南湖操场开展,活动设有抢花炮、木球运动、陀螺、高脚竞速、踢毽球、板鞋竞速、风筝比赛、飞镖比赛共八项民族特色趣味项目。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边境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李金林 |
党委副书记 | 白江源、宋发军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段超、杨胜才、杜冬云、宋发军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韩叶盛 |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 乔俊杰 |
参考来源: |
●学术艺术界
姓名 | 职务/成就 |
---|---|
潘琦 | |
吴泽霖 | |
安易 | |
韦启文 | |
杨荣瑾 | |
朱继东 | 资深记者、学者,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新华社主任编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
韦忠南 | |
王光荣 | |
贺锋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创新人员),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 |
●党政界
姓名 | 职务/成就 |
---|---|
高宏峰 | |
禤德科 | 北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
雷祥雄 | |
石佳能 | 中共怀化市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
黄雪鸿 | 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
龙保荣 | |
潘文兰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州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
麻绍玉 | 国土厅及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 |
杨光磊 | 黔东南州文主席、党组书记、调研员。 |
刘应捷 | 湖南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兼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
马徽江 | |
马尚云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
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