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袋镇 编辑
布袋镇,隶属于台湾省嘉义县,位于嘉义县西南部,辖域面积61.73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4月,布袋镇下辖23个行政里,镇公所驻兴中里,人口2.99万人。
布袋昔称为“布袋嘴”,因为布袋位在盐水溪口之北,以前环抱一个内湾,布袋就位在此内湾北岸突出的尖嘴上,故有此称,后来则改为“布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布袋归属台湾,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台南县布袋乡公所,后来布袋乡因布袋港与大陆通商,航运发达,人口增长,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升格为镇,为台南县布袋镇,1950年,改隶嘉义县布袋镇。
布袋镇主要经济来源是养殖和种植。另外布袋外镇盛产食盐,被称为“盐的故乡”。布袋镇布袋盐场附近海水含盐量高达35‰以上,是长江口外海水盐度的7倍。每年生产食盐高达60多万吨。
中文名:布袋镇
别名:布袋鎮
所属地区:台湾省嘉义县
地理位置:嘉义县西南部
面积:61.73km²
下辖地区:23里
政府驻地:兴中里自由路2号
邮政区码:625
气候条件:沿海型气候
人口数量:2.99万(2011年4月)
明郑时期
古称魍港(今好美里一带),其所开发,始于明末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在魍港开垦。海盗颜思齐、郑芝龙拓台十寨之第六寨便设于魍港大丘田。郑成功远涉海峡,驱离东印度公司势力之后,郑氏王朝亦遣部将屯垦此地,并募集福建漳州、泉州三邑、安溪等地先民迁居开垦,当时本地较为荒凉,经先民集居着手经营,而形成村落闹市 。清领时期
布袋镇是嘉义县开发最早的地区,旧称布袋嘴,又称冬港。冬港为布袋清领初期的称呼,清康熙年代,位于八掌溪口,大丘田沙嘴东南岸滨泻湖的一个内港,《诸罗县志》载有:“冬港商船到此载五谷,难出青峰阙,入于海。”所指“冬港”就是现在的布袋港。清乾隆年间布袋发展成一内港街庄,九龙里香火鼎盛的嘉应庙以及永安里的永安宫皆建于此期间 。
日治时期
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将布袋改称为布袋街,属台南县管辖。民国九年(1920年)8月10日改称为台南州东石郡布袋庄役场 。
民国时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布袋归属台湾,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台南县布袋乡公所,后来布袋乡因布袋港与大陆通商,航运发达,人口增长,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升格为镇,为台南县布袋镇,1950年,改隶嘉义县布袋镇 。
布袋港
截至2011年末,布袋镇下辖23行政里 ,镇公所驻兴中里自由路2号。
岱江里 | 九龙里 | 岑海里 | 兴中里 | 光复里 |
见龙里 | 新厝里 | 龙江里 | 西安里 | 中安里 |
东安里 | 树林里 | 贵舍里 | 永安里 | 东港里 |
江山里 | 菜铺里 | 考试里 | 振寮里 | 新岑里 |
新民里 | 复兴里 | 好美里 | ||
: |
位置境域
布袋镇位于嘉义县西南部,北邻东石乡,东北连朴子市,东南连义竹乡,西滨台湾海峡,南隔八掌溪接台南市北门区,总面积61.73平方千米 。625台湾嘉义县布袋镇龙新桥
土壤
布袋镇土壤以簪沙质壤土为主,含盐份较高。小部份为黏土壤土,分布于贵舍里的半月段、贵舍及树林里的树林头段 。
地形地貌
布袋镇处嘉南平原之上,地势低平,系由八掌溪多次冲积而成 。
气候
布袋镇属于台湾西部的沿海型气候,长年季风强,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6℃,其中7月份最热,月平均温度15℃。因受季风影响,春夏吹西南风,秋冬吹西北、东北风,唯一冬冷夏热的地方,雨量也因为季风以及海洋气候的导向,长年不稳定,年平均降水量900到1500毫米左右,每年平均降雨日数约85天,相对湿度75到90之间 。
布袋镇公路
水文
八掌溪流经新塭南端入海,重要排水沟有溪墘大排水沟、考试潭大排水沟等,尚有中小排水沟较多 。
截至2011年4月,布袋镇户数为10131户,人口为2990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