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月亮 编辑
《绿月亮》是中国当代作家彭荆风创作的长篇小说,最初发表于《警坛风云》1990年第4—8期,首次出版于1994年9月。
《绿月亮》讲述了三个罪犯,在越狱逃跑,经历了一段短暂而惊心动魄的人生途程之后,又一一落入法网,结束了他们可恶可悲可叹的生命。该小说发挥了彭荆风的特色,人物各有个性,生活气息浓郁,读来细腻、深刻、生动。
月亮是银色的,金色的,会有绿色的吗?
有段时期,月亮似乎变绿了,天下也就大乱。关在监狱里的3个犯人一小偷、色狼、过失杀人犯,趁乱爬出牢房的高墙,偷走管教人员的警服,拦劫汽车,窜进一片混乱的城乡;他们的犯罪原因不同,逃出监狱后也就按自己的思维来活动,小偷到处扒窃用来挥霍,同时也教济被他同情的人,色狼则疯狂的找女人,过失杀人犯在报复了对他不贞的妻子后,远走边境去与一个爱他的美丽寡妇相聚。
月亮没有真正变绿,他们又一一落网。
乌龙
在三个罪犯中,强奸犯乌龙是丑与恶的化身。他两次进监狱,一次因抢劫和斗殴伤人被判了五年,出去后才两年又因强奸妇女判了十五年。“他身体高大结实,浑身多毛,野得很。人在监牢中,梦里想的还是那女人柔软白嫩的身子”,他之所以要越狱,就是要到社会上去继续为非作歹,实现他梦里想的事。作者从多侧面写他的凶恶,写他的善性,一直注意不把他简化,写他那种单一性格中的复杂历史。例如写他与罗盘、周正之间既相互勾结,一起越狱,又相互不信任,尤其是在越狱后的途中,罗盘、周正把他甩在林间的小茅屋里,他咬牙切齿地诅咒这两个同伙,扬言要放他们的血。作者还是着重写他的好色,写他在女人面前表现出的兽性。他们越狱后到管教人员魏大江家洗劫一番,乌龙见到魏的年轻漂亮的妻子就不能自持,想侮辱她,在周正强力阻拦后才未能如愿;当他们三个离开魏大江家去到林间小茅屋时,发现一对青年农民在小茅屋里亲热,乌龙顿起歹意,想调戏那个农村姑娘,也是在周正、罗盘的阻拦下未能如愿;当他逃回到他生活的那个城市投靠地痞“北门虎”时,见到“北门虎"的小情人,也动手动脚想调戏她,结果被“北门虎”挡了驾。乌龙作为一个普性大发的流氓罪犯,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又有他独具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周正
周正原是一个本分的长途汽车驾驶员,他爱他那美丽的妻子,因此而拒绝了途中一个年轻寡妇马缨花对他的爱。可是当他一个晚上赶回家时,让他看到的却是他不能接受的现实:他的妻子正和她的情夫同床共枕,进入“温柔之乡”。他一怒之下失手打死了那个占有他的妻子的男人,作为“杀人犯”他被判了二十年刑。在劳改煤矿里,他对二十年刑期失去信心,加上他对母亲和那个小寡妇的思念,促使他加入乌龙、罗盘这一伙,参加了越狱的行动。但他不同于乌龙,对于乌龙的兽性和兽行,他是深恶痛绝的,他不仅阻拦了乌龙对魏大江妻子的凌辱,也保护了那个在茅草屋里与情人幽会的纯朴的农村姑娘免受乌龙的欺侮,这都表明了他正直善良的人性。而写他回到生活过的城市通过风子的帮助与母亲相见的场面,写他历尽辛苦到了那个座落在山区公路边的小屋里与马缨花这个他日夜思念的情人相会并结为夫妻的情景,作者都用相当面畅的笔墨表现出这个“杀人犯"身上人性美的光彩。尽管后来,他不能同马缨花生活下去,马缨花先他坠崖身亡,他则被抓回监狱加刑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但在感情上很难把周正作为一个“杀人犯”来看待,不少地方还会为他酒下同情之泪。作者既写出了过去杀人的行动的恶非和参加越狱的罪上加罪的行为,又处处表现他尚未泯灭的人性美的光彩,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杀人犯”。
罗盘
复杂的人性的象征。他的性格中,既有恶的一面,又有善的一面。他是个“两腮没肉,嘴尖,手贪的小个子”,从小和寡居的母亲度日,“从十二岁起就开始扒窃。九年来,拘留所、监狱进过无数次”。他贼性难改,任凭关进监狱多少次,一出监狱,只要一上街就手痒难熬;他扒技又高超,别人藏在内衣口袋里的钱,他有本事拿到手面使对方毫无知觉。但是,他的盗也讲“人道”,从来不扒孤寡老太婆和小孩的,一是由于他们穷困可怜,二是他小时候就被人扒过一次买米的钱,回去后守寡的母亲抱着他痛哭的惨状依然历历在目。他千方百计想越狱出去,取出他埋藏的五千元钱,并继续干他的营生。但是,越狱之后他的一连串行动都表明他的善良的人性未泯,例如他和周正都看不惯乌龙随意凌辱妇女的善性,一开始就想办法把他甩掉;他逃出后回到生活的城市后投靠小凤母女。小凤母女,尤其是小凤对他如亲姐弟般的感情;他和周正设法帮助给他们带路的农村姑娘,用偷来的公函为她的被打成反革命的父亲写平反信;他与周正逃离那座他们生活过的城市分手后,他登上火车在车上帮助抱着孩子上京告状为丈夫伸冤的易武的妻子的种种行动,都表明他的人性中还有善良的一面。这种善良的人性与他惯窃的丑恶的人性总是扭结在一起的,于是形成了作为罗盘“这一个”的复杂的性格和丰满的形象。从形象的创造来看,罗盘的形象比乌龙的形象创造得更为成功,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主题思想
剖析善恶
彭荆风在《绿月亮》中,别有一种追求,别有一种象征意义和哲理意味。三个罪犯越狱的故事,只是作家表达其人生见解的契机。作家的创作意图,是要通过这个故事,去透视罪犯的灵魂,去对人性的善与恶作深人的心理剖析。
从表面上看,那些剃光了头的罪犯,他们清一色的囚衣里所包藏的,都必然是一颗邪恶的灵魂。如果不是如此,他们何以成为罪犯,何以被送进监狱。然而,同样是罪犯,他们犯罪的原因却各有不同,他们的灵魂也呈现出深浅不同的暗色。就是在他们灰暗与邪恶的心灵里,也并非是一潭死水和一片凝冰,也许还会有些微的亮点和多少不等的暖意。有鉴于此,作家才在小说中多次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的。复杂的人生,便应有复杂的透视人性的X光镜。
人性复苏
《绿月亮》中,三个罪犯的结局正好印证着小说中的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即使是小偷有时也会因地因时做出一些与他平日的行为不相吻合的事来。那些对人生只会用红黑两种颜色来简单裁决的人,哪里能理解!”这段话,是作家在透视复杂的人性之后的一种感受,一种体验和一种结论。对于曾经蒙冤受屈、尝过铁窗生活滋味的作家彭荆风来说,这种人性透视的结论,既不是理论上推导的结果,也并非是创作上技巧的需要,而是用他半生的痛苦与血泪,在心灵的蚌壳中孕育出来的思想珍珠。
艺术特色
透视手法
作家对三个罪犯所作的人性透视,是小说的机巧和别致之处。作家把这种透视安排在监狱里与监狱外两种不同的环境之中,安排在罪犯的身份与公安人员和外调干部的伪装的矛盾之中。这样的安排,让真我与假我相互映照,让善良与邪恶相互对比,不但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而且使复杂的人性得以充分而全面地曝光。
独特认识
在《绿月亮》中,作者用比较集中的笔墨从正面切入,写了三个罪犯的不同的犯罪心理以及越狱过程中的不同心理历程,表现了他们比较复杂的人性,从较深层次开掘了人性美和人性恶。这种把罪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把丑恶的社会现象作为重要描写对象,并从较深层次开掘人性恶和人性美的作品,在当代长篇小说中似不多见。可喜的是作者不仅敢于写丑和恶,而且善于把握艺术的分寸,艺术地表现丑和恶,把自然丑化为艺术美。另一方面,作者又把三个罪犯的犯罪以及越狱逃跑的过程放在“文化大革命”这个月亮变绿的大背景下展现,对于揭示罪犯的犯罪社会根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角度和依据。这就表现出作者艺术构思的苦心。无论是从题材的开拓来看,还是从社会认识价值来看,《绿月亮》都有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在发展公安题材文学创作中功不可没的意义。
艺术形象
《绿月亮》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对乌龙、罗盘和周正三个罪犯的艺术形象的成功创造上。《绿月亮》同别的专门写破案的传统小说不同,它并不专门迫求情节的离奇和设置一个又一个诱人的悬念,它有相当曲折跌宕的情节,如三个罪犯越狱的过程和逃出后被追捕的过程,本身就是波澜迭起相当扣人心弦的,但作者不是为了写情节而写情节,而是把情节作为人物性格的历史,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去展示人物的不同性格,从而创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小说表现的人性的深度和把自然丑化为艺术美,主要也体现在三个罪犯形象的创造上。
《绿月亮》不仅选材新颖,情节引人入胜,且注意创造各种类型的罪犯形象,具有雅俗共赏审美效应。(作家何镇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