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的探寻 编辑
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本书要说的是“我之鲁迅观”。而且,“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同样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透过“我与鲁迅”,可以从一个特定侧面,看到中国的成长于50、60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与20世纪中国变革的先驱者鲁迅的认同与辩异,理解与误解,感应与隔膜……
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没有谁像鲁迅这样给后世造成这样大的影响,留下这么多的话题。他的著作,至今拥有广大的读者。
然而鲁迅又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
在鲁迅生前和身后,由他引发的文化论战和思想交锋,从未停止,一直延续到今天。在鲁迅的遗产中,不仅有对文明社会的渴望,也有对现代社会变态的质疑;不仅有对传统的反省和抵抗,也有对新文化运动中不谐和性的抨击。鲁迅表达了反抗奴役、走向自我解放的文化命题。他将一个贫穷、落后、灾难深重的社会中人的不屈不挠的生命之迹深刻地昭示给世人。他的丰富的思想映现着灵魂的纯净和高贵。鲁迅思想不但在中国,在亚洲,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其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