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隆溪 编辑
张隆溪,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世界级华裔学术大师之一。北京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现任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现在唯一健在华裔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韦斯理大学杰出学人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特聘教授。《中华英才》杂志赞誉其为“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
2010年,张隆溪受邀成为美国New Literary History(《新文学史》)顾问编辑,张隆溪是其中唯一的华人学者。主要研究范围是中西文学及跨文化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专著多部,其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2016年7月,当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
1966年中学毕业时,却刚好赶上“文革”开始,陡然间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1969年,从成都九中高中毕业的他与成千上万的“老三届”知识青年一样,插队到了四川凉山州德昌县茨达公社。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3年,在硕士毕业并在北大任教两年之后,张隆溪选择了赴美留学。与赵毅衡、赵一凡等学者一道,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文化先行者”。
1989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师从于杨周翰、钱钟书、朱光潜诸教授。同年受聘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任比较文学教授。
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年,张隆溪受聘香港城市大学,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
1998年起,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系讲座教授兼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张隆溪受聘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教育部讲座教授。
2009年2月,张隆溪成为继冯至、夏鼐之后的第三位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华裔外籍院士,也是该院健在的唯一的华裔院士。
张隆溪学贯中西,所著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论》等在国内外文化圈享有重要地位,。近10年来,张隆溪的足迹遍布欧美、亚洲各地区,又出版了多部英文著作和多篇学术论著,也在国内出版了几本著作,使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东西海之间的思想摆渡者”。
主要著作
1.《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北京:三联书店,1986)
2.《道与逻各斯》(The Dao and the Logos: Literary Hermeneutics, East and West.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2。后有韩语、汉语版)
3.《强力的对峙:从两分法到差异性的中国比较研究》(Mighty Opposites: 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走出文化的封闭圈》(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北京:三联书店,2004,增订本)
4.《中西文化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不期的契合:跨文化阅读》(Unexpected Affinities: Reading across Cultur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7)
6.《比较文学研究入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
7.《五色韵母》(台北:网路与书,2008)。
8.《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