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钟,汉语成语,拼音是qíng zhī suǒ zhōng,意思是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出自《晋书·王衍传》。
中文名:情之所钟
拼音:qíngzhīsuǒzhōng
反义词:三心二意
出处:《晋书·王衍传》
痴情所向,十分专注。
《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 :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爹妈见说是皇亲,又曾来望,便不疑他。谁想情之所钟,解释不得。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称奇 卷二十九》:那官人每对人说着此事,还凄然泪下。 可见情之所钟,虽已为鬼,犹然眷恋如此。
沈复《浮生六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晋朝时期,王衍死了年轻的幼子,十分悲伤。山简前往吊唁,并劝王衍说孩子只不过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伤。王衍动情地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