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 编辑
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在中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1. 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后汉书·卓茂传》:“初, 茂与同县孔休、陈留蔡勋、安众刘宣、楚国龚胜、上党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时,并名重当时。”
《北史》:“孝昌元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疏谈笑,亦有此心,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
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吃散发源于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两个人,与晏同为服药的祖师。”
2. 指志趣相同的人。
《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汉郑玄注:“同志曰友。”
宋叶适 《司农詹公墓志铭》:“公率同志请於周丞相,反覆极论,责以变通之理。”
清·范阳洵《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后之官斯州者,与余同志必能力继其盛,则此庙可以不衰矣!”
《红楼梦》第一二○回:“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
3. 指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语,系孙中山1923年10月中旬,为广州国民党党员恳亲大会所写的题词。它最早见诸孙题写书名的《国民党党务讨论会记事录》内,公开载于《国民党周刊》之创刊号(第一期)上(1923年11月25日发行)。
黄葆桢《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五:“春秋大复仇九世,同志寥落谁商量。”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托洛斯基派的信》:“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 中国 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新加入的党员和团员,虽然在社里经常跟剑平四敏一起工作,却不知道他俩是他们的同志。”
4.同心人。指夫妻。
南朝宋鲍照《代悲哉行》:“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
5. 指结为夫妇。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舟人妄想能同志,一月空将新妇呼。”
6. 今用为彼此之间的通称。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纲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同志”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中。
196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重申:“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
简简单单的“同志”二字,承载着的是百年大党以无数牺牲和奉献换来的人民群众的信任,承载着的是她由弱到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无数奇迹的“政治密码”。
一声“同志”,凸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权力的约束、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有利于构建更简单、更纯洁、更积极的党内关系。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面立党为公的旗帜,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