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 编辑

成语释义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个语成语,拼音读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置之死地而后生

拼音:zhìzhīsǐdìérhòushēng

外文名:Thedeathtrapofbuyisbornafterthat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

出处:《孙子·九地》

:背水一战,绝地逢生,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破釜沉舟

释义: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结构:复句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释义

编辑

兵家哲学。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

编辑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九地》

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

成语故事

编辑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

成语举例

编辑

若我不先发制人,终必为人所制,置之死地而后,死耳,不如速发难。孙中山《训练革命军人之演讲》

成语造句

编辑

中国,沉睡的民族,被敌人的铁蹄踏倒在地,没有踏碎它,反而把它踏了,没有制服它,反而把它激怒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危亡之际,麻木沉沦,知耻者奋勇,“东亚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