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 编辑

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区

东川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东北部和昆明市最北端,距离昆明150公里,东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南与昆明市寻甸县相接,西与昆明市禄劝县相靠,北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相连,并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和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总面积为1858.79平方千。东川区辖有1个、6个镇、1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111日零时,东川区常住人口为260744人。

东川区地处云原北部边缘,境内最高海拔4344.1米,最低海拔695米,高差3649.1米。东川区境内矿产源丰富,为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轿子雪山被誉为“滇中第一山,小江流域为世界典型暴泥石流区被称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小江两岸是昆明市最大的热带作物区。

2009年3月,东川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2019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东川区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8月,入选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0年,东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4%,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26:66。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东川区

外文名:Dongchuan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53011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西南地区

地理位置:昆明市东北部

面积:1858.79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6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铜都街道

话区号:0871

邮政编码:654100

人口数量:26.07万(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著名景点:东川土地、东川小江河

车牌代码:云A

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编辑

名称由来

东川似与会川有关。据《元史·地理志》会川路载:“路在建昌南。唐移邛都于此。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说东川系少数民族语译音。

历史沿革

东川区标准地图东川区标准地图

隋初,隋文帝在云南和贵州西部设置州、昆州和协州,东川属恭州管辖,县名堂县未

唐武德四年(621年),东川仍属恭州所辖,县名改为唐兴具。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统一云南,建“南诏国”,东川属南诏国管辖,蒙世隆在此设东川郡,辖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四川省会东县、宁南县部分地区。

宋代大理国时期,属大理国管辖,东川为六节度之一。后期,废除了以军事统治为主的节度、都督制,建立了以政治统治为主的“府”、“郡”制,改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东川属四郡之一,管辖今东川、会泽、昭通全境,贵州威宁等“六部”。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云南建立行省,行省之下设道、路、府(州)、县四级,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因今属四川会理、会东、西昌的会理州、麻龙州、姜州、通安州四州划由东川管辖,东川便由府级升格为路级,隶属云南行省。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土府”东川府,府治在今会泽县城,云南布政使司管辖;次年改为东川军民府,改属四川管辖。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政府改土归流,仍置东川府,辖境相当于今东川区和会泽、巧家两县。雍正四年 (1726年)东川军民府,改属云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东川军民府改为东川府,由云南省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废东川府设东川县。并入昭通。东川的汤丹、因民、落雪、乌龙、法等地划属巧家县向化里。集、碧谷、拖布卡等地划属东川县义江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川县改称会泽县。

轿子雪山轿子雪山

  • 乌蒙-牯牛寨山风景

    毛泽东同志“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词就是对乌蒙山的最好写照。大牯牛寨山是乌蒙山脉最高峰,气势逼人,此山距东川城区水平距离仅9千米,海拔高差却达2767.3米。山上岩石大都为坚硬的石灰岩,呈褐色。

  • 东川红土地

    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东川红土地 东川红土地

  •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

    2020中国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8月,入选云南省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2年3月,东川区在2020年度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中,获县域跨发展进位县。

    2022年5月9日,东川区入选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