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书画协会 编辑
在1986年暑假的常委扩大会上通过了大力宣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字学风的决定。从此,大饭厅外就有了书法家、法律系李志敏教授所书的这八个苍劲的草书大字,《北京大学校刊》报头旁白上也刊登了此八个字,成为北大人人都要努力遵行的学风,不少人甚至以为这就是北大“校训”。
李志敏会长1994年去世后,由罗荣渠教授暂代会长。罗正欲出任会长,不幸因心脏病猝发辞世。李、罗两教授相继辞世后,“燕园书画会”择定于1996年6月27日改组为“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归属于艺术教育委员会。与季羡林、金克木并称“北大三支笔”的陈玉龙以75岁衰迈老翁,推举为书画协会会长。
1981年,日本书道学校代表团访问北大。李志敏率北大燕园书画会同仁与日本同道一起,在北大临湖轩及勺园举行了交流笔会等活动,校外书法家沈鹏、柳倩及学生书法爱好者张辛、曹宝麟、华人德、白谦慎、冷溶等也参加了交流。双方介绍了两国书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就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如日本书家讲书法意境的“空”即虚无,也就是什么都没有,而李志敏则不完全赞同这种看法,他提出,禅的“空”是虚无的,但书法意境的“空”并非如此,形还是存在的,关键是有形中要显出脱俗之蕴。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北大美术社请校外顾问廖静文、钱绍武、范曾等出席“红楼画展”评奖。活动结束后已是晚饭时间,只好来到北大当时唯一对外的燕春园餐厅。那是寒冷的12月,涮羊肉的锅子已经摆好,一桌人饥肠辘轳,可多数人都客气着,特别是学生辈虽早已不断地咽着难以自禁的口水可还是装作不饿地硬撑着。因为几位学生谁也掏不出这顿饭钱,最后是李志敏先生自掏腰包解围的,其实李先生那时也不宽裕,至今还记得范曾用馒头沾着羊肉汤玩笑地说:“涮羊肉改成涮馒头了。”
还有一次,北大美术社请华君武来北大作讲座,李志敏作为美术社顾问老师迎接。美术社的李晓峰、刘小刚等同学看到,李先生刚刚从厕所出来,一边系着裤扣,一边就赶上前去与华老握手,李先生不拘小节得让人想到庄子的“解衣盘礴”。正是在那次讲座中,学生问华君武敢不敢画邓小平的漫画,他机智地回答:“漫画只重题材,人物是谁不是重点。”这成了一段佳话。1985年,李志敏与陈玉龙等率北大书法家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交流书艺,为期双旬。在日本期间,代表团拜访了位于大坂的香风书院,会见了井口东葩女士,双方进行了诚恳的交流。李志敏为香风书院创作了一幅草书——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并在诗后题跋:“愚于初秋访日,与香风书院东葩女士相会于大坂,乃一生幸事。书此祝香风书院之书道如鹤翔碧空,誉满扶桑。”两人自此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时书信往来。1990年春节,东葩女士再次致信李志敏恭贺新春,并回忆起当年大阪交流的情景,信中特别提到:“非常感谢在香风会时你送的这首诗,希望1990年有好的国运。”李志敏与香风书院的文化交流,亦犹盛唐时期两国文化交流的风韵延续,可谓中日文化,美意千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著名文学家池田大作介绍和推荐,日本创价大学书法部多次访问北大,李志敏率书法界同仁都进行了热情接待。创价大学书法部在1990年访华后专门致信李志敏:“去年在访问贵校时,您在百忙之中热烈接待了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可是对北京大学的访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创价大学书法部第三次访华,通过池田大作先生亲手架设的金桥来到中国,我们也衷心希望这次访问能获得圆满成功。最后祝愿李志敏先生健康、愉快!”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为活动题名,右为当代重彩花鸟画领军者刘小刚
上世纪末,围绕香港回归和百年校庆,北大在书画艺术方面开展的活动如火如荼,真使人目不暇接。举其大者,一是编印《中国的声音:香港回归抒怀》大型墨彩、文华、诗心集,已出版;二是举办当代名家书画作品展暨编印书画作品集;三是举办“北大人”书画作品展暨编印书画作品集;四是编印“北京大学名人”手迹选;五是编印北大百年百联百家书法集。2014年4月12日,李志敏书法艺术研讨会与《草论》首发式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说,李志敏教授是一个用力、用心和用情写字的人,是在书法理论上也颇为用心和有所成就者,可以说他是在百年北大历史上能真正称得起书法家的人。杨辛、王岳川、张振国、巩献田、程道德、吴志攀、王浩雷等都高度赞扬了李志敏教授的人品和书艺。
2016年10月15日,“从荷说起”宣纸上的人文北大——书画名家艺术展举办。展览作品由北京大学教授、协会成员杨辛、张振国、刘小刚三人创作。此次艺术展是百年北大书画历史的一次接续传承和艺术盛宴。三位艺术家都是北大的资深学者或艺术大家,在不同时期对北大乃至当代书画艺术的传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位学者的艺术之路,分别代表了三代北大人对书画艺术的虔诚探寻,也印证了北大书画事业传灯不息、后继有人。
李志敏作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所进行的探索,为当代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书法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借鉴。启功先生更是对李志敏先生的书法造诣大为赞赏,他说:“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而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方向。”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协会会长:张辛
协会副会长:谷向阳
协会秘书长:刘小刚、祝帅
协会顾问:杨辛、张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