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草 编辑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其最初的源起已无处可寻,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记载(《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或许汉代之前此俗尚未流传入北方中原。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用草作比赛对象;唐朝后斗百草愈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斗百草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如今,斗百草之俗仍在南方某些地区流传。
随着游戏的发展,其最初的内容已有了很大变化,虽仍不离花草,但已平添了与此无关的内涵。到了唐代,斗草更带有一种“赌”的色彩,唐人斗草的方式大概有这么两种:一种是比试草茎的韧性,方法是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这种可以称之为“武斗”;另外一种则是采摘花草,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最多,这就是“文斗”。
唐代诗歌中常有妇女儿童斗百草的描写:“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崔颢《王家少妇》)喜欢斗草竞至如此境界,王家少妇的娇憨,却是如在眼前了。“弃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白居易《观儿戏》)“牛儿小。牛女少,抛牛沙上斗百草。”(贯休《春野作》)就是写小孩们欢天喜地玩斗草的场景。
唐朝
在唐代,斗草不仅仅是妇女儿童的最爱,成年男子也对此颇好,有诗为证:“昨夜双沟败.今朝百草输。关西狂小吏,唯喝绕床声。”(李商隐《代应二首》)“晓陌携笼去.桑林路隔淮。如何斗百草,赌取凤皇钗。”(郑谷《采桑》)更有李白在词《清平乐》中道:“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可见这斗草给成年人一玩儿,便要成赌,以物品或金钱作赌注,否则怎能“珠玑满斗”。据说,五代时,南汉主刘钺在皇宫后苑遍植奇花异草,每值春深花繁时节,他就会组织一班宫女斗花取乐。早晨打开后苑大门,他一声令下,宫女们蜂拥而入随意采摘.到规定的时间锁上门,宫女们被集中起来,在大殿中比胜负,可能就是以谁采的种类多为胜;负者就要献出金银了,最后这些钱被集中起来,作为宴会的费用。斗草受欢迎是可想而知了。
斗草有“武斗”与“文斗”两种:
“武斗”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红楼梦》
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突然豆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见香菱答上了不服气地说:"从来没有什么夫妻蕙!"香菱争辩道:"一枝一个花叫'兰',一枝几个花叫'蕙'。上下结花为'兄弟蕙',并头结花叫'夫妻蕙',我这个是并头结花,怎么不叫'夫妻蕙'呢?"豆官一时被问住,便笑着说:"依你说,一大一小叫:'老子儿子蕙',若两朵花背着开可叫'仇人蕙'了。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蕙了,真不害臊!"说得香菱满面通红,笑着跑过来拧豆官的嘴,于是两个人扭滚在地上。众丫鬟嬉戏打闹,非常开心。这时,宝玉也采了些草来凑热闹。"《镜花缘》
据说这还成了妇女游戏的"专利品"。古人的诗词里多有对“斗草”的描写,也多和女性有关。采幽香,寻古苑,竹冷翠微路。
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
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
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
有情花影阑干,鸳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宋·晏几道<<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
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
飞雨落花中
宋·李清照<<浣溪沙>> :
宋·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cháng)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到了现代,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疏远,成人们对这些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斗草就成了儿童游戏。每值百草丰茂的时节。杂花遍地的田野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斗百草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如今,斗百草之俗仍在南方某些地区流传。